暗網裡罪惡橫行,當初為什麼要發明它,又是如何變成犯罪工具的?

2020-12-10 愛科學的M叔

文/M叔

圖侵刪

之前已經科普過一篇暗網的文章,為什麼今天還要寫一篇呢?

因為M叔對自己科普文章的要求,是對於熱點科技或者現象,尤其是那些比較有爭議性的,我一定會從兩個方面去科普,說說它的好話,再說說它的壞話,為的就是避免個人主觀介入太多,影響讀者們對它的認識。

我們回到暗網的話題上,在媒體上講到的關於暗網的故事,都是暗網中的毒品犯罪、色情買賣、性虐待、戀童癖等各種形形色色的現象。

其實遠不止於此,這些故事雖然不是虛構的,不過還是扭曲了暗網的本來面目,將問題過分簡單化了,暗網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比犯罪複雜得多。

我們從暗網的起源開始說起,暗網的創造者,到底為什麼要發明暗網呢?

暗網在一開始被發明出來的時候,絕不是要建立一個犯罪者的天堂,暗網實際上是繼承了網際網路從出生那天刻在胎記上的自由主義精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還要從網際網路的早期歷史說起。

網際網路本來是美國軍方在上世紀60年代開發的一個小型科研計劃,為的是能在爆發核戰爭時保障軍隊的通信聯絡。幾經周折,到了70年代末,網際網路才以電子布告欄和新聞組的形式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這麼說有點抽象,你可以簡單地把當時的網際網路想像成比較簡陋的網絡論壇。這些論壇雖然設計很醜、功能簡單、速度又慢,不過,當時的用戶卻對它充滿期待。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在歷史上第一次可以拋棄現實世界中固有的身份,暢所欲言。不論你是販夫走卒,還是貴族精英,在網際網路中,誰也不比誰高一頭。我們可以說,從一開始,網際網路就被想像成了一個自由、開放的虛擬王國。

不過,隨著上網的人越來越多,美國政府就開始擔心了:如果這些網民在網際網路上犯罪,我們也不知道是誰啊?這可不行,於是,它就推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方案。比如說1991年初,美國參議院的一些議員們就提出,電子通信服務商需要向政府提交民眾的私人信息數據。這麼一來,政府就能夠對網際網路進行更加有效地管理了。

俗話說,由儉入易,由入儉難,有一群極端的自由主義者,早已經在網際網路上嘗到了自由的甜頭,這些人你再讓他們乖乖地接受政府審查,他們肯定不幹。

於是,一方面為了應對美國政府的監視,另一方面,為了延續他們崇尚的這個自由主義精神,一群網絡極客就建立了暗網,這就是暗網的來源。你看,暗網和早期網際網路在被發明時都抱有同樣的自由、開放精神。

既然說到暗網的誕生,那就必須要提到三個人,分別是退休商人蒂姆·、數學家埃裡克·休斯和計算機科學家約翰·吉爾摩。他們當時精挑細選了20位程式設計師和工程師,邀請到家中做客,共商大計。

這些人都是西方的激進自由主義者,信奉個體的絕對自由,排斥任何來自國家層面的幹涉。這種理念實際上是比較極端的,主要是和當時那個時代背景有很大關係。當時有一本書,也就是美國著名作家·蘭德所寫的《阿特拉斯聳聳肩》,極大地影響了這些人的人生觀。

在這本小說中,蘭德描述了美國社會中的一群人,他們拒絕繳納稅款,於是就逃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寶地「高爾特峽谷」。在高爾特峽谷裡,他們既不用受到政府的拘束,也不用追求什麼偉大的人生,就是自由自在地生活。暗網的創造者們被這樣一種烏託邦式的想法深深地打動了,他們一起製作了一個匿名瀏覽網絡的工具,並起了「暗網」這個名字,希望暗網能成為網際網路世界裡的高爾特峽谷。

一群技術達人創造暗網的初衷,和毒品犯罪、人口買賣根本搭不上邊,暗網被發明出來,主要是為了實現這些人的激進自由主義理想,他們想再建立一個像早期網際網路那樣自由、匿名、開放的虛擬王國。

說到這兒,有個問題就出現了,既然暗網和早期網際網路的理念初衷是一樣的,那麼暗網後來怎麼卻變成了一個犯罪的天堂呢?

我們剛才說到,新聞報導不斷在給我們強化一個觀念,就是暗網世界有多麼陰暗、可怕,這種說法雖然並不是完全錯誤的,但它只體現了暗網的其中一個側面。當暗網與人類社會相遇之後,實際上產生了非常複雜的化學反應,並不是簡單的「陰暗」「可怕」可以總結的。

首先,從微觀層面看,暗網中為什麼會出現犯罪、引戰、洩露政治機密這樣的事情呢?

這些具體行為都可以通過網絡去抑制效應來解釋。這個理論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蘇勒爾在2004年提出的。網絡去抑制效應的意思是,因為受到匿名性的影響,人在網絡環境中會感到更少的約束感,行為也會更加放縱。打個比方來說,瀏覽暗網就好比是參加了一場假面舞會,在這個舞會上沒人知道你是誰,因此這時社會責任和規範統統都不適用了,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被社會接受的行為,在暗網中似乎都變成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對我們而言,網絡去抑制效應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當人們覺得自己的身份不會被暴露時,無論他們說什麼、做什麼,都不會與他們的真實身份產生直接聯繫,更不會因為他們的行為產生任何直接後果,因此,網絡去抑制效應可能會讓人們在網上更容易分享隱私、公開表達自我。比如在暗網中,新聞事件的當事人相當於帶上了一層面紗,這時,他們就更願意和記者談論自己知道的內情。

不過,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導致人們在網際網路中更容易表達憎恨、乃至實施犯罪,例如兒童色情和毒品非法交易。

對於引戰行為,美國心理治療師芒羅更是形象地稱為「打了就跑的遊擊戰」:我可以盡情地侮辱你,即便別人看不過去紛紛指責我,我也可以註銷這個帳號,換個身份繼續來這裡挑事兒。對於這種現象,美國律師邁克·戈德溫還曾提出過一個法則,在網絡上進行辯論時,如果雙方的觀點對立,那麼隨著辯論的進行,參與者互相謾罵的概率幾乎是百分之百。這也被稱為「戈德溫法則」。你也可以簡單地記住一個公式:一個普通人,加上匿名性,再擁有了觀眾,就很有可能變成混蛋。

說完網絡去抑制效應對我們行為的影響,接下來再從宏觀層面看,暗網為什麼造成了如此複雜的社會結果。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為你介紹技術哲學中兩種截然相反的思考視角,也就是社會決定理論和社會塑造理論。

社會決定理論的支持者認為,發明者可以通過設計和完善自己的技術,來決定技術引發的社會後果。按照這種視角,既然暗網的發明者想要建造一個虛擬的自由王國,那麼,只要他們不懈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不過可惜的是,這似乎並不是我們看到的事實。其實,如果我們回顧人類歷史就會發現,技術決定論是一種對現實的過分簡化。比如19世紀電報出現的時候就有人讚美說,電報將把全世界的外交官們集中在一起,通過談判終結戰爭,一個和平的世界即將到來。這個預測是很打臉的,因為幾十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電報還成為了重要的戰爭通訊設備。

暗網的創造者似乎沒法控制這項科技會變成什麼樣子,因此,我們可以說,技術的社會影響是一種社會塑造的結果,這也就是我要和你說的另外一個視角,也就是社會塑造理論。其實不只是暗網,人類歷史上的很多科技都是這樣。比如發明葡萄榨汁機的人怎麼也不會想到,古登堡會把它改造成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印刷機。換句話講,科技在塑造人的時候,其實也被人塑造。這裡面有競爭對手的影響,比如微軟模仿蘋果的圖像作業系統,從 DOS 界面轉向 Windows。這裡面還有用戶的影響,比如美國谷歌公司在推出社交網站 Orkut 時,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網站迅速被熱情的巴西人佔領,成為了一個葡萄牙語的社交媒體。

了解了社會塑造理論之後,如果我們再往前走一步便會發現,科技本身只能決定我們的起點,但沒辦法決定我們的終點,在這一路上,科技與人類社會可以產生非常複雜的化學反應。因此,當一項科技剛剛被發明出來時,立刻去評價它的意義,似乎就有點操之過急了。在這裡,我想和你分享著名傳播學者文森特·莫斯可的一句話:

一項科技究竟會對人類社會產生什麼影響,不要去跟隨預言家們的歡呼或詛咒,而是要等到它成為生活中平淡無奇的一部分後,或者說,等到這個化學反應差不多結束時,才能進行準確的評價。

相關焦點

  • 章瑩穎的遭遇,真的與「暗網」有關?
    在許多描述中,暗網似乎成為了像黃易小說裡「邊荒集」一樣的地方,沒有律法、罪惡橫行,毒品、軍火乃至於人口販賣構成了上面的主要活動。看上去,這樣一個虛擬世界裡的「黑市」似乎就真實存在於我們身邊,令人毛骨悚然,真的是這樣嗎?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也去暗網逛了逛。  暗網是什麼?
  • 夜幕下罪惡之網——揭秘暗網
    一個「暗」字,讓我們聯想起黑暗神秘的「地下」世界,那世界仿佛距離我們無比遙遠而又「熱鬧」非凡,讓人們充滿好奇。網絡世界本就紛繁複雜,暗網又以其「暗」的屬性,不留痕跡的IP和難以破解的加密系統像一片密不透光的遮羞布成了猖獗犯罪的庇護所。
  • 暗網有多可怕?其實你也曾游離在它邊緣!
    對於多數人而言,暗網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它甚至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犯罪行為的發生。我們且不討論,是不是當所有人都讀「王子與公主/灰姑娘終於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童話,就會實現和諧社會。但是,本文試圖告訴大家,暗網本質是什麼,他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
  • 義大利最恐怖「暗網」:未成年人付費看虐殺兒童直播!這罪惡簡直毛...
    在只能使用特殊軟體、特殊授權、或對電腦進行特殊處理才能訪問的暗網裡,「觀眾」可使用加密貨幣付費觀看針對兒童的性侵及各種酷刑直播,和施暴者互動並提出特殊的殘忍要求,而這些要求通常可導致兒童的死亡。近日,包括19名未成年人在內的25人被指控涉嫌教唆犯罪、持有並傳播兒童色情影像。其中,皮埃蒙特大區兩名17歲的未成年人(一男一女)在社交軟體裡的聊天內容,更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 國內首起暗網涉黃案告破,查出淫穢視頻 51部 網友評論極為精彩
    近日我國首起暗網涉黃案告破,登上了熱搜。5月7日,無錫市公安局召開了新聞通氣會,介紹了案件詳情。犯罪嫌疑人利用暗網傳播淫穢視頻圖片、換妻交友信息……直至被發現,該平臺已有註冊會員 6 萬多人,淫穢視頻 51部,色情圖片 214 張。
  • 從《怪物獵人ol》淺談,為什麼討厭騰訊遊戲?情懷變成賺錢工具
    情懷變成賺錢工具記得2015年《怪物獵人ol》剛出來的那會,很多人都鄙視騰訊遊戲,當時不管什麼遊戲,只要和這隻帶著紅圍巾的動物扯上關係,就算原作口碑再好都會變得不招人待見,所以在當時看到自己喜歡的遊戲IP後面出現了各Online,那心情簡直就讓人血脈噴張。騰訊的ol遊戲在那時候基本上就等同於用來恰爛錢的流量電影,你根本想不通這麼爛的東西還會有那麼多人吃得如此開心。
  • 探尋網際網路隱秘的角落:暗網監控
    暗網是網際網路神秘危險的角落,暗網的匿名性特點已使其成為犯罪份子的理想活動場所。 企業和機構面臨暗網的潛在威脅:新冠疫情大流行促使遠程工作激增,暗網的網絡憑據交易成為熱潮。
  • 看破冰行動,了解暗網是張什麼網?進入並不容易
    用特定軟體、配置等才能訪問暗網又被稱為隱藏網(Hidden Web),普通用戶無法通過常規網際網路手段搜索和訪問它,它是深網(Deep Web)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相對的是公眾所熟悉的、通過搜尋引擎和網址便能訪問的表網(Surface Web)。通俗地說,暗網就是那些具有非公開訪問機制,普通搜尋引擎無法搜索其內容的網站。
  • N號房僅是冰山一角,暗網裡上演的惡更讓人髮指!揭開暗網陰暗面
    這種瀏覽器通過層層加密,既可以讓使用者在瀏覽時不會被監控,又可以為使用者打開暗網的大門。正因為這種匿名性,在大多數媒體的報導中,暗網幾乎就成了犯罪的代名詞,裡面充斥著各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活動。暗網裡的間諜我們再聊聊政治層面。在暗網早期發明者的郵件列表裡,有一個網名叫作普羅夫的小夥子。說普羅夫你可能不太了解,不過要說起這個人的真實身份,可以說家喻戶曉,他就是維基解密的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 什麼是「暗網」?帶你走近暗網
    近些年來毒品交易網站「絲綢之路」的兩度興衰給暗網蒙上些許神秘色彩。最近有新聞機構把暗網描述成「一個巨大的秘密網絡黑社會」,規模「佔到整個互聯的90%」。圖片來自網絡事實上暗網的規模並不大,也沒有秘密地運行——它是一個公開可見的網站集合,只是隱藏了運行的伺服器的IP位址。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訪問暗網的頁面,但是想知道是誰訪問了哪些內容就非常困難。
  • 疫情之下,暗網開始賣口罩、檢測試劑,甚至還有人賣「新冠病毒解藥」
    更多的人,在暗網上賣起了口罩和檢測試劑——緊俏的防疫物資成了暗網新寵,一個3M口罩賣到了61元,一份檢測試劑賣到了120元。要知道,轉行之前,他們賣的,都是槍枝和毒品。當然,他們只接受數字貨幣付款。01賣口罩暗網,是隱藏在普通網絡空間之下的隱秘世界,是黑客、毒販、殺手橫行的法外之地。而暗網的硬通貨,就是比特幣。通過它,你可以在暗網上買到一切你想要的東西,比如槍枝、毒品,甚至可以僱兇殺人。最近,「新冠疫情」成了暗網上最熱的話題。
  • 妖怪橫行的罪惡街區,這部7月番剛開播,就讓人想起惡魔人
    《惡魔人》,是由日本漫畫大師永井豪創作的傳奇漫畫作品,這部作品影響了之後很多的題材沉重黑暗的日本動漫,所以就連《新世紀福音戰士》這樣的經典作品,也要尊稱《惡魔人》一聲「祖師爺」。說了這麼一些有關於《惡魔人》的事情,拾部君想通過《惡魔人》這部傳奇作品引出7月新番動畫中的這一部——表現出妖怪橫行的罪惡街區的《BEM》。《BEM》是一個比較洋氣的名字,這部動畫有另外一個中文標題,那就是《妖怪人類貝姆》,提到《妖怪人類貝姆》,這其實是一個具有50年歷史的日本經典動畫系列,最早的一部TV版動畫誕生於1968年。
  • 義大利恐怖「暗網」:未成年人付費看虐殺兒童直播,簡直毛骨悚然
    近日,一位義大利的母親發現了自己13歲的孩子進到了一個屠殺排隊的聊天群裡面裡面的聊天內容震驚到了這位母親,於是她選擇了報警,警察通過偽裝也進入了該群發現了這個群裡的聊天內容大多涉及色情和恐怖主義,甚至還有很多殘忍暴力的錄像。
  • 暗網——光明與黑暗的交接
    大家或許聽說過暗網這個名詞。那究竟暗網是什麼,它又蘊藏著怎樣的奧秘?今天就讓小編娓娓道來。1、有關事件:「問題不是誰會允準我,而是誰會阻止我。」可他的堅守卻帶來了無盡的鮮血和罪惡。這樣的堅守,註定讓他的一生永遠是灰濛濛的悲劇色彩2、暗網究竟是什麼?
  • 暗網本質上是可怕的,坦率地說,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
    了解在暗網上收集情報的價值,並獲得開源工具以更好地保護您的公司。對於那些不熟悉它的人來說,暗網本質上是可怕的,坦率地說,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甚至要求大多數普通網際網路用戶定義暗網的內容也可能相當長。大多數人可能會對露天毒品市場,非法色情製品以及伊斯蘭國用於規劃他們在西方的臥鋪單元的情節進行調整。
  • 繼暗網後,又與恐怖組織產生密切聯繫,比特幣該何去何從?
    暗網將比特幣作為「法定主要交易貨幣」,一度被認為是比特幣「殺手級應用」的典型代表,而在以毒品、槍枝、網絡漏洞等等為主要業務的暗網的應用,卻將比特幣推向了罪惡的深淵,使得本來代表了先進技術、金融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科技發展為基礎的比特幣,不僅未能更好地發揮其新科技的作用,反而無法立足於主流世界,如此尷尬的境地使得比特幣舉步維艱。
  • 無形中被帶偏的3大發明,本意是為了造福人類,卻成為害人工具!
    無形中被帶偏的3大發明,本意是為了造福人類,卻成為害人工具!他們好像都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創造的這些發明令人讚不絕口,為人類社會作出的卓越貢獻,三言兩語根本說不清。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發明都如此完美,其中有三項發明在無形之中漸漸被帶偏了,原本創造者的本意是好的,卻被很多心懷不軌的人利用,成為害人的工具,那麼究竟是哪三大發明呢?首先第1種就是三聚氰胺。
  • 管窺暗網:揭開章瑩穎案背後的神秘面紗
    「章瑩穎案」發生後,暗網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通過剖析「農夫市場」「絲綢之路」「阿爾法灣」等知名暗網的成立與覆滅,釐清暗網的內涵與外延,梳理暗網的起源與發展,可以展望暗網的未來以徹底剷除暗網。2017年4月,犯罪嫌疑人勃蘭特·克裡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曾登錄暗網「綁架論壇」(FetLife)。
  • 解除好友:暗網 一部把韓國N號房間事件拍成影視的驚悚犯罪電影
    不用關注我,我是一分鐘讀電影,今天要看的這部驚悚電影《解除好友:暗網》最近韓國N號房間鬧的沸沸揚揚,讓我一下就想起了這部電影,內容非常相似,都是講述暗網中發生的事,電影沒有鬼沒有喪屍也不血腥,卻能讓你看得雞皮疙瘩掉一地隨著鏡頭深入,我們的男主捲毛哥此時正在搗鼓自己的電腦
  • 國內首起「暗網涉黃」案告破,目不忍視!
    提起暗網,你會想到什麼?狐妹相信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應該和我一樣,不僅沒上過暗網,一直以來也只是在國外的新聞或者電視劇裡聽說過這個名詞,但就在前幾天,狐妹刷到了一條標題為 「 國內首起暗網平臺案告破 」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