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三疊紀,爬行動物的王朝

2020-12-14 博物LEGO扈興為fu

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三疊紀的命名。

距今2.52億至2.01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間上剛好還在二疊紀之後,不過這只是個巧合。因為:「二」疊紀,是因為當時的沉積層分為兩層,而「三」疊紀則有三層。在19世紀初德意志地質學家阿爾伯特發現南德地區的一段沉積巖可分三層不同結構,分別是海相石灰巖層,陸相泥巖層和砂巖層,於是阿爾伯特於1834年正式將該地層命名為三疊紀(Triassic)「Tri-」是希臘語中代表「3」的詞根。

恐龍時代的開端。

經歷了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地球進入了下一個時代。持續了1.9億年的中生代,也就是著名的「恐龍時代」。但在他的第1個紀元三疊紀恐龍還沒有統治全球,而只是在盤古大陸(泛大陸)上眾多新登場的動植物家族之一。最早的恐龍之一

最早的恐龍之一 腔骨龍。

最大的大陸——泛大陸。

經歷了近5億年的大陸漂移,地球各個板塊終於在三疊紀拼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呈「c」狀的泛大陸。在赤道以北後來形成北美洲,歐洲,西伯利亞。和東亞地區的板塊;而南半球則是原屬於岡瓦納大陸的南美洲,非洲,南極洲,澳大利亞和印度等。

最大的海洋——泛大洋。

環繞著泛大陸的是面積更為廣闊的泛大洋,如果算上被泛大陸環繞著的古特提斯洋,當時世界上所有的海洋都是泛大洋的一部分,再販大羊嶼梵大陸之間有一些島嶼,後來他們成了土耳其,伊朗和中國西藏,今天出現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魚龍和菊石化石就是從三疊紀留下來的

爬行動物的進化戰爭——合弓綱PK 蜥形綱

二疊紀大滅絕後,地球開始休養生息,爬行動物的兩大家族——. 合弓綱與蜥形綱,繼二疊紀再次打響了進化戰爭!水龍獸。先來看看我們的合弓綱。在三疊紀早期,合弓綱率先發動。水龍獸等二齒獸類成為大地上的優勢種群,尤其是看似遲緩,笨拙的水龍獸在當時幾乎佔據了整個泛大陸。數量高達數10億頭!但到晚三疊世,二齒獸類已經演變成笨重的大型植食類動物,以扁氏肯獸為代表。局面一度非常不吃香。在當時大型的肉食動物,都非常喜歡捕食,像扁氏肯獸這樣體型大而且跑不快的。

而另一類比較低調的合弓綱成員「犬齒獸類」。就在距今約2點,25億年前他們當中誕生了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哺乳動物——隱王獸。這時合弓綱已經沒有了昔日的光輝,在接下來的1.6億年,只有哺乳動物這一支族群倖存了下來。

畫面一轉,再來看看我們的蜥形綱。在中晚三疊世蜥形綱,持續發力,特別是主龍類的類群「人才輩出」。其中佔據食物鏈頂端的是勞氏鱷類。他們外觀酷似「有大長腿的鱷魚」,口中長滿尖牙利齒,波斯特鱷等大型種類體長可達5~6米。波斯特鱷。同一時刻身材纖細,用兩條腿行走的恐龍家族也開始登場。在三疊紀末期,恐龍已經擴散到了整個泛大陸,且種類繁多。以直龍類為代表的另一隻主龍在淡水中稱王稱霸,直龍類的外觀,體型,生理習性,都與今天的鱷魚十分相似,技能在水中捕食魚類,也能攻擊岸邊的其他動物。就在此時鱷魚的祖先在。三疊紀出現了,但這間早期鱷類的體型,完全無法與強大繁榮的植龍類抗衡。此外最早的翼龍也在,晚三別是,的空中翱翔,這一時期還有兩個我們十分熟悉的。蜥形綱成員誕生,分別是身披硬殼的龜鱉類,另一個則是蜥蜴和蛇所在的有鱗類,但在三疊紀繼沒蜥蜴又沒蛇,他們分別要到侏羅紀和白堊紀才會出現。

三疊紀大滅絕。

距今2.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全球氣候突然轉變,迎來了一場超大型的降雨期,「卡尼期洪水事件」。因為大陸內部出現了高大的山脈阻擋了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於是雨水不停的大量落在沿海地區。這場洪災,幾乎持續了100萬年,大量的淡水攜帶著泥沙,進入了海洋,把生命繁茂的淺海變成了荒涼的泥潭。生物大量滅絕浮遊藻類,大姐,於是大氣的含氧量降低到了中生代的最低值,二氧化碳的含量則一路飆升。

經歷了「卡尼期洪水事件」。隨即又有了更大型的災難。泛大陸開始分裂,引發了大規模火山爆發,向大氣釋放出無法計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帶來了高溫和酸雨,只是陸地海洋生態雙雙崩潰,這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第4次大滅絕:海洋一半以上的生物種類,消失陸地上的老是餓類直龍類二齒獸類和迷齒兩棲類,極速團滅,這與上一次大滅絕,只隔了5000多萬年,但強度要低了不少,生態恢復也更快。

最終誕生了三疊紀,進化戰爭的最終贏家——恐龍。真正屬於他們的時代。來了!

關於三疊紀的其他生態變化。

大部分土地都變成了乾旱的內陸地區,白天炎熱,夜晚嚴寒,沿海地區也有明顯的季節性,夏天多雨,冬季乾燥,靠近南北兩極的地區倒是溫暖溼潤,沒有冰川覆蓋。

三疊紀大部分時期,氣候都比較平穩。地球生態開始重建,植物類群的變化十分突出。歷經考驗的。石松類,木賊類和蕨類植物在早三疊世十分常見,但松柏銀杏以及新出現的本內蘇鐵等裸子植物,很快取代了他們的位置,並佔據了那些植物無法生長的乾旱地區,到了晚三疊世,廣茂的大森林再次佔據了大片陸地,裸子植物進入鼎盛時期,最早的被子植物也開始出現。

植物的進化使昆蟲內抓住了大好時機,蜂類,蠅類。,蝴蝶等會飛的新種類不斷出現,與古老的蜻蜓,蟑螂,浮遊,一起成為了當時最常見的陸地無脊椎動物,一直繁衍到今天

。而在脊椎動物這裡曾經統治淡水的泥池兩棲類已經。落入低谷,而那些選擇小型進化路線的勢力倒是欣欣向榮——. 蛙類,蠑螈類(滑體綱)

在海洋中,同樣來了一次大換血,海百合等腕足類,光輝不在雙殼貝類和甲殼類動物統治了海底,也從四射珊瑚換成了六射珊瑚,直到今天,還是這樣。遊蕩在水中的,都是種類繁多的菊石,軟骨魚和硬骨魚,也有重返海洋的爬行動物魚龍,幻龍,蛇頸龍和楯齒龍等。

(本文素材來源於中國國家地理博物2017年總第164期08月刊。支持《博物》!)。支持《博物》! ! !

如果想了解三疊紀的海洋生物(. 魚龍,幻龍,蛇頸龍,楯齒龍)可以去找「我叫爪子」。

全文終。謝謝觀賞。求關注

相關焦點

  • 叛逆腔棘魚:三疊紀海洋中的「反叛者」
    叛逆腔棘魚:三疊紀海洋中的「反叛者」關鍵詞:腔棘魚 二疊紀大滅絕事件 三疊紀 海洋 叛逆腔棘魚目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家族,除了今天隱匿在海洋深處的拉蒂邁魚(又稱矛尾魚)之外,其他成員都已經滅絕。除了遊客,還有許多古生物學家來到瓦皮帝湖省立公園,因為這裡的硫磺山組地層(Sulphur Mountain formation)保存了大量三疊紀海洋生物的化石。
  • 可怕的三疊紀「海龍」是一種長著鑷子嘴的怪物
    這種被稱為「海龍」(海洋蜥蜴)的史前爬行動物,其身長可達16英尺(5米),在三疊紀晚期(2.51億年至1.99億年前)大約有4000萬年的歷史。它們很少能從化石中發現,但是,這次在阿拉斯加的發現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在北美出土的最完整的海龍骨架。這個新發現的物種的鼻子戲劇性地縮小到一個鋒利的尖端,使它看起來像鑷子。
  • 雲南發現暴魚化石 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經歷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事件之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一個成熟的食物網的建立,包括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和三級消費者(大型肉食動物)。
  • 中生代的海洋,被三種「海怪」統治著,除了滄龍以外你還知道誰?
    總的來說古生代的生物還比較原始,生物形式發生改變還是在中生代。中生代一共分為三個紀元,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代表性動物是恐龍。恐龍是個大家族,我們熟知的有霸王龍、劍龍、翼龍,陸地上是恐龍的活動範圍,海洋不是。在古生物學家的眼裡,海洋裡的猛獸不必恐龍差。
  • 三疊紀時期懷胎魚龍化石,死亡時體內有3隻幼崽
    來源:新浪科技1、魚龍是一種生活在恐龍時代的海洋爬行動物,現早已滅絕消失,它看上去像兇猛的巨型海豚,美國內華達州發現的是迄今為止第二古老的懷胎魚龍化石。魚龍是一種生活在恐龍時代的海洋爬行動物,現早已滅絕消失,它看上去像兇猛的巨型海豚,美國內華達州發現的是迄今為止第二古老的懷胎魚龍化石。儘管幼崽在子宮中已死亡,但它們的頭部位置表明,它們可能是頭部朝前出生的,與大多數陸地動物一樣。但是該項研究報告作者、波恩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古生物學教授馬汀·桑德稱,進化壓力很可能導致魚龍臀位分娩。
  • 唯一會飛的爬行動物,它的祖先來自1.3億年之前,是怎麼做到的
    再比方說我們今天文章中的主角——飛蜥,它們作為現生動物中唯一會飛的爬行動物,也是有著大大的本領。那麼,飛蜥的祖先是誰呢?會是恐龍中的某一類?還是曾經史上唯一會飛的爬行動物——翼龍呢?
  • 3.6億年前就出現的爬行動物,它不僅是恐龍的祖先,也和人類有關
    泥盆紀中後期,早期兩棲動物出現了,它們是由海洋生物演化而來的,後來當時間進入石炭紀的時候,兩棲動物又演化成了爬行動物,地球也因此進入到「爬行時代」。爬行動物的興起通過化石研究,研究者發現,當時間進入石炭紀晚期的時候,這個時候,地球上的爬行動物已經進化得非常豐富了,不僅恐龍和鳥類的祖先出現了,哺乳動物的祖先也出現了。
  • 海南周刊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地球上從沒有任何生物能像爬行動物一樣,一度稱霸整個海陸空世界。它們曾統治地球長達數億年之久,不料卻於「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慘遭滅頂之災,僅剩一些小型且堅強的爬行動物存活至今——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有三分之一的爬行動物被登記為易危、瀕危,甚至極度瀕危。
  • 重返中生代 貴州省博物館首個恐龍主題展亮相
    8月28日,期待已久的「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展覽在貴州省博物館負一樓6號展廳正式開展。此次展覽為期3個月,聚集恐龍骨架、恐龍蛋、恐龍牙齒、恐龍腳印化石,仿真恐龍等種類的68件展品首次在貴州亮相。貴州平壩發現的恐龍頭骨化石胡氏貴州龍化石除此之外,在貴州省博物館三樓展廳的「古生物王國」,長期展出三疊紀海洋爬行動物化石群,可以進一步了解古生物起源、繁盛等相關知識。
  • 劫後重生:南盤江盆地三疊紀生物大復甦
    真正的中生代和現代意義上的生態系統的建立花了將近1000萬年的時間,也就是2.44億年前羅平生物群這個時期。羅平生物群代表著復甦以後,海洋生態系統完全恢復,擺脫了二疊紀絕滅那次災難的陰影。當時的羅平一帶良好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吸引了大量的海生生物,魚蝦以豐富的海洋微生物為食,魚龍、幻龍有享用不盡的魚類美食。
  • 中生代海洋猛獸:魚龍的外形酷似海豚,滄龍的祖先是蜥蜴
    不過論生命的精彩程度還是要以中生代為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中出現了諸多有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就是其中之一。泰曼魚龍魚龍是三疊紀時期的海洋霸主,魚龍家族有幾十種,小型魚龍的體長不過50釐米,大型魚龍體長接近16米,一隻眼睛的寬度就能有30釐米。三疊紀早期的恐龍還不夠強大,魚龍在體型和戰鬥力上都超過了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