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躺著當鹹魚絕不費勁當韭菜」的富二代生活,是我們普通人終其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富二代無疑是吃喝不愁無憂無慮的,可現實真的如此嗎?如果沒了富一代,富二代還能高枕無憂地當「甩手掌柜」嗎?可就是有一位沒了「富一代」庇護的「富二代」,還能將龐大的商業帝國掌控住,她就是中鑫金業CEO林曉芸。
大學畢業,至親離世
林曉芸,典型的80後,母親是廣東人,父親是新加坡人,自幼在廣東湛江長大。由於父母感情不和,林曉芸從小就跟媽媽生活在一起,很少回新加坡,大學也在本地的廣東金融學院就讀。
儘管父母關係僵硬,但父親對她的關愛絲毫不少,花了很多心思培養她,父女之間並沒有隔閡,林曉芸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並沒有缺少家庭的溫暖。因此,雖然家庭關係並非至善至美,可林曉芸本人並不叛逆,身邊同學都說她為人低調,性格溫柔,是個地地道道的「軟妹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林曉芸大學畢業的第二年,2005年,母親和哥哥就因為車禍喪生,接著2008年,父親也意外去世。
至親的離世對剛出校門不諳世事的林曉芸來說無疑是個痛苦的打擊,遠非親戚一句「活著的人還是要好好活著」這樣輕飄飄的話語就能安撫。對林曉芸來說,父母和哥哥在短短三年間就接連發生的意外縱然讓她難以接受,可父輩們打下的江山還是要靠她來守護。於是,2008年,這個只有23歲的姑娘「臨危受命」,以一人之力擔起了家族集團的重擔。
「臨危」繼承家業,老闆不好當
23歲!正是年輕人揮霍青春的大好時光,可對林曉芸來說,集團的事務已讓她焦頭爛額,哪裡還有閒心和精力去享受人生,她不得不把自己的青春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家族和事業。然而這位看似初出茅廬毫無社會經驗的「黃毛丫頭」卻並非想像中的少不更事。
原來早在2005年母親和哥哥去世後,她父親就已有意識地開始訓練林曉芸,把她當作自己接班人來培養,而她也積極配合,2006年到2007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參加各種各樣的企業培訓,從基礎營銷到綜合管理,這兩年「連軸轉」的學習儘管辛苦,但提供給了她寶貴的經驗。
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林曉芸滿以為自己經過了足夠多的培訓和練習後能順利接手公司,沒想到事情遠非她想的如此簡單。公司一幹元老級人物看林曉芸年紀輕輕根基不穩,想著她一沒有經驗,二沒有人脈,三沒有資源,便想趁著林家遭逢大難時暗中幹預,將林氏架空,「挾天子以令諸侯」,合力奪走公司成果。
還沒有走出父親去世陰影的林曉芸哪裡是這幫「老油條」的對手,然而別無他法,她連悲傷都來不及平復,就得硬著頭皮和這幫人鬥智鬥勇。萬幸的是,公司裡的長輩並不都是投機取巧分子,董事會裡還有一幫當年和他父親一起拼江山的朋友。
認識到這一點後,林曉芸便想方設法地將這些人拉攏,而人們看她痛失家人又孤苦無依,再加上早年和她父親做生意的交情,出於同情,也就答應開始幫扶這個年紀輕輕卻一身重擔的姑娘。就這樣,林曉芸初步在公司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有了自己的話語權後,林曉芸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伐異」。然而怎麼「伐」又是一個問題,過於強硬不行,好言相勸又不起作用,這幫人看起來軟硬不吃。不得已她開始一個一個地試探,沒想到看似「團結一致」的「小團體」內裡卻四分五裂,私下裡互相看不順眼。
這對林曉芸來說是個好機會,她從內部一個一個下手,挑起他們之間的紛爭,讓他們互相產生懷疑,覺得對方已被她收買。而這一招顯示了奇效,「小團體」不攻自破,「伐異」成效初顯。於是在2008年底,董事會全票通過,林曉芸安穩地坐上了中鑫金業CEO之位。
而公司在林曉芸的帶領下業績也是蒸蒸日上:截止到2009年底,掌管了國內外客戶超7700億的資金,比2003年他父親任期時整整增長了8倍!而這一數字在今年又增長到了8700億,公司總資本已超400億人民幣,據相關機構統計,林曉芸也曾一度是中國最小的女富豪!
尾聲
可以說林曉芸年紀輕輕就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痛苦,親人的離世,事業的壓力。然而在痛苦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迎難而上或是知難而退。林曉芸選擇了第一條,正因為這一選擇讓她從軟弱走向勇敢,重新定義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