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了8天之後,張藝謀的新作《一秒鐘》給出了剛剛破億的票房成績
雖然說在眼下的實際情況之下,能取得破億的成績已經實屬不易,但是和張藝謀之前影視作品相比,《一秒鐘》不論是在口碑上,還是在吸金能力上,都是差的離譜
張導當年火爆,得益於當時的大眾文藝饑渴,得益於鞏俐章子怡的顏值和前衛表演。如今的觀眾各種文藝大餐都吃過了,老謀子的小菜自然沒有吸引力
電影是好電影,演員是好演員,但是老謀子還停留在他的那個年代,一秒鐘講的故事,也許能讓人有一絲感動,但除了這個,實在沒有其他東西了,電影裡能看到的從預告片都能看到,註定是這個票房了,不是年輕人欣賞不來藝術,你拋開商業只談藝術,憑什麼讓觀眾買單呢,選謀女郎的眼光老謀子還是很毒辣的,但是形象太過清秀,不符合角色,而且捧的意圖太明顯了
喜歡看這種年代故事的人都當爺爺奶奶了,老眼昏花的誰去電影院啊,票房能不慘敗嗎?電影永遠是娛樂年輕人的
畢竟原來的觀眾老了。需要養家餬口。誰去看電影。現在新一代的觀眾,除了娛樂節目和卿卿我我的愛情劇。誰關注這類的電影。又加上疫情,看電影的多數都是陪孩子去的。
短視頻平臺使得人們漸漸習慣十五秒就能達到感官的峰值,瞬間爆笑,瞬間悲哀。人漸漸失去感受電影電視情節發展帶來的那種漸入佳境。
此外張藝謀也是真的江郎才盡了,都70歲的人了,還能有多少的創新,無非吃老本罷了
拍的片子不接地氣,只在他自己的思想感情裡面來體現,注重畫面效果,服裝道具,色彩搭配。缺少靈魂和內容,總結就一句話:無法體現精氣神!他後期拍的片子應該沒有好的編劇
說到底,中國的導演們真該好好反思一下了。前幾天,郭敬明與爾冬陞的鬥嘴,讓我悲哀:那種少不更事的輕浮和淺薄與自以為是的倚老賣老都讓我再一次困惑。
我們本來就不清不楚的文化再一次暴露了敗絮其中尷尬。看了張藝謀被捧的高的不能再高影評,我還是看了,結果讓我跌倒了谷底:翻來覆去場景,不厭其煩的臺詞,看膩了的演員,竟然被說成又一力作。
這個題材顯然不吸引人,商業電影需要票房,需要吸引人的看點,這個選材顯然不那麼博眼球,沒有懸疑,沒有特效,沒有宏偉的戰爭場面,沒有美女,連個流量明星都沒有,你讓觀眾看什麼?商業電影的本質最先是娛樂,文藝片也是商業電影,觀眾花錢買票了,當然會選自己喜歡的而不是導演喜歡的。
當然以張藝謀的實力他還差錢和名聲嗎?他只不過是想拍一部電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至於能賺多少錢,我認為他不是很在乎。再者以老張的影響力,很多院線還是會播放他的電影的,畢竟還是能賺些錢
最重要的一點是,張藝謀自己拿不出新的東西了,年紀大了也學不進去了,很多東西,過氣了就是過氣了,再怎麼折騰,也恢復不到往日的榮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