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時代 給日本留下了什麼?

2021-01-11 新民周刊
平成時代 給日本留下了什麼?

日期:2019-04-30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閱讀提示:人們認識到,平成天皇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的行動,深深投射到這個時代。每年,他以對戰爭死亡者的悼念形式,不斷向日本國民強調和平的意義。

撰稿|劉迪


  在中國,年號僅是歷史記憶。但日本進入近代之後的150餘年,年號仍然存在於日本的日常生活。平成時代將終於2019年4月30日。5月1日,「令和時代」即將開幕。近來,日本社會及媒體充滿惜別平成的氛圍。那麼平成時代究竟是怎樣一個時代,平成天皇究竟給日本留下了什麼呢?


「平成時代」的和平



  「平成時代」30年間,日本歷經天災人禍,遭遇經濟大蕭條,但社會穩定。讓日本人心懷感激的是,這是近代150年唯一沒有戰爭的時代,回顧過去,瞻望未來,這個時代的和平彌足珍貴。

  在這個時代,儘管日本經歷政黨交替,政府輪換,但有一個人一直將其影響投射到整個時代,這個人就是明仁天皇。4月30日,他離開其皇位,但是他卻將自己的影響永遠留給這個時代以及日本。

  日本現行憲法於1946年11月3日公布,次年5月3日實施。該憲法即現行憲法第1章8條均為「天皇」有關規定。在這部憲法中,天皇是兩個「象徵」。一是日本國的象徵,另一是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徵。

  在該憲法公布之初,幾乎所有日本國民都不清楚,這個「象徵」究竟意味著什麼。當時甚至有人認為在新憲法下,天皇僅是「機器人」。昭和天皇在其在位的後半期,不斷嘗試在新憲法下發揮自己的作用。但在一些日本人看來,昭和天皇並未真正理解「象徵」的意義。但是,對於平成天皇,今天許多日本學者和評論家均認為,在位30年間,他與皇后以其行動完美詮釋了憲法賦予其的「象徵」意義。

  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現年85歲。 在位30年間,平成天皇通過大量日常的、親民卻低調的訪問活動,詮釋了憲法賦予的「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徵」之意義。

  數十年來,人們看到的天皇皇后生活起居素樸,訪問災區、撫恤災民,他們總與弱勢群體在一起,給予他們巨大鼓舞。美智子皇后出身極為富裕家庭,但自成為皇太子妃後,與時為皇太子的明仁一同,經常訪問各地。平成天皇除完成大量艱巨日常工作外,數十年一貫堅持魚類研究,發表數十篇高質量學術論文。

  明仁天皇與美智子皇后戀愛結婚,建立了自己的「核家族」。他們的長子德仁皇太子是夫妻二人共同撫養長大的。這在日本皇室史上是第一次。因為在明治、大正時代,日本皇室沒有家庭概念。孩子一旦出生,即被抱走撫養,孩子每周僅能回家一次。人們看到,德仁皇太子與天皇夫婦交流與常人家庭並無二致,關係融洽親密。

  德仁太子生於1960年2月23日,1982年3月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文學部史學科,同年4月進入學習院大學大學院。攻讀歷史學、中世紀交通及流通史。1988年,修習完學習院大學院人文研究科博士前期課程(人文科學碩士)。1989年1月7日,其父明仁親王即位,德仁成為皇太子。2019年5月1日,德仁皇太子將成為第126代天皇。人們相信,即將即位的德仁,也會如同其父母一樣,成為一個親民天皇。

  儘管天皇作為日本國及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徵,很難表達其個人政治見解,但他卻利用其巡視以及少量的公開言論,明白無誤傳達了日本的政治取向。人們認識到,平成天皇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的行動,深深投射到這個時代。每年,他以對戰爭死亡者的悼念形式,不斷向日本國民強調和平的意義。

  關於天皇的和平主義信念及民主意識形成,主要來自其戰爭體驗及戰後民主教育。二戰美軍轟炸東京時,明仁在輕井澤避難。但1945年11月他回到東京,目睹整座城市化為廢墟,身心受到巨大衝擊。

  1982年2月,時為皇太子的明仁在日本青少年讀書感想文全國比賽表彰儀式上致辭。他說,這種感想文只有在和平時代才能撰寫。言論自由這個詞彙,我是在戰爭結束那年才知道的。戰前,明仁皇太子時代,與當時的日本國民同樣,接受了軍國主義教育。戰後,他的思想逐漸轉變。在明仁思想形成中,有兩位教師對其影響極大。一是美國女作家伊莉莎白·維寧(Elizabeth Gray Vining,1902-1999),另一是經濟學家小泉信三(1888-1966)。

  明仁剛進入學習院中等科時,昭和天皇想為明仁聘請一位英文家庭教師。於是人們找到在學習院任教的英語教師伊莉莎白·維寧。維寧曾為明仁皇太子擔任4年的家庭教師。她把這段經歷寫入《皇太子的窗戶》。據維寧回憶說,昭和天皇曾對她說,「我自己沒能夠阻止戰爭,因此我沒有資格教育我的後任」。

  1949年,小泉信三被聘為「東宮御教育常時參與」,負責明仁皇太子教育。此時皇太子15歲。小泉為明仁講授《喬治五世》《帝室論》等著作,他為明仁灌輸一種「新時代的帝王學」。小泉信三曾寫過一本書《御進講覺書》,這是為皇太子授課用的手記。其中許多內容,對明仁天皇的思想形成可能具有影響。例如對戰爭責任,小泉手記寫道:「從責任論來說,(昭和天皇)陛下是大元帥,因此對開戰陛下不能說沒有責任。」小泉明確指出昭和天皇戰爭的責任問題。回顧近代史,小泉說戰敗常常導致民心離開皇室,或對皇室心懷抱怨,這是導致君主制崩潰的原因。但日本戰敗後皇室卻存留下來,小泉說這是因昭和天皇有「君德」。當然,檢討戰後歷史可以發現,當時美國對日佔領政策對保留天皇制及皇室起了決定性作用。

  但小泉以「君德」警示明仁:「作為未來君主的責任,反省是殿下不可鬆懈的義務。」小泉強調「君德」,說君主的道德、人格及見識,將對國家政治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殿下的學習與修養,將影響到日本未來國運。

  1989年4月,李鵬總理訪日。在歡迎李鵬總理的宴會上,明仁天皇談到日本侵華戰爭,他說「(中日之間)近代存在不幸的一段歷史,我對此表示遺憾」。1992年10月,明仁天皇訪華。訪華期間明仁天皇在楊尚昆國家主席主持的晚宴上說:「在日中兩國長期的交往歷史中,存在日本對中國國民造成巨大苦難的不幸時期。戰爭結束時,我國國民深刻反省,決不允許這種歷史再次重演。並且,我們已堅定決心,走和平國家的道路,致力於國家重建。」


日本人的「衝繩情結」



  作為天皇,如何發揮統一國民的象徵作用?從迄今為止明仁天皇的言行來看,撫恤、慰藉是他行動的支點。明仁天皇曾說,日本人不能忘記4個日子:6月23日、8月6日、8月9日以及8月15日,上述日期分別是美軍衝繩攻陷日,廣島原子彈爆炸日,長崎原子彈爆炸日及戰敗日。

  日本人內心存在一種「衝繩情結」,認為二戰期間日本對衝繩做了兩件非常對不起的事,一是為拖延本土決戰,將美軍粘在衝繩,就儘量犧牲衝繩。另一是在無法守住衝繩時,拋棄了衝繩。這是一種雙重內疚。事實上衝繩人民內心,仍然存有深刻的傷痕,對日本政府至今仍有很深怨恨。1975年明仁訪問衝繩,被當地人投擲燃燒瓶。為了獲得衝繩民心,明仁天皇在那以後,不斷以各種方式去爭取衝繩人的諒解。例如他曾提議,保存發揚「衝繩組舞」傳統,為此明仁提議建立一個衝繩國立劇場。後來,這個建議得以落實。

  有人說,明仁天皇對其父親懷有一種「複雜的感情」。在公開場合,關於天皇是否有戰爭責任的問題,明仁天皇說他個人沒有回答的立場。但有研究認為,明仁天皇並不認同昭和天皇的某些看法。明仁天皇太子的「預備期」很長,因此關於二戰及其父皇的戰爭責任,他有足夠時間形成並確立自己的看法。

  戰後日本國新憲法制定時,有人說新憲法規定的象徵天皇制下,天皇僅是一個被政府操控的機器人。但是在明仁天皇30年在位期間,他卻以行動讓日本國民甚至世界,認識到「象徵天皇制」下的天皇,絕非「機器人」。

  有人說,「平成天皇是第一個名副其實的天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明治、大正以及昭和天皇,他們周圍存在許多重臣,這些重臣往往可對天皇說「你應該這樣做」,但是今天其側近卻沒人可以對平成天皇這樣說。有人說,「沒人可以反對平成天皇的言行,這是平成的特點」。這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出,平成天皇絕非機械執行政府的決定,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人們認為明仁天皇比昭和天皇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意志。日本學者認為這是因為昭和天皇有戰爭責任,因此對內閣對政治的決策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明仁不同,他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2016年,明仁天皇訪問塞班島,並憑弔「萬歲崖」。明仁擔任天皇后,本對外國訪問不積極。這是因為在象徵天皇制下,天皇的國事行為以及其他任何公共行為必須由內閣決定。但事實上,訪問塞班並非日本政府決定,美國方面也未曾邀請天皇訪問該島。人們發現,美國政府只是事後承認明仁天皇訪問該島而已。這就是說,明仁天皇的行為已經超出人們想像的憲法範圍。

  天皇為何要去憑弔「萬歲崖」?這座懸崖又稱「自殺崖」,位於塞班島最北部的一處峭壁。1944年,美軍包圍了守島。處於絕望的守島日軍,將島上的日本老幼婦孺驅趕至萬歲崖邊,逼迫這些老百姓集體跳入崖中自殺。2016年明仁天皇及皇后訪問該地,來到崖上面對大海,日本媒體從兩人背後攝取了兩人低頭長時間默禱的場面,給日本國民留下深刻印象。

  2016年8月8日,天皇發表談話錄像,他說「象徵天皇的工作需要不間斷,穩定而持續」,但他自己「身體逐漸衰退」,感到無法像以往那樣全身心來「實現象徵的任務」。對此,他希望國民能予以理解。


「天皇終身制」的爭議


  關於「天皇終身制」問題,自戰後開始日本憲法學者就認為,終身制將損害天皇的基本人權,是一項殘酷的制度。例如二戰後曾任東京帝國大學校長的南原繁指出,天皇終身制是「不自然,不合理」的,違反新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

  對於明仁天皇的談話,在野黨與執政黨的理解針鋒相對。自由派希望修改《皇室典範》,將退位確定為一種慣例。但對於天皇生前退位問題,安倍及其周圍的保守派十分反對。為了應對,安倍政府設立了一個「減輕天皇公務負擔的專家會議」,討論「減輕」天皇工作的問題,其成員都是不會違背政府意旨的人員。最終,自民黨同意制定一個「特例法」,該法認為「生前退位」僅是一種特例,不能一般化。2017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皇室典範特例法案」,同意平成天皇「退位」。

  對持有「退位肯定論」的人來說,「終身制是一項殘酷的制度」,天皇的在位期限「應從人性、人道角度來考慮」。但保守派則持否定態度。有一安倍心腹說,天皇「以無法實現他自己定義的、擴大了的天皇作用為絕對條件而要求退位,這非常不合理」。在保守派看,天皇應該做的,不是那些巡視災區,撫恤災民這些「公務」,而是在家祈禱。他們認為只有祈禱才是最重要的。而在自由派看來,這是對天皇的侮辱。據宮內廳的人說,天皇聽到上述言論也十分吃驚。這等於是說,天皇訪問受災地區,看望老人以及身體殘障人員等公務,都是沒有用的。

  在許多學者看,日本憲法的象徵天皇制,昭和天皇對象徵天皇制並未真正理解,只有在平成時代,平成天皇通過他的行動,詮釋了象徵天皇制,是日本國及日本國民統合的象徵。怎樣實踐這個「象徵」,通過平成30年的歷史,證明明仁天皇夫婦的努力是成功的。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平成物語①|是結束也是開始:日本平成時代倒計時之際的回望
    什麼是平成時代?這三十年日本經歷了什麼,發生了哪些變化?作為唯一一位訪華的日本天皇,明仁在位的30年對中日關係又有什麼影響?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自今日起推出「平成物語」系列文章,試圖從天皇制、政治、經濟,以及社會變遷等多個維度探索、講述平成時代的故事。2019年4月1日,日本將公布新年號。
  • 日本民眾如何告別平成時代?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新書《再見,平成時代》。   2019年日本改年號為「令和」,結束了「平成」時代。讀一讀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新書《再見,平成時代》,能有深切的感受。  在這本散文集中,新井一二三以普通人的視角和感受,細緻回望了平成時代的種種,比如平成時代裡SMAP解散,安室奈美惠引退,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西城秀樹等在平成最後一年告別世界。一個一個日本文化符號,畫上了休止符。  新井一二三是用中文創作的日本作家。
  • 日本天皇退位,平成時代的30年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今天上午10時,日本天皇在皇居宮中三殿舉行退位前最後的報告儀式。德仁皇子將於5月1日正式即位為新天皇。屆時,日本將正式啟用新年號「令和」。再見了,平成!在迎接新時代的倒計時中,我們再最後聊一聊這個時代。
  • 平成時代進入倒計時 看看日本人怎麼「湊熱鬧」
    (編者按:平成(日語:平成いせい)是日本天皇明仁的年號,也是日本現行使用的紀年稱號,自1989年1月8日明仁繼位開始使用,預計至2019年4月30日明仁讓位於皇太子德仁親王后結束。2019年4月1日將公布新的年號。)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導日本的平成時代已經進入倒計時。
  • 和「平成時代」告別
    1989年1月7日的早晨,昭和時代結束,平成時代來臨,眾多日本國民伴著不習慣改年號的反應下,進入了新的時代。「平成」兩個字,取自中國古代《史記》中的「內平外成」和《書經》中的「地平天成」。可見,當日本人需要正統這回事,能依靠的就只有中國古典。日本的平成時代(1989-2019)被稱為「失去的30年」。
  • 日本平成時代的治癒系文化
    2019年對日本來說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年度。在位30年的明仁天皇生前退位,平成時代落下帷幕。對於「平成時代」該如何評價?東京大學教授吉見俊哉等9位學者共同撰寫的《平成史講義》(築摩書房,2019)一書嚴苛地將「平成史」定位為「失敗史」,稱其堪比「第二次戰敗」。儘管相比漫長而跌宕的昭和時代,平成時代整體上還算和平、穩定。
  • 今天是日本平成時代最後一天,我們回首日本遊戲黃金年代
    平成時代結束了,我們都很懷念它。刺蝟公社 | 駱北 今天,4月30日,是日本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天,5月1日起,日本將改元「令和」,這個年號取自《萬葉集》,有「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之意,但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令和」的意蘊遠遠不及「平成」豐厚。
  • 日本平成時代文學的後現代圖景
    楊洪俊    日本平成時代剛剛結束,平成時代文學的整體回顧與史學思考已經開啟。在平成時代,日本經歷了泡沫經濟及其破滅後「失去的十年」,經歷了走馬燈般的政權更迭和近年來的自民黨一強政治,發生過阪神、東日本大地震及福島核事故等天災人禍,出現了少子老齡化的社會問題。這些狀況與全球化一起成為平成時代文學的創作背景。自昭和末期流入日本的後現代主義是思想文化領域全球化的具體體現,其核心是批判性和反思性,主張消解主體、「去中心化」,崇尚多元和諧,這深深影響了日本平成時代文學圖景的構成。
  • 徐萬勝:日本平成時代政黨政治演變的內在邏輯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學刊》供本網特稿原標題《論日本平成時代政黨政治:改革、競爭與獨大》,原文刊載於《日本學刊》2019年第2期發表(全文約1.6萬字)。【作者】徐萬勝(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導 徐萬勝認為,日本平成時代政黨政治發端於自民黨「一黨支配」體制的動搖,歷經「多黨重組」及「兩黨競爭」,終止於自民黨「一黨獨大」格局的形成。其間,自民黨先後兩次在下野後又上臺執政,並最終確立了「安倍一強」支配體制。
  • 王瑜:日本平成時代的治癒系文化
    作者系華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2019年對日本來說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年度。在位30年的明仁天皇生前退位,平成時代落下帷幕。對於「平成時代」該如何評價?儘管相比漫長而跌宕的昭和時代,平成時代整體上還算和平、穩定。然而,在這30年裡日本人經歷的社會動蕩卻並不少見。經濟衰退、邪教事件、頻發的自然災害、核洩漏導致的環境危機,以及少子、不婚和老齡化等,導致了人們精神上的恐慌和不安。日本人需要心靈慰藉、人文關懷,在此背景下,治癒系文化應運而生。
  • 一周薦書 | 再見平成時代,日本失落的20年
    不過新媒體雖然勢頭很猛,其實也還處於野蠻生長階段,不管是半轉行的傳統媒體人,還是從各個角落不顧一切闖進來的新勢力,幾乎沒人真的知道「新媒體」到底是什麼。「令和」,結束了持續30年的平成時代。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清晨,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病逝,當時55歲的皇太子明仁登基,於次日起改元「平成」,平成時代由此開始,直至2019年4月30日。昭和時代日本經歷了大起大落,既有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急速擴張和二戰的慘痛經歷,又有戰後的社會動蕩、經濟奇蹟直至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 平成時代的日本 那些勁吹的文化「風」
    日本的平成時代走過30年。在這 30 年間,日本的流行文化產業迎來了飛速發展。動漫、遊戲,不僅是平成年代成長起來的一股文化潮流,也成了日本面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厚底靴、大頭貼、寵物蛋…當我們再度談論起平成時代,記憶中留存下來的文化符號還有哪些?
  • 平成時代的日本自衛隊宅到了啥程度?
    不知不覺,平成時代已經在日本遠去了半個月之久。對於日本自衛隊來說,平成時代是一個既有長足發展又「么蛾子」不斷的時期,套用狄更斯所著《雙城記》裡的那句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自衛隊來說,「最好的時代」自然指的是平成時代時自衛隊的裝備得到了長足發展、使得自衛隊時至今日仍然是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領先的武裝力量之一。而「最壞的時代」……這可以從很多方面去說。無論日本自衛隊如何強調「專屬防衛」,其作為暴力機構的性質是改變不了的。然而回顧平成時代的自衛隊,卻總讓人感覺有些「畫風不對」——堂堂亞洲第二強國的武裝力量,咋就這麼「廢宅不堪」呢?
  • 《日本藍皮書:日本研究報告(2020)》:平成時代落下帷幕 日本開啟令...
    藍皮書指出,2019年是日本改元之年,「平成」落下帷幕,「令和」隨之開啟。年號(日本稱「元號」)是日本模仿中國而使用的紀年方法,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定年號為「大化」,開日本年號之始。迄今為止,日本共使用了248個年號,持續1300多年。在近代以前的日本歷史中,重大事件、祥瑞吉兆、災異戰亂等都可以成為更改年號的契機。
  • 告別平成,日本明仁天皇正式退位,最後講話寄望下一個時代
    日本明仁天皇4月30日正式退位,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明仁天皇在位30多年間,日本多次經歷天災,沒有戰爭。平成最後一天講話,明仁寄望下一個時代依然和平。退位儀式4月30日清晨,日本多地降雨。告別平成平成年間日本經歷1995年大阪神戶大地震、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2014年御嶽山火山噴發、2016年熊本地震、2018年西日本暴雨……大小自然災害不斷,眾多民眾喪生。
  • 日本網友票選最能代表平成時代的JUMP漫畫,火影進不了前三!
    最近,日本明仁天皇宣布了將於2019年4月退位的消息,新天皇必將啟用新的年號,這也意味著30年平成時代的終結,那麼在這30年中,哪部才是最能代表平成年代的《周刊少年JUMP》雜誌的漫畫呢?日本網絡門戶goo進行了一次網絡投票,讓我們看看日本網友心目中最能代表JUMP的漫畫排行吧!
  • 為什麼電視劇《半澤直樹》創了日本平成時代的收視紀錄?
    1926年12月25日到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的昭和時期,前期是對外發動戰爭,後半段締造了經濟神話,1992年雖然年號已經改為平成,但還處在日本的經濟泡沫時期,主人公半澤直樹這時候從著名的慶應大學畢業,來到合併前的產業中央銀行工作,他和同期從慶應大學走出的渡真利忍、近藤直弼這些人懷揣著各自心中理想和目標不斷的努力和掙扎著
  • 品讀|SMAP解散,櫻桃小丸子作者去世……日本普通人如何告別平成時代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2019年日本改年號為「令和」,結束了「平成」時代。年號「平成」是日本政府委託東京大學等的幾位漢學泰鬥,提前幾年提出候補名單;最後於天皇去世當天,再召開專家會議,所推薦的新年號案,由當時的竹下登首相以及眾參議院正副議長予以同意,正式決定的。
  • 日本平成十大歌姬,我們自認為的平成三大歌姬竟然是錯誤的!
    原來我們看到的「日本平成三大歌姬」竟然是錯誤的,只是我們的主觀意識,而且這個稱號只是針對2000年到2004年日本最當紅女歌手的冠稱,和香港的「四大天王」不是一回事,完全不能代表「平成歌姬」的稱號。所謂歌姬,就是日本的女歌手,而平成歌姬是指日本平成天皇時期活躍的女歌手,時間從1988年到2019年,而不只是其中的幾年時間。
  • 日本平成時代30年特徵之一:未婚率上升、人口減少
    人民網東京5月8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總務省日前發布了一冊從統計角度看平成30年間發展的資料集《從統計信息看平成時代的發展》。從中可以看出,未婚率上升和人口減少等問題成為平成時代的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