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代以來中國最精英,最 " 富有 " 的家族,一定就是他們了:
一是 "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 的錢氏家族;
一是 " 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 的梁氏家族。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家族到底有多厲害!
1
繁衍於江南一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載入史冊的名家逾千人。
近代以後更是出現人才井噴現象,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穆、錢鍾書等眾多文壇碩儒、科技巨擎、國學大師。
都出自這個 "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
有人總結錢家出過
" 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
2008 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裔化學家錢永健,原副總理、外交部長錢其琛,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國學大師錢基博、錢鍾書等。
科技界 " 三錢 " 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錢偉長的親叔叔叫錢穆;
錢玄同,錢鍾書,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其父錢學榘和錢學森同系錢王第 33 世孫。
錢氏能夠綿延千年,人才輩出,與家族良好的家風家訓不無關係。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
" 就出自《錢氏家訓》。
《錢氏家訓》分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大部分,對錢氏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國的思想行為,做了全面的規範和教誨。
個人篇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介。
家庭篇
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
社會篇
信交朋友,惠普鄉鄰;
恤寡矜孤,敬老懷幼;
救災周急,排難解紛。
國家篇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梁啓超,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學術大家。
除了上述各種 " 家 ",梁啓超或許還是近代史上的 " 最強老爸 "!
為什麼敢這麼說呢?來看看梁啓超教育出了怎樣的一個精英家庭吧。
梁啓超一共有九個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
三個院士
,其他的子女也幾乎都是
各行各業的精英
,號稱 " 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
梁思順
(1893-1966):長女,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1901-1972):長子,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耶魯大學建築系畢業,學成歸國創辦清華建築系;娶了極美的才女林徽因。
(1904-1954):次子,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梁思忠
(1907-1932):三子,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梁思莊
(1908-1986):次女,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
(1912-2001):四子,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梁思懿
(1914-1988):三女,著名社會活動家。
梁思寧
(1916-2006):四女,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1924-2016):五子,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啓超這位 " 金牌老爹 ",是怎樣教育出這一家子精英的呢?
1、強烈而有個性的父愛
直到如今,很多中國父親都很難十分直白地對孩子表達愛。但梁啓超經常會告訴孩子們,自己有多愛他們。
他曾在給孩子們信中如此表白:
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
九個兒女,各個性格不同,梁啓超要確保他們都能感受到父愛,而且都覺得自己是父親心中特殊的一個。
他給大女兒思順取愛稱 " 大寶貝 "" 我最愛的孩子 ",三女兒思懿被他取了個外號叫 " 司馬懿 ",小兒子思禮的代號則是 " 老白鼻 "(老 baby 的諧音)。
對長子梁思成,他說:" 你們若在教堂行禮,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國習慣叫作 " 思成 · 梁啓超 ",表示你以長子資格繼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譽。"
對次女梁思莊,他在信中肉麻地寫道:" 小寶貝莊莊: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這得意之作裱成這玲瓏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給你…… "
2、對子女教育的目標
梁啓超對子女的教育目標,在他給子女的家書中,大概能窺見一二:
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在 1910 年代 -1930 年代,梁啓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莊送往國外學習,這期間梁啓超與子女有密切的書信來往,共給他們寫了 400 餘封家書。
在家書中,梁啓超對子女們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等等各方面都給予指導,但從不強迫命令。
他與孩子們之間除父親與子女之情外還是親切的導師、知心的朋友。
3、最看重的事情:品行
不強求成績,不幹涉興趣,但梁啓超也有一件最看重的事情:品行。他曾說:
你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
如果說在教育方法上,梁啓超是個 " 西方式爸爸 " 的話,在對孩子品行的要求上,他更接近於自己的父輩:
傳統的中國士人
即使在梁啓超過世後,梁氏子女依舊牢記著他的這些教導。
抗戰期間,梁思成、梁思永全家踏上顛沛流離的流亡之路;
長女梁思順在丈夫去世後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生活極為艱辛,但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
三子梁思忠身為軍官,在淞滬會戰的戰場上浴血奮戰;小女兒梁思寧投奔了新四軍。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有七人都曾經留學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名校。
學成後,他們全部選擇了回國。在梁家," 報效祖國 " 這四個字,從來不是一句說來好聽的空話。
而這,或許正是我們為何如此尊敬梁氏一家的原因。
在這個崇拜成功、膜拜金錢的時代,總該有人提醒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精英,什麼才是真正的富有。
來源:互聯熱點
編輯:宣傳部
審核:教務部
百年輔新(北京)教育投資集團源起於北京大學燕南園57號馮友蘭先生「闡舊邦以輔新命」的哲學思想。是一群深具教育情懷的企業家和資深教育人共同打造的國際化教育平臺。百年輔新旗下各項業務相得益彰,現已形成獨特的和諧生態創新發展模式:輔新書院、輔新優才綜合體、百年輔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