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靜月荷
導讀:
羅曼羅蘭說:「以死來鄙薄自己,出賣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間最大的刑罰,最大的罪過。寧可受盡世間的痛苦和災難,也千萬不要走到這個地步。」
其實,一個人對生命的態度,往往體現出一個人的行事風格,和他的人生境界。
熱愛生命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何種境遇,都會頑強地想要抓住她,把生命牢牢地握在自己手裡;
而不懂得生命價值的人,遇到一點小事,就要死要活。好像生命是他手裡的籌碼,只有用死來表達自己的憤慨和不滿。
一名大四男同學,因身患癌症,即使在與病魔抗爭的日子裡,也沒有放棄回校參加考試,還想著等病好了,要好好複習準備考研。一個頑強而又熱愛生命的年輕人,病魔卻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最後,他把自己的角膜捐獻了出來,讓自己健全的角膜,給別人帶去光明。
另一名29歲碩士研究生,因戀愛受挫,女友與他分手。他無法忍受失戀的痛苦,在幾個月時間裡,他生活在生不如死的痛苦邊緣。希望女友回心轉意,希望女友回到他身邊……希望破滅後,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最後跳江身亡。
同樣是鮮活的生命,同樣有著美好未來的人生,只是在命運的轉折點,一個被病魔奪走了生命,一個卻選擇輕生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一個帶著遺憾,帶著對父母滿滿的愛和不舍,帶著對生命的眷戀,無奈地離開這個讓他充滿無限愛戀的世界;
另一個,萬念俱灰,看不見人生的美好,看不見自己的未來,也看不見父母親友對他的呼喚,更看不見那些曾幫助過他的好心人,只沉浸在自己失戀的痛苦裡無法自拔……
同樣是年輕的生命,一個死得令人惋惜、讓人痛心;而另一個死得毫無意義,為愛情自殺,應該不是當代年輕人應有的選擇。
01人生就是跌倒了爬起來,再繼續前行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誰說生活中,只有鮮花和掌聲;誰說人生只能是一帆風順,沒有荊棘和坎坷;誰會在年輕的時候,就擁有財富和名利,哪一個不是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才收穫豐碩的果實。
人在年輕時,吃點苦頭是好事,碰幾次壁也很正常。太過順利的人生,容易讓人意志消沉,讓人變得沒有一點承受能力。
如今有些年輕人,總想著怎樣才能讓人生按照自己的心意走;總想著讓世界圍著自己轉、包括女朋友;
對於任何一點不合心意的事情,就會讓自己如臨大敵,讓自己亂了方寸;
對於外界任何一點不和諧聲音,都猶如世界末日來臨,會讓自己的人生發生逆轉……
不得不說,這樣的年輕人心裡承受能力太差了,外界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脆弱的小心靈受傷。
事實上,挫折教育是人生必修的一門功課,如果沒有堅強的內心,如何去面對社會、面對職場、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那些「打不死我的,會讓我變得更堅強」的人,就是在一次次挫折中,慢慢堅強起來,最後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勇者。
誠然,順境只能消磨人的意志,唯有逆境才能讓人成長。在《平凡的世界》裡,艱苦歲月裡長大的孫少平,對生活就多了一份感悟:吃黑面膜和吃白面膜是兩種不同的人生體驗,不僅僅是口感上的不同,還是一種貧窮和富有的本質區別。
每當吃飯時,孫少平總是要等到操場上所有同學都離開了,才去拿那個屬於他的黑饃。那不是膽怯,也不是虛榮,而是不想讓自尊心受到傷害。
想必,在艱苦歲月裡成長起來的的人,內心都會多了一份同情和悲憫。在以後的歲月裡,若遇到和他有相同經歷的人,定會心生溫暖,向對方伸出援手。
02愛孩子不光是給他一個溫暖的巢穴,還應教會他應對風雨的能力
曾看過一個報導,日本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在中國人看來,就簡直是在虐孩子:數九寒冬,讓只有幾歲的小孩,穿著單薄的衣衫,在野外進行意志力訓練。小孩子的承受力,遠遠超出成人想像。他們沒有一個退縮,也沒有一個趴下。
相反,大家表現得很團結,遇到困難,都能相互出主意、想辦法。一周時間的訓練,讓孩子們一下子成熟了、長大了。
反觀我們的父母,生怕孩子吃一點苦、生怕孩子遇到一點危險。即使真的有危險了,父母也是擋在孩子前面,替他們遮風擋雨,替他們分擔本應該由他們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以至於,許多孩子成年後,依然是生活上的低能兒,不會辦事,不會與人溝通。遇到困難就退縮,遇到責任就推諉、逃避,更不會勇敢地去面對人生挑戰。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這種過分保護、溺愛,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天性,是對孩子人生不負責任的表現。
事實上,父母能陪伴孩子一生嗎?當他們處於你無法保護的時候,他們該怎樣生存?又該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
現實中,有多少人,在本該獨立的年齡,還心安理得地享受著被父母供養的生活;
有多少身強力壯、有手有腳的年輕人,工作嫌掙錢少、打工嫌太辛苦,成天捧著手機玩遊戲、看視頻,還毫無愧色地伸手向父母要錢花。
這些人,就是被父母給「寵」壞了。事實上,也是父母在用愛的名義扼殺了孩子的未來。
愛孩子是母親的天性,但不要讓你的愛,成為束縛孩子成長的枷鎖。
03好好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
麥家也說:「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在《人生海海》裡的一個傳奇人物,上校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從上校、軍醫,到漢奸、雞姦犯;從人們眼裡的抗日英雄,到被淪為漢奸;從一名戰功卓著的軍醫,到讓人不齒的大流氓。
命運一次次地和他開著玩笑,折磨著他、打壓著他,讓他的生命承受著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打擊。
可即使這樣,上校也沒有選擇放棄生命。他在戰場上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用自己的雙手,搶救了一個又一個重傷員,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
如果說要死,上校早可以死上一百回。可他沒有死,即使最後精神失常,智商僅跟得上幾歲的孩子。但他依然頑強地活到90多歲,用阿姨的話說:「他真能活。」
阿姨何許人也,她就是當年和上校一起抗美援朝的戰友,曾親眼目睹上校在死人堆裡救治傷員,冒著槍林彈雨給傷員們做手術。在朝夕相處中,阿姨深深地愛上了上校。
戰爭結束了,他倆都回國成為了英雄。可命運再一次和他開了個玩笑,就在上校即將被提升為院長時,因上校不同意和阿姨結婚,阿姨便告發他強姦過她。
命運再一次逆轉,上校被發配回老家,在他出生的小村莊裡,接受改造。在那個近乎瘋狂的年代,像上校這種有歷史「汙點」的人,自然每次運動都少不了他。
在一次批鬥會上,有人提議拔下上校的褲子。瘋狂的人衝上前去,上校拼命反抗,瘋了似的衝出人群……
上校瘋了,一個曾讓人仰慕的人,一個曾被人們視為主心骨、遇事總想找他商量的人,突然之間就瘋了,誰也不認識,只是不允許任何人靠近他。
事後,阿姨知道是她的一個不理智舉動,害了上校。為了彌補曾經犯下的錯,更為了心靈上的安寧。阿姨來到上校的村子,帶上結婚證書,和上校結成為夫妻,日夜守護在上校身邊。
只是這個婚禮,本不是上校所願。如果上校神志清醒,是一定不會同意結婚的。
因為,上校做過特工,曾被一名日本女特務在他私處紋身。上校覺得那是他一生的奇恥大辱,誓死也不想被人看見。上校拒絕與阿姨結婚,也是事出有因。
造化弄人,上校清醒時,活得好累,他的生命就像是頑強生長的藤蔓,只想把綠蔭、果實留給人間。可人們在享受完美好以後,就忘記了他的好,總想看他的笑話、想要讓他出醜。
後來精神失常的上校,成了一個「弱者」,他不僅忘記了那段讓他痛苦不堪的回憶,就連以前不放過的那些人也開始原諒他,不再和他過不去。
上校晚年像一個孩子似的單純、快樂,在阿姨的陪伴下,總算有了一段不被外人打擾的平靜生活。
結語:
傅首爾說:「人都是起起落落,失意時給別人捧捧場,得意時聽聽別人的掌聲。人生海海,又何必在意一時沉浮。」
是啊,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好好活著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報答。人生有苦也有樂,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遇到過不去的坎時,不妨停下腳步緩一緩。
人生從來就沒有過不去的坎,也許晚上覺得天要塌下來的事情,等睡一覺醒來,發現太陽依然從東方升起,那塊壓在你心上的石頭也許就沒有那麼沉重了。
龐穎說:「一旦你從心裡接納了自己的弱點,就再也沒有人可以用這個事情傷害你。」
學會釋然,學會和自己握手言歡。如果連你都不喜歡自己、不看好自己,那麼,還有誰會比你對自己更好呢?
我們不要總活在過去的陰影裡,沒有誰會在乎你曾經吃過什麼苦、遭過什麼罪。當你揚起臉,笑著面對人生時,你會驚喜地發現世界也在對著你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