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媽媽的老房子水彩畫引起網友共鳴
    
    
    
    蘭大家屬院的老樓、五泉山公園的轉馬、傅家巷紅色榫卯結構老房子……
    一幅幅老房子水彩畫帶我們走進那個不遠不近的年代。
    「老房子體現著城市巨變的同時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美好回憶的承載。」張盈對記者說。
    張盈是一名居住在蘭州市西固區的80後媽媽,周末在一家美術培訓中心代課。她利用閒暇時間,手繪了許多幅「蘭州老房子」水彩畫。她把這些水彩畫和那些滄桑的老房子照片上傳到網上,一時間引起不少網友共鳴,大家紛紛在她的畫作下留言,「我曾在這所老房子的樓道裡吻過我的初戀,勾起太多青春回憶……」「來阿幹鎮吧,這裡還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我是西固人,老樓鄰居們的情誼給了我一個完整而快樂的童年,當年的小夥伴都去了其他城市,樓上的老人們已漸漸離開了這棟老樓。」像這樣溫情滿滿的話語讓張盈更加明確了自己創作的方向。
    張盈告訴記者:「我是一名80後,其實80後是很特殊的一代人,在沒有『80後』以前,社會從來都沒有「某某後」這個提法。我們這一代人親眼見證了國家從改革開放到發展崛起。回憶往昔,幾乎年年、月月、天天,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都在發生改變。這正是我創作這組水彩畫的初衷,我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畫筆留下這座城市的記憶。」
    「去年十月,我決定把我的想法付諸實踐,開始四處採風。每發現一棟老房子,我就會用三四個小時安靜地寫生,並享受這個過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城關區傅家巷裡有一處紅色榫卯結構的老房子。這棟房子很懷舊,走在其間,好似時空穿梭。我花了4個小時,把它完完整整地展現在我的畫中。當我母親看到這幅畫時,她說這棟房子應該有100年的歷史了。」張盈說。「給我留言的網友很多,他們從我的「老房子水彩畫」中看到了過去,勾起了回憶,其中有的人現在身在異鄉,有的在國外,他們都說那是他們童年美好的回憶。寫生時看到公園裡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承載著蘭州市民兒時美好回憶的轉馬,不僅是一種歸屬感與幸福感的表現,同時承載著歲月的積澱與傳承……』那些文字真的令我很感動。」
    「我曾畫過蘭大家屬院一座老樓。留言網友特別多,多是曾經在蘭大求學的學子,那兒有他們青春的印記。一位目前在英國的留學生給我留言,希望我幫他完成一個心願,能畫一幅蘭大的老圖書館。真希望疫情過後,我能完成他的心願。」張盈告訴記者。
    「疫情期間,我的寫生中斷了,只能依照一些照片來創作。前些天,我畫了一棟老房子上的『中華』鎖,希望天佑中華,疫情早日過去。那時,我可以繼續去寫生。有朝一日,開個畫展,用這些老房子記錄一個城市的變遷,記錄一代人的回憶,讓它們永遠留在我的畫中。」
    
    掃碼觀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