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來說Joan Cornellà了,因為實在很喜歡。
上周去北京的時候,買了本他的新書《SOT》,匆匆翻了幾頁,還是那熟悉的味道。
這張被用在了Wilco的新專輯"Schmilco"
所以一轉手我就把那書送給了一個朋友,朋友的朋友。
世界上多一個人看Joan Cornellà,就會多一點希望。
剛才,我去翻了下Joan Cornellà的instagram帳號,看到他的小動畫又多了一堆。我挑了幾個轉成gif貼在下面了。
更多的,可以去他的instagram帳號上去看吧。(id:sirjoancornella)
說起來,他這些小動畫其實是他眾籌的一個項目,最初的打算是籌到8萬歐,做30個動畫短片,這些當中一些是改編自他已經畫好的漫畫,一些則是原創。那個眾籌很成功,在全球粉絲的支持下,很快就達成了目標。
Joan Cornellà後來說,如果能籌到10萬的話,他就再增加15個動畫。不過很可惜,在規定時間內,最終是籌到了9萬多。
Joan Cornellà的惡搞無處不在,就連發布這個眾籌時,他還拍了有意思的視頻,找了個大媽介紹這個項目。(我當時也上當了,以為這個大媽就是Joan本人)
項目介紹視頻中的大媽
視頻的最後,大媽剛要說給支持的回饋時,被一倆車撞飛了
大家對眾籌其實應該不陌生了吧。國內也有不少眾籌的項目和平臺,但似乎通常都是聚焦在新科技領域,文化藝術範圍內的就算有,感覺有意思的並不太多,經常看到的大都是出張CD,拍個短片,辦場演出什麼的。別誤會我的意思,這些都是好事兒,值得鼓勵和支持。
不過說白了,這大概也跟我的個人趣味有關。我發現我關注的眾籌項目都是類似這些:
比如前段時間看到《搏擊俱樂部》的原作者Chuck Palahniuk也搞了個眾籌,要拍他那本《搖籃曲》。
所以看到這個消息後,即便對他這片子的質量不那麼抱希望,我也屁顛屁顛去貢獻了一點銀子,因為當年受賄《搏擊俱樂部》太多了。
他這個眾籌目標是25萬,後來籌到了40萬+。
再比如另外一個,也是我曾經介紹過的一個神片,叫《Kung Fury》,也是眾籌搞出來的。
這個片眾籌目標20萬,後來籌到了63萬。
我還曾經關注過一個叫「你的眾籌太二逼了」(yourkickstartersucks)的Tumblr帳號,上面介紹的都是這樣的眾籌,
手型耳機
(眾籌失敗)
「讓這個世界超現實一點」
盯著攝像頭
(眾籌失敗)
「我會拍一部我盯著攝像頭30分鐘的片,或許更長時間」
「誰在和我女兒約會」 App
(眾籌失敗)
「一個監控誰在和我女兒約會的App」
可惜的是,他們後來好像不怎麼更新了。
說到這兒,你大概能明白我的意思了。我是想,要是國內也多一些Joan Cornellà的小動畫那樣的眾籌項目出來就好了。
比如,我就很想看Dick_Ng的動畫。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類型的眾籌,如果跑到一個儘是科技類產品的眾籌平臺去吆喝的話,好像也挺怪的,所以今天,我想介紹一下京東眾籌。
最近,他們發布了一個叫做「IP+產品」的文化類眾籌模式,希望打造成為IP孵化器,他們的新聞通稿是這樣:
10月19日,「WE IP」2016京東眾籌Bigger大會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上,京東眾籌發布了「IP+產品」的文化類眾籌模式,旨在通過京東大數據對於用戶需求的分析,選擇更加匹配的IP方和產品方,為雙方提供精準化對接,成為兩者之間的紐帶,降低行業成本,實現最大的價值提升。同時,憑藉「產品眾籌+股權眾籌+眾創生態」的三位一體眾籌模式,京東文化類眾籌希望能夠成為IP產業的孵化器,給整個文娛行業指引新方向。
……
後面還有巴拉巴拉巴近千字。
我給翻譯一下:
大意就是說,國內的IP產業普遍存在門檻高、變現難等問題,所以京東眾籌希望推動一下這個事。將符合用戶需求的IP和產品結合起來,成為兩者之前的橋梁紐帶。比如Joan Cornellà如果想來中國做點什麼卻有沒有門路的時候,也許直接找京東眾籌就都齊活了。
更詳細的情況,可以點文末的閱讀原文看看。
突然想到一個事,幾個月前,我跟尼泊爾雪花膏老師曾想過要做一個報復「劇透黨」的app,可惜的是,我只有想法,他只懂設計,我們缺會程序的人。如果那時候去搞個眾籌的話,沒準兒這事就成了。
哎,一下沒了幾個億。
(End)
阿富汗奸細
一個跟「阿富汗」和「奸細」都沒什麼關係的公眾號
合作請諮詢微信號queenita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