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09:49 |浙江新聞客戶端-樂清日報 |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露露
陳曉玲手握石斛花。
在淡溪鎮柏巖村豐之源石斛莊園,藍色、紫色的繡球花開了,風聲送來樹上石斛私語,每一次呼吸都像一場盛事。一場夏日午後的驟雨,穿過陽光房品茶室和走道的風裡泥土的氣息,翠綠色石斛樹在銀灰的天空下搖擺的樣子,雨落在溪塘裡激起漣漪的聲音,是認真生活著的陳曉玲,八年來,執著地追尋石斛莊園夢。
接受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44歲的陳曉玲笑了,就像溪塘裡、雨裡、霧裡悄然張開的一朵淡淡的石斛花。「在莊園、有鳥叫、有微風、有花香,自由自在地『晃蕩』一整天,感覺雲呀、水呀、天空呀,遠處的山呀,沒有一樣不是和自己在一起。」陳曉玲說。
瓦盆風弄晚
在豐之源鐵皮石斛莊園,只見種在貓頭鷹形狀木質盆栽裡的鐵皮石斛可愛又文藝。「木質盆栽是我們上山砍下來鋸成圓柱形,再貼上眼睛、嘴巴等,炯炯有神,生動、靈氣。」陳曉玲告訴記者,這些鐵皮石斛貓頭鷹盆栽都是她動手做的,發到微信朋友圈不到一天,就收到100多盆訂單,不少杭州等外地的朋友都想要。
陳曉玲和她的石斛莊園。
「石斛花開時,花姿優雅,玲瓏可愛,氣味芳香。」陳曉玲說,養貓頭鷹盆栽,怡情養性,讓莊園一下子俏皮、童趣了很多,也是疫情期間,產品創新的新嘗試。「統計報表顯示,今年1月至5月,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0%多,這得益於銷售創新和產品創新。」陳曉玲說,這份數據出乎意料。
疫情有所好轉,沒通快遞前,她有一個月時間每天開著奔馳車送26元一隻的鐵皮石斛牙膏上門給顧客。快遞通了以後,她和住在本村的員工,抓緊給仿野生種植的石斛翻棚,陸續給上海、杭州、福建等地的客戶發了30多萬元的石斛鮮條,還將價值70多萬元的石斛種苗發往雲南客戶。同時,充滿愛心的陳曉玲除了向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捐贈醫用物資外,還向武漢捐贈3180元一斤共價值16萬元的石斛切片。
三月,她還帶領員工學習直播方式,策劃直播方案與構思劇本,親自上陣直播,每次短短一個小時,就賣出兩萬多元的鐵皮石斛鮮條和牙膏、香皂等產品,四場直播下來,創新銷售思路帶來不少新客源。
最近,她又開始策劃拍攝小視頻,推廣石斛文化。「石斛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也極具觀賞性。」在陳曉玲看來,石斛是樂清特色農產品,經過10多年積累,樂清鐵皮石斛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巨大轉變。全產業鏈集群,而這也讓她在石斛路上走得更自信。
夕露沾我衣
2012年夏天,陳曉玲握著石斛這把「鑰匙」,慢慢走進新的領域,「其實,我從小有個莊園夢,電視裡莊園內成片的玫瑰花,是少女的夢想。36歲時,丈夫希望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思考成熟後,我離開家族電氣企業追夢,親戚林業專家告訴我,樂清的天氣土壤條件種出的玫瑰花,可能會爛成一片,建議種植石斛,既有莊園,又有效益。」陳曉玲說,那時她對石斛並不了解,還是一頭扎進去了。
初生牛犢不怕虎,投資200多萬元,陳曉玲把莊園選中在淡溪鎮柏巖村,可那時石斛行業正面臨著供應過剩、行業洗牌、產品價格斷崖式下跌的窘境。當年上半年,一個石斛瓶苗售價為25元至30元,到了年底石斛瓶苗甚至低至3元一個。於是採購了50萬瓶母本的她,聽從父親的意見,當機立斷,只留下5萬瓶,減少後期投入,硬著頭皮撐下來。「我一邊種馴化苗,一邊種鮮條,慢慢地從零收到盈利。」陳曉玲說,實現夢想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在「中國鐵皮石斛之鄉」樂清,擁有鐵皮石斛企業近300家,競爭壓力大,作為一名女企業家,陳曉玲從容以對,以獨特的種植方式和衍生產品,邁入高端養生保健品市場。「我開始做石斛皂,白天生產石斛瓶苗,晚上生產石斛皂。最初的石斛皂,都是我一手手捏出來的。先是送給朋友試用,朋友說很舒服,我就開始銷售。」陳曉玲說,2015年,石斛香皂獲得義烏國際森林博覽會創意大賽三等獎。
幾經挫折之後,陳曉玲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以「為人類生活增添健康元素」為經營理念,打開市場,還帶動樂清120多戶農戶致富。堅定而剛強,穩重而豐富,持久而淡定,陳曉玲在逐夢道路綻放最美的自己。同一年,她還獲溫州市十路英才百名「最美溫州女性」稱號。作為樂清市女性社會發展組織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她常帶領會員學習石斛文化,邀請專家來開展石斛公益講座。
從鐵皮石斛種植,到衍生產品研發生產,再到石斛休閒旅遊,陳曉玲的石斛產業在不斷擴大。就在「五一」假期,莊園陸續迎來2000多人來觀光。夏天來了,不少親朋也來莊園感受石斛的魅力,或在山澗、石斛林裡拍拍照,或在品茶室內飲石斛檸檬茶一杯,或寫大字幾個,或端坐片刻,心靜自涼也安。這也是陳曉玲喜歡的生活,靜下來,勇氣自生。
但使願無違
今夏宜勇敢,宜乘風破浪。陳曉玲說,走過八個夏天,石斛莊園愈發成為陶淵明筆下的詩意之地,從最初的23畝陸續增加到130多畝,除了種植石斛,還栽種了10餘棵櫻花、三角梅等。莊園一直在迎接變化、接納變化,並成為變化的一部分。
在充滿變化的日子裡,自然辛苦,即便辛苦,仍要堅持去做。「我臉上的曬斑,就是每天在大棚裡留下來的,夏天近40度,巡棚一巡都要一上午,都要中暑好幾次,每次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附近黃塘村外婆家,讓她幫忙挑痧,80歲的外婆總很心疼看著我,讓我別再做莊園了,這時我都會不說話。讓老人家擔心我心裡過意不去,希望能照顧好自己。」陳曉玲說,還記得,那會真的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一早出門都要忙碌到凌晨兩三時,回樂清的家。有一段時間,組培室汙染很大,她獨自留在組培室尋找原因。她思索著會不會是控溫沒控好,就一個個溫度計地觀察,一待就到深夜。
2900多天,追著月亮跑,陳曉玲用時間將石斛莊園夢寫成詩。她說,這背後還有一位愛她、支持她的丈夫:李克淼。今年,李克淼在妻子的莊園充值20萬元,讓妻子更有信心化危為機。要是莊園內有機械問題,比如100升攪拌機零件壞了,她的丈夫就第一時間來把幫忙維修。仔細看,組培室內電線整整齊齊,這個小細節也是她丈夫的功勞。陳曉玲告訴記者,前幾年,丈夫鼓勵她實現夢想,不要讓人生有遺憾,除了物質支持,還把孩子照顧得很好,這份愛,從心裡特別感動,除了親人,朋友們也總在最需要、最困難時伸出雙手,所以追夢中的苦,也會成為甜。在追逐石斛莊園夢的同時,她還圓了教師夢。師範畢業的她,在空閒之餘去西藏公益支教感悟人生。
如今她的莊園被評為樂清市農業龍頭企業、「婦」字號農業龍頭企業等。「只要盡力、努力,就無怨無悔。」陳曉玲說,未來,將在莊園打造石斛文化廳,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15928769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