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世傑其貌不揚,第一次出場給人的感覺除了忠厚老實還是忠厚老實,不如劉冰一樣英俊,更不如葉曉明一樣精明能幹,圓滑,精於世故。然而就這樣一個相貌平平、憨厚的馮世傑,卻成了最大的贏家,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馮世傑的「發家史」。
馮世傑初中沒畢業就到城裡打工,學習電器修理,一直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幹了十幾年才有自己的一家汽車美容店,開著一輛北京213吉普車,有十幾萬的資產,老婆在銀行上班。即使生活在2006年的中國,也算個中產階級了。
如果大家看了原著書,就會知道馮世傑其實算半個有錢人,因為原著書中時間設定是在1996年左右。
馮世傑出生於一個貧困縣裡的貧困村。村裡有多窮呢?很多男人娶不起媳婦,孩子上不起學,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些人家連一年四元錢的水費都交不起。
難能可貴的是,「發了財」的馮世傑並沒有忘本,瞧不起村民,相反一直希望能夠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村民做點事兒,拉動村民的經濟發展,才有了後來對丁元英故意找茬、巧藉機會宴請芮小丹、和葉曉明一起向丁元英指道兒的一系列事情。
有了高人丁元英在背後出謀劃策,成立格律詩公司、村民添設備建立生產體系、生產音箱、芮小丹利用探親帶音箱到歐洲測評、找代理、格律詩音響店在北京開業等事情順利進行。
讓人值得品味的是,在股份和分工方面,馮世傑表現得既低調又很高調。低調的是,馮世傑僅有16%的股份,葉曉明佔20%,劉冰佔13%,葉曉明是總經理,負責全面管理工作,馮世傑是讓幹啥就幹啥;高調的是,馮世傑出資十七萬,遠高於葉曉明的七萬和劉冰的三萬,甚至為了專心搞生產,馮世傑將苦心經營的汽車美容店轉讓給表弟。
格律詩音響店在北京開業,他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也不屑於靠寶馬車充門面,將出風頭的機會全部給了葉曉明和劉冰,一心一意在王廟村和村民搞生產。
面臨樂聖公司的起訴和巨額賠償時,雖然他和葉、劉三人選擇退股,但是無可奈何,以他的見識和思維實在無法理解丁元英的布局。馮世傑選擇以資本債權換設備,保住了村裡最核心的機械設備,為村民留下一條賺錢的活路。
三人退股後,馮世傑特別內疚:「仔細想想,我都不知道自己算個啥東西。人家丁哥圖啥?歐陽雪又圖個啥?我暈!暈死!」和咄咄逼人、自私自利的葉、劉相比,馮世傑的善良、不忘初心顯得異常珍貴。
最後,格律詩勝訴,樂聖公司不得已和格律詩合作,而馮世傑重新獲得了格律詩的部分股份,因為格律詩的生存基礎在王廟村,而王廟村的命脈在格律詩,除了這種本質的依存關係之外,馮世傑是連接兩者人際關係的一條重要紐帶。
不少道友認為馮世傑才是高人,因為他像劉備一樣懂得創造機會、知人善任,最終實現王廟村脫貧的願望。但在小編看來,馮世傑看起來憨厚,卻大智若愚,一直兢兢業業、踏實肯幹。正是因為馮世傑一直牢記為王廟村做事的初心,沒有劉、葉二人自私自利的小算盤,才走到最後。
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一個人要想成功,第一要開闊自己的內心,丟掉自己那些「小心思和小聰明」,這樣做起事情來才能更加的順利,才能改變自己的現狀,讓自己提升一個階層。
《天道》告誡:人跟人的本質區別其實並不是出身和權利或者什麼能力,而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只有改變了自己窮人的思維,才能改變自己窮的命運。
要想學習丁元英的思維方式,掌握富人的思維,大家不妨看看《天道》或者它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書裡的內容更加的完整,智慧更加的全面。
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有它背後寓意深遠的含義,在等著你去發現,去領悟。電視劇中有一些不適合播出的情結和智慧的展現片段都被刪減掉了,書中才是原汁原味,非常適合事業起步期,事業發展期和事業困難期的朋友們閱讀,當你讀完或許能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技巧,讓自己也掌握經商的法則。
這部小說是豆豆的經典之作,它雖然沒有華麗的修飾,但是現實意味很強,大家讀一讀,可以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新的思考,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豆豆最經典的三部小說,被大家稱為「豆豆三部曲」,是一套非常難得的好書,不但能教會你做人做事的道理,還能讓有超宇常人的思維能力。
喜歡這套「三部曲」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