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波說傳承有道
前江蘇首富、有「第一屠戶」之譽的祝義財自2019年1月重獲自由,「回家」後祝義財重新主持企業大局也二年了,雨潤系目前怎麼樣呢?
祝義財說:「有夢想,就能顒望未來,就有無盡的動力,就能創造美好的生活。」祝願他和雨潤人,夢想成真!
祝義財重新主持大局快二年了,雨潤在向好發展?
祝義財(左1)、常務副總裁祝珺(右1)介紹雨潤食品工業園
去年1月22日晚,港股「雨潤食品」及A股的「中央商場」均公告一則重磅消息:時隔近4年後,祝義財案件終有了新的進展,他回到家中了。
前江蘇首富祝義財重獲自由,也讓「雨潤系」債務危局迎來轉機,他重新主持企業大局也快二年了,也通過推行一系列強有力的變革,但企業仍面臨一些現實困難,能不能向好發展呢?
雨潤創辦以來這20多個年頭,已不光是一個品牌,旗下產業涉及衣、食、住、行、玩等民生領域的方方面面,並擁有雨潤食品(1068.HK)、中央商場(600280.SH)兩家上市公司。
祝義財是1993年創辦雨潤集團,從最初的200元白手起家,曾號稱中國「第一屠戶」的雨潤食品創辦人祝義財,辛苦創業,曾連登二榜江蘇首富。然而,祝義財被羈押在杭州這1401天中,「雨潤系」也陷入困局,二家上市公司均捲入債務泥沼,雨潤食品更是巨虧,整個集團也曾瀕臨破產邊緣。
雨潤控股集團董事長祝義財
去年,祝義財獲頒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他非常感動,他表示:這枚紀念章十分珍貴,這份榮譽不僅屬於他個人,更屬於13萬名雨潤人。
《菜根譚》有句:「我貴而人奉之,我賤而人侮之。」人生的大起大落時,才懂得此句之況味如何?
在祝義財處於低潮期,南京當地仍將這枚紀念章頒給了他,既是對他及雨潤對社會曾作出不少貢獻的肯定,也讓他有了重整旗鼓的底氣和動力。
目前,雨潤集團會向好發展嗎?祝義財眼下面臨了很多現實困難,他也需要有更多時間,也需要有更多勢能幫助雨潤走出眼下的困境。
上市已20年之久的中央商場(*ST中商),目前也還是「披星戴帽」,根據公告,截止於12月11日,股權質押總比例為55.9%,第三季度營收下滑同時,虧損1525萬元,負債率高達93.79%。
11月17日晚,*ST中商公告稱,地華實業和雨潤控股重整申請獲南京中院受理。
香港上市的「雨潤食品」,更是衰微,已成「仙股」,12月18日中午截稿時,股價僅0.70元每股,總市值僅12.76億元,每股淨資產為-1.052元。
雨潤控股集團,旗下有食品、地產、商業、物流、旅遊、金融和建築等七大產業板塊,猶如「雨潤七子」。對於祝義財來說,重整雨潤,關鍵在於他必須先在「雨潤七子」裡,挑出哪一個是可以養大、養活、養壯的。
「奶水」不足,個個都嗷嗷待哺,只能有所取捨,儘管很痛心,也難以割捨,但也必須作出斷然的抉擇。
祝義財女兒祝媛
祝義財回歸後,兒子祝珺、女兒祝媛均正式步入前臺,分工不分家,兒子祝珺側重於中央商場,而女兒祝媛則負責雨潤食品。
姐姐祝媛今年34歲,弟弟祝珺今年31歲,一起均有海外留學經歷。祝義財讓一子一女分別掌控旗下兩家上市公司,早接班早傳承,讓她們多接受磨鍊,也是好的。當然了,她倆年紀多不大,也需要「扶上馬、送一程」。
祝義財歸來在企業內部變革上,讓人較為直觀的,還是人事上的變動。安排二代接棒後,不少「雨潤系」老臣也退出,目前,雨潤食品在今年前三季度又再度虧損,業績危機也沒有好轉,另外,負債率高企也是個大問題。此前,雨潤挖角了競爭對手雙匯的前董事兼總裁遊牧,但「救火隊長」的功效仍有待檢驗。
「雨潤七子」中,地產似乎是關鍵的一個。此前,有報導稱,地產板塊是祝義財親自在抓,希望能把房地產發動起來。
雨潤地產又挖來了廣東房企「雪松」前副總裁王信琦,此人早年是王健林旗下萬達集團高管。引入外人出任高管,也印證祝義財發力房地產之布局。從方向上是對的,房地產這個關鍵板塊,也有利於盤活「雨潤系」旗下一些棘手的資產,並讓它活化起來。
不過,時間也許無法一直等待祝義財,眼下要破解的難題不少。今年5月中央商場股東會上,*ST中商(600280)董事長祝珺主持,當時被問及今年能否「扭虧為盈」時,回應上用了「竭盡全力」四個字。
祝義財之「財」路如此跌宕起伏
祝義財追憶老母親
2019年9月底,祝義財發了追憶老母親的《雨潤祝義財:媽媽,您一路走好!》一文。
祝義財說,去年的元月份他回到南京後,先是送走了老父親,時隔八個月,他的老母親又永遠的走了。「在我人生最困難的階段,父母雙雙離去,這讓我悲痛欲絕、不能自已。」
祝義財也提及,他母親是42歲高危年齡才生下了他。他說:小時候,「母親身上的衣裳,總是舊的,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卻總是洗得乾乾淨淨,每一件都會穿上許多年;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有好吃的,母親總是說『不愛吃』,一定會留給我和姐姐。母親不肯多吃一點所謂好的東西,不肯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女能吃飽穿暖,能有學上。」
祝義財,1964年生於安徽桐城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
「3年自然災害」時,他的二個哥哥被餓死;家境貧寒,他的母親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含辛茹苦地把姐姐和他這一雙兒女拉扯成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也許是祝義財後來選擇創業來改變命運的一大動力吧!
祝義財(右)與老家桐城領導會面
祝義財,過去有三個名字,分別是祝義才、祝義材、祝義財,「才」+「木」,是盼望成棟梁之才,後來加「貝」,無非是希望發財、賺大錢。無論是「雨潤集團」招牌,還是有公司場地,「黃金色」似乎是標配底色,多少也代表了他個人喜好吧!
頻繁更改自己的名字,從風水學來說是「改運」,不過從心理學視角,這也是個人內心潛意識的那種躁動、不安的心理變化。也許,這也為祝義財人生的坎坷跌宕給出了看似合理的註解。
「牆裡開花牆外紅」,江蘇尤其是南京,是很多安徽人的福地,或「富地」,不少江蘇及南京的明星企業,老闆是安徽人。雨潤祝義財是安徽桐城人,蘇寧張近東,祖籍安徽天長,後隨家人移居南京;另外,像豐盛創始人、豐盛控股、「建工系」老闆季昌群,也是發跡於南京,他是安徽當塗人,這就是江蘇富豪之「安徽現象」。
2008年,祝義財(右)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
當年,貧困農家的祝義財,靠讀書「鯉魚跳龍門」,考入合肥工業大學經管系,畢業後分配到省交通廳屬下的海運公司。月薪60元,工作很清閒,祝義財並不想在一張辦公桌前坐到終老,僅一年後,懷揣200元積蓄辭職下海了。
1990年代初,他創業早期,是白手起家,一無資金,也沒有管用的社會背景。聽朋友說,水產生意利潤好,他一頭扎了進去。短短2年,在行裡摸出門道的他,賺了480萬元,贏取人生第一桶金。不過,他感覺做貿易,做得再好也只是「盤貨」,不如幹實業踏實。
沿著長江一線周邊轉了一圈,祝義財覺得,人總要吃肉,中國有十億人,做肉製品一定是長期好事業。於是,他離開了水產業,於1992年在合肥辦起了肉食品加工廠,但半年下來,分文未賺,原因是當時惡劣的營商環境。一番考察後,他將企業整體搬遷至南京,1993年1月,祝義財、吳學琴夫婦在南京創辦了「雨潤」。
老話不是說:千好萬好不如家鄉好!後來,祝義財以「嘉賓」身份再度回到合肥時,道出了當年被迫外遷之不堪往事。當地官員震驚了,也開始著手整頓投資環境。
祝義財助學(教)金計劃
雨潤「異軍突變」,是祝義財的大膽併購。1996年,國企改制如火如荼,「零收購」南京罐頭廠,這個「蛇吞象」且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劇情上演,這是江蘇省首例「民企收購國企」案例,也是祝義財人生「濃墨重彩」一筆。
2001年,祝義財創造了讓業界驚奇的「雨潤神話」,雨潤集團年銷售額高達34億元;2005年,「雨潤食品」成功登陸港交所。如果從祝義財1989年下海算,他擠進《福布斯富豪榜》僅花了12年,登上「江蘇首富」寶座,是他創業第15個年頭。
2011年,雨潤成了中國最大的屠宰企業,總資產高達358億元,列中國民企500強榜第8位。被號稱中國「第一屠戶」這一年,祝義財也只有47歲。
事業巔峰時,僅「雨潤食品」和「中央商場」二家市值就達千億,且雨潤集團連續多年營收超過千億,最多時吸攬就業人數超過13萬人。上市後,雨潤將產業布局向上遊大肆擴張,在全國各地興建了大量生豬屠宰業基地。客觀上,雨潤對社會是有一定貢獻的,特別是助力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及改善就業等,曾發揮了一定作用。
和很多陷入危局的人一樣,成功後的祝義財,蒙眼狂奔,躁動地布局多元化,除地產外,雨潤創辦了利安人壽,並與夢工廠、迪士尼和索尼等品牌合作,涉足文化圈;此外,雨潤集團產業鏈還延伸至物流、旅遊、商貿等領域。
祝義財(中)
多元化跨界,不少是「眼高手低」運作,他布局的產業有的已是千瘡百孔,難以自救。難怪他在杭州那段日子,有媒體報導他旗下投資的一些豬養殖基地,「草長得比人還高,一聲豬叫聲也沒聽見。」
「雨潤食品」在港上市時,祝義財也採用蒙牛的方式,與高盛、鼎暉、GIC三家國際資本進行了業績「對賭」,不過他盈了。賭性堅強,也為他日後「衝衝衝」釀成的敗局埋下了伏筆。
後來,在他最艱困日子裡,融創孫宏斌在南京逗留幾個星期,試圖收購雨潤集團旗下地產等資產包,除此之外,碧桂園、保利、藍光發展等房企也與雨潤有過接觸。
好在祝義財家族在二家上市公司佔股均穩定,也為他日後「回家」重拾「舊山河」、特別是破解債務危局時,有更大的彈性及轉圜空間,也讓他日後重振雄風有了一定的發力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