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漢居藝設手作美學分享沙龍——冬至暖人心

2020-12-22 江西焦點生活

冬已至,春將盡。

冬至是一年內,白天最短的時間。人們在這一天迫切的希望溫暖。而在北方,冬至這一天他們會煮餃子以慶賀合家團圓。

十二月有一個中華傳統節日冬至。俗話說「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除了祭天祭祖外,還有吃餃子、湯圓的風俗哦!這次沙龍會我們集聚漢居藝設,一起包餃子!

嘉賓籤到

北方的鄉村生活裡,吃餃子是冬季盛宴裡最好、出現最多的進補餐食。一年四季,靠土地生活的人們,春、夏、秋三季都在繁忙的勞動中度過,唯有冬天,土地在經歷春播、夏種、秋收等一番折騰之後,需要喘息的時間,素雪冰封的大地,同時也帶給人們喘息的機會。

尚智諮詢的張海老師首先作了他的分享:冬至從何而來,為何而來?二十四節氣的由來以及如何測量節氣......接著將「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這個問題「拋磚引玉」地拋給了他的師兄~師兄還告訴了我們一個冷知識:春天吃辣;夏天吃鹹;秋天吃酸;冬天吃苦。不止於此,餐飲界的業內人士陳總也分享了疫情期間餐飲行業發展瓶頸與調整,也讓大家了解到疫情下的餐飲人也不容易......

分享過後,便是最令人期待的活動——包餃子。在活動過程中大家圍在一起包餃子,儘管氣溫很低,包餃子的材料很冰,手很冷,但大家還是克服重重阻礙,樂在其中......

當冬至日的一縷陽光照射在我們的身上時,我們的身體也被照暖了;當一桌熱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時,我們的心也被溫暖了......熱騰騰的餃子吃進去,胃裡滿滿的,心裡暖暖的,整個冬天也暖暖的。

身處異鄉,總是當節假日到來的時候,分外的思念家鄉,獨自在外漂泊的孤寂,是常人無法能夠理解的辛酸。所幸身邊有一群溫暖的朋友。本次沙龍會的意義也在於希望你們在這個冬至,收穫溫暖,與這世界溫柔相擁。

文案編輯:蔡紫薇

攝影:蔡紫薇

相關焦點

  • 活動回顧|漢居藝設手作美學分享沙龍——修補記憶中的時光
    本次沙龍會分享的是鋦瓷工藝,更是分享對生活的沉思、留存破碎物件帶給我們的記憶與情懷。 大家都對於生活的思考進行了分享 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自己所在的城市,自己的家鄉。
  • 新蔡縣東湖壹號:濃物業情、冬至暖人心_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
    駐馬店網訊(記者  雷倩  通訊員  姜明哲)冬至冬至,幸福如約而至,在冬至來臨之際
  • 冬至至冷 人心至暖
    願凜冬散盡 星河長明——冬至,檢察官寫給孩子們的一封信孩子們:今天是一年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冬至。不僅僅是今天,往後我們也會時常來看望大家,分享大家的學習、生活,聊聊最近又學了什麼新的本領,說說大道理,談談人生的路該怎麼走,讓你們感受到法律的溫度、親人的關愛。每一個童年都需要陪伴,我們檢察官叔叔阿姨不僅是大家的「法律守護者」,更希望成為大家的「知心家長」,關愛、陪伴、勸慰,把我們的微薄之力化為大家成長道路上的一點微光。
  • 冬至鄰裡共團圓 碗碗湯圓暖人心
    該村黨支部與共建單位石獅農商銀行聯合,村老年協會、關工委共同參與組織的「溫情暖冬日 快樂過冬至」搓湯圓活動正在這裡舉辦,吸引了近百人參與,不少老人帶著小孩參加活動。 「藉助傳統節日契機,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共建單位增進交流,同時,豐富鄉親們的節日生活,尤其是讓青少年對傳統習俗有更多的認識。」侖後村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 新野縣歪子鎮:冬至節氣溫情在 小小水餃 暖人心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在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 寒冷的冬至,珠海這裡好暖!
    寒冷的冬至,珠海這裡好暖!開展了「情暖冬至,幸福團圓」製作湯圓活動  後環社區為豐富長者們的老年生活提升他們的社區生活幸福度後環社區黨委、向日葵社工高新區社區心理服務團隊在後環社區文化中心開展「送湯圓,暖人心
  • 《劍網3》冬至活動獎勵是什麼 2020冬至活動內容玩法一覽
    導 讀 冬天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日活動又跟我們見面了,這次的冬至活動會有哪些內容呢?
  • ...幼教】濃情過冬至 餃香飄滿園——集團旗下園所開展冬至主題活動
    為了讓幼兒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體驗勞動的樂趣,12月21日,美翼·新概念幼教集團旗下幼兒園開展了「冬至」主題教育活動。 01 文化傳承 快樂冬至 文化傳承,濃情冬至,集團旗下園所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老師們紛紛通過PPT、故事視頻、韻律活動等形式,向幼兒介紹冬至的由來、習俗,科普天氣變化的原因,講解包餃子的方法。
  • 冬至-福至——天橋區實驗幼兒園冬至活動小記 - 幼兒教育 - 濟南...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又叫「冬節」、「長至節」等,我國民間對冬至很重視,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習俗,繼承優良傳統,天橋區實驗幼兒園開展「冬至•福至」主題活動。
  • 冬暖人心,關愛備至!省中醫為患者準備的「冬至福袋」,太暖了
    俗話說「冬至大過年」,說起冬至,你是不是想到了「北吃餃子,南吃湯圓」的習俗?在寒冷的冬日裡,能溫暖人的不僅僅是食物,還有啟創駐廣東省中醫院醫務社工為來院就醫患者準備的「冬至福袋」。>12月21日,廣州市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駐廣東省中醫院醫務社工連結到廣州舒客科技有限公司捐贈的慰問物資,裡面包括牙膏、牙刷和免洗洗手液,醫務社工在寒冷的冬至中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民族團結一家親 冬至水餃暖人心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在北方,人們都用吃餃子的方式迎接冬至的到來。阿克蘇市各街道、社區幹部群眾通過多種形式的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歡度冬至佳節。12月21號,在阿克蘇市蘭幹街道蘭幹社區萬和世家黨群服務中心,各族幹部群眾歡聚在一起包餃子、迎冬至,共話民族團結情。(圖為社區幹部和居民一起包餃子、吃餃子。
  • 超暖!西安高新一中師生匯聚食堂喜迎冬至,舉行包餃子活動
    導語:高新一中南校區開展關愛住校生活動西安商網訊(胡智勇)臨近冬至,西安高新一中南校區攜手鴻金鵬公司給住校生安排了一場暖意融融的「冬至送溫暖,餃子傳真情」活動。同學們有說有笑吃著餃子,分享剛才包餃子的技巧,也交流著學習經驗,餐廳裡洋溢著一片輕鬆熱鬧的景象。
  • 冬至水餃暖人心 青島一拉麵館連續三年請環衛工人吃水餃
    冬至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21日清晨,市北區同安路的「土爾雄清真拉麵館」裡熱鬧非凡。為了讓辛勤早起的環衛工、城市志願者等在冬至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餃子,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市北區民族團結進步協會的滿族、回族、撒拉族、朝鮮族志願者們齊聚一起,大家和面調餡,一起動手包餃子。據了解,這已經是拉麵館連續第三年為環衛工奉獻愛心。
  • 落實婦代會精神|繁峙縣婦聯積極開展「巾幗暖人心」活動
    2020年5月24—26日,忻州市第四次婦女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會議總結回顧過去五年全市婦女事業、婦女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績,向全市婦女姐妹描繪了今後五年婦女工作的宏偉藍圖。為認真貫徹落實忻州市第四次婦女代表大會精神,進一步提升幫扶服務溫度、推動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關愛服務體系,紮實開展「巾幗暖人心」行動,把服務婦女兒童工作做得更精準、更實在,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婦女兒童身邊,不斷增強婦女兒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今日冬至,安暖安好!
    今日冬至,安暖安好!今日冬至,安暖安好;省級!小布推薦今日冬至,安暖安好!今日冬至「至」有極致的意思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冬藏之氣至此而極
  • 公主嶺法院—— 「愛心藥袋」暖人心
    公主嶺法院—— 「愛心藥袋」暖人心 2020-05-22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賓西路5號:家居美學&分子料理 私享沙龍圓滿落幕
    居室藝術,食覺盛宴  家居美學沙龍& 分子料理體驗  NO.5 CLUB  X  有去家族朋友匯第二季圓滿落幕  2020年12月20日,賓西路5號NO.5 CLUB與「有去生活平臺」聯合打造的「居室藝術,食覺盛宴」主題沙龍,一場關於家居美學沙龍與分子料理體驗的私享互動,於天津賓西路5號圓滿落幕。
  • 回憶傳統迎冬至,熱乎餃子暖高田——高田村喜迎冬至活動
    冬至,俗稱「冬節」。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在冬至即將到來之際,為弘揚傳統文化,讓村民感受到節日的氛圍和院落的溫馨,12月20日下午,高田村在黨群服務中心「松柏之家」為老服務站組織開展了「迎冬至、包餃子」活動。活動當天下午,大家齊聚村辦公室,開始忙碌地調味、揉餡、包餃子,大家分工協作,動作嫻熟,有條不,紛紛使出看家本領。活動現場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 冬至之時,心亦向暖
    冬至之時,心亦向暖 2020-12-21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