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陳 洋 金惠真
「早安,打工人!」當這句「雞湯」刷屏之時,以「社畜」「乙方」「打工人」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又重回人們視野。在日本和韓國的影視作品中,職場這類題材不少,而其中「打工人」的人物形象也隨著現實社會和年齡結構的改變,悄然發生著變化……
日式「居酒屋文化」變了
日本從2019年4月1日起分階段實行《工作方式改革關聯法》,對加班時間的上限加以限制,以期把更多自由時間還給勞動者。伴隨著關聯法案的實施,日本國內最近兩年來也出現很多描繪「工作方式改革」的電視劇,以此鼓勵更多的日本企業和「打工人」擺脫傳統的職場文化束縛,如去年由日本女星吉高由裡子主演的電視劇《我要準時下班》便是其中之一。
《我要準時下班》中的女主人公東山結衣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型旅行公司工作,但在無休止的工作、加班,以及上司的責罵中身心俱疲。於是,東山決定辭職,以準時下班為條件尋找新的工作。在面試了100家公司後,終於找到一家能準時下班的公司,過上每日高效完成工作、下班後盡情享受悠閒時光的生活。但由於加班文化在日本根深蒂固,所以在東山與同事之間造成重重矛盾,《我要準時下班》的故事也就由此展開。
該劇在日本播放期間的平均收視率為9.7%,成績不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劇中很多臺詞在日本社交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如「比起升職,還是朝九晚六吃小籠包比較幸福」「不要做那種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人,要學會享受生活,拓寬自己的眼界」等。
除了《我要準時下班》外,今年播放的《派遣員的品格2》也是一部有意鼓勵人們改變工作方式的電視劇,劇中說話直接的派遣職員大前春子(筱原涼子飾演)嘗試解決各種職場問題。在日本企業中,派遣職員不是正式員工,卻做著最多的工作,拿著最少的薪資。兩部《派遣員的品格》將目光聚焦在這個數量龐大、卻常常被忽視的群體,通過描繪一位能力極強的派遣員來講述工薪階層的辛苦,並為他們鼓勁打氣。2007年第一部《派遣員的品格》播出後,劇中主演筱原涼子被評為「最理想的女上司」,而今年《派遣員的品格2》播出後,在日本社交網絡上,也有不少網友希望筱原能成為自己的上司或同事。
被稱為「令和時代第一劇」的《半澤直樹2》中,也有描繪日本人對工作態度改變的場面。比如,升為東京中央銀行營業部第二部次長的半澤直樹,邀請職場「90後」新人森山雅弘下班後一起去居酒屋喝酒,卻被當場拒絕。在日本傳統企業文化中,如果上司邀請下屬一起聚餐喝酒,下屬是不能拒絕的,但劇中的森山卻拒絕了半澤的邀請,可以說並不多見。儘管這只是劇中的一個小細節,但也反映出過時的職場文化越來越被日本年輕一代嫌棄。
韓國「乙方的叛亂」多了
在同屬東亞文化圈的韓國,聚焦「打工人」的職場題材影視作品也頻頻引發觀眾共鳴。最具代表性的職場「鼻祖」劇便是2014年熱播的韓劇《未生》,聚焦韓國職場中新人、實習生以及基層員工遭遇的各種現實問題和壁壘,包括低學歷年輕人遭歧視、非正式工身份的年輕員工難以轉正、職場老油條霸凌新人等。這些韓國社會真實存在的職場陰暗面被如實搬到屏幕上,很多韓國觀眾對劇中職場新人們經歷的委屈、憤懣、無奈、妥協讓步等情景感同身受。
而如今,韓劇中的年輕打工人不再只是《未生》中那些忍氣吞聲、唯唯諾諾的受氣包形象。前不久熱播的韓劇《青春記錄》中,樸素丹扮演的女主角面對上級的各種「陷害」和「穿小鞋」,採取「打開天窗說亮話」的方式直接懟回去。不僅如此,她還十分懂得「要工作也要生活」的理念,即使公司安排重要的會議,她也會以「事先已有約」為由不參加。此外,她還充分利用下班後的閒暇時間搞副業——經營個人社交平臺,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職業出路和機會。最終,她直接炒公司魷魚,自己開辦工作室當老闆,迎來事業轉折點。同樣,正在熱播的韓劇《啟動了》中,裴秀智扮演的女主角很硬氣地說了句:「我想到32樓(公司高層辦公室),但普通員工電梯永遠無法到那兒。所以,我要改乘電梯,辭職。」之後,她放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與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共同創業。
「現在火爆院線的是乙方們的故事。」《韓民族日報》上周關注了兩部講述基層打工人的本土電影。票房已突破100萬人次的《三振集團英語託業班》以1995年為背景,描寫三位有8年資歷的老職員由於是高中學歷,在論資排輩的韓國企業中屬於「乙中之乙」。該片上映後引發韓國不同年齡層觀眾的討論,其中一條評論頗具代表性——「95年我還在上小學,原來現在和那時的職場生活一模一樣!」另一部講述「乙中之乙」的影片《青春之光》則屬於現實題材,劇本靈感來自2016年首爾地鐵屏蔽門事故中喪生的19歲非正式工的故事,更深刻地揭露了看上去像「甲方」的「乙方」欺壓另一個「乙方」的韓國「打工人」文化。《韓民族日報》評論稱,《三振集團英語託業班》與《青春之光》的相通之處,正是「默默挺過這個時代的『乙方』們攜手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