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提升研討會提出

2020-12-25 中國氣象局

  12月15日,中國氣象局組織的2020年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提升研討會通過線上形式召開。

  本次會議主題為「新興風險情景下,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提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會上,多國專家達成共識,認為新興風險不限於一國,要在管理體制、技術創新等方面深化跨國跨界合作,加強數據共享聯動,提升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促進亞洲區域各國在早期預警方面攜手應對新興風險。

  聯合國亞太經社會減災處處長桑傑·斯裡瓦在交流中表示,亞洲多災種預警系統(GMAS-A)可為多部門合作提供支持,希望各方擴大業務範圍,加強平臺應用和技術培訓,並基於通用警報協議(CAP)格式與各界合作建立「減災大家庭」。亞洲減災中心高級研究員傑拉爾德·波圖坦認為,應對多災種風險需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環境因素,開展動態災情預估評估需要更多有效可靠的設施和預警系統。

  來自印尼、日本、塔吉克斯坦、緬甸、泰國和中國等國氣象部門的專家對本國天氣氣候形勢及預警信息發布情況作了詳細介紹,建議建立會員線上聯動機制,通過研討、論壇、培訓等方式加強預警服務經驗交流,加強世界氣象組織跨領域項目和方案諮詢產品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12月24日一版 作者:吳彤 責任編輯:顏昕)

相關焦點

  • 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提升研討會提出加強跨國跨界合作 攜手...
    12月15日,中國氣象局組織的2020年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提升研討會通過線上形式召開。本次會議主題為「新興風險情景下,亞洲區域災害早期預警能力提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會上,多國專家達成共識,認為新興風險不限於一國,要在管理體制、技術創新等方面深化跨國跨界合作,加強數據共享聯動,提升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促進亞洲區域各國在早期預警方面攜手應對新興風險。
  • 「兩庫兩預警兩提升」 湖南未來4年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體系
    ,推動現代監測預警技術手段應用,分類實施綜合性監測預警系統和普適型監測預警系統 「兩預警」;通過科學編制預案,上門隱患告知、防災知識科普、處置措施建議、定期防災宣傳、精準監測預警等方式,提升農村群眾地質災害自我防範意識、提升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能力「兩提升」。
  • 蒼南縣2020年度山洪災害防禦能力提升項目通過完工驗收(圖)
    11月5日上午,蒼南縣召開2020年度山洪災害防禦能力提升項目完工驗收會議,參加驗收的有縣水利局、浙江省河口研究院等各參建單位。據了解,蒼南縣2020年度山洪災害防禦能力提升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小流域洪水預報和監測預警平臺升級完善等,通過全面查清山洪災害區域分布及防治重要村落名錄,分析確定重要村落預警指標,劃定山洪災害風險區,建立山洪災害防禦對象清單,形成山洪災害防禦「一張圖」,有效提升全縣山洪災害防禦能力,為防洪指揮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學支撐,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遼寧省持續完善氣象災害預防體系 不斷提高預警信息發布效率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鄭陽)12月4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遼寧省氣象局副局長劉勇表示,遼寧省氣象局將重點圍繞持續完善預防體系、深入推進部門合作、不斷提高預警信息發布效率、引導社會公眾參與氣象災害防禦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 五股泉鄉召開人大代表提升履職能力研討會
    五股泉鄉召開人大代表提升履職能力研討會 2020-12-02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市發布低溫冰凍災害預警
    1月6日,市應急管理局發布低溫冰凍災害預警信息,提醒市民防範強寒潮天氣。據市氣象部門預報,1月6日起,我市將出現一段低溫冰凍天氣,6日夜裡至8日我市平均氣溫將下降6℃至8℃,7日至8日早晨最低氣溫-6至-8℃。
  • 50年來全球氣候災害造成3.6萬億美元損失
    經濟日報日內瓦電 記者楊海泉報導:10月13日是國際減少災害風險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當日發布了主題為「從早期預警轉向早期行動」的《2020年氣候服務狀態報告》。疫情後的復甦是一個機會,有助於推動全球沿著更可持續的道路前進,增強氣候覆原能力和適應能力。  報告強調,全球氣候服務應加強對最弱勢群體的保護,包括通過氣候風險和早期預警系統等機制,為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儘管近90%的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已將早期預警系統確定為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最優先事項,但其中許多國家缺乏必要的財政投資能力。
  • 亞洲國家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靠什麼
    最新發布的《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全面分析了亞洲創新發展現狀和趨勢,高度評價亞洲國家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專家建議,亞洲國家在政府和企業層面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化雙多邊創新合作,繼續提升綜合創新能力,打造創新驅動型經濟。《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0》近日在北京發布。
  • 第三屆AOGEO研討會在常州舉行 聚焦疫情下亞大區域地球觀測合作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第三屆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計劃國際研討會暨空間大數據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高峰論壇在常州開幕
  • 「縣區動態」河口區譜好「防抗救」三部曲提升區域防災減災能力
    河口區應急管理局成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區關於防災減災工作決策部署,始終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全力譜好「三部曲」,在「防」上下功夫,在「抗」上做文章,在「救」上求實效,有力提升全區自然災害綜合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
  • 「十三五」期間遼寧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超九成
    「十三五」期間,遼寧省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9.6公裡;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92.2%;累計增加降水115億立方米;營口、瀋陽和大連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12月3日,遼寧省氣象局發布「
  • 天津深夜預警!地質災害黃色預警!|藍色預警|暴雨|天津|災害|氣象臺...
    深夜,我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預計7月18日2時至7月19日2時,將出現強降雨,受其影響天津市北部山區發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氣象風險較高,請相關部門和人員注意防範,請廣大市民注意出行安全。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海城地震前營口新華影院門口的防震啟示「地震預警」,更確切的說,應稱之為「地震警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後,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可能遭受破壞的區域前,利用地震監測設施、設備及技術系統,向該區域發出警報。預警區域收到警報後,通知公眾採取緊急避震措施或迅速逃離建構築物等危險區域,通過緊急處置裝置實現高鐵製動、核電站保護、燃氣管線關閉等,有效減輕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 四川進入主汛期,8市州進入地質災害黃色預警範圍
    6月1日,四川正式進入主汛期這意味著降雨、強降雨、強對流天氣會逐漸增多省氣象臺和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聯合發布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6月1日20時~6月2日20時全省8市州在黃色預警範圍內涉及範圍分別是同時,阿壩州氣象臺也發布了小流域山洪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 青蛙王子七色蝌蚪助力2020亞洲兒童皮膚問題護理研討會
    2020亞洲兒童皮膚問題護理研討會於2020年11月17日晚順利召開,青蛙王子七色蝌蚪作為本次研討會的協辦方之一,以實際行動參與到中國兒童溼疹問題的研究中,探討從兒童皮膚護理角度預防和減少兒童溼疹發病率的解決方案。真正從兒童皮膚護理的角度出發,研發出針對亞洲寶寶皮膚的護膚品,呵護兒童健康肌膚。
  • 哪裡最易發生氣象災害,他們是怎麼做到「心中有數」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張曉晨截至目前,浙江已有9個設區市和72個縣(市、區),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工作,納入網格員的工作職責。浙江氣象部門「網格+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新模式,不僅實現了氣象預警即時傳導入戶,還逐步推動氣象信息指導防災減災、指導趨利避害細化開展。這是怎麼做到的?
  • 四川發布山洪災害藍色預警 涉及這29個縣(市、區)
    8月30日17時30分,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山洪災害藍色預警。2020年8月30日20時至31日20時,綿竹、什邡、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崍、汶川、寶興、蘆山、名山、天全、雨城、滎經、漢源、石棉、瀘定、洪雅、峨眉山、沙灣、金口河、峨邊、馬邊、甘洛、越西、美姑、雷波、鹽源、鹽邊等縣(市、區)可能發生山洪災害。
  • 【導航圈】北鬥氣象監測提高災害預警和應對能力
    氣象數據通常包含了氣壓、氣溫、相對溼度、風向、風速、雨量等基本氣象要素,經擴充後還可觀測其它氣象要素數據,我國幅員遼闊且高山河流縱橫交錯,同時也是泥石流、塌方、洪澇等氣象地質災害高發的地區
  • 川南地震近期多發,四川省地震局獨家回應稱年底實現秒級預警
    該區域未來仍有可能發生4-5級強有感地震,但是不會發生更大的破壞性地震,不會造成大規模的房屋倒塌的嚴重災害。第一財經:汶川地震發生後,先後出現攀枝花地震、雅安地震、九寨溝地震,以及川南地震頻發,給人感覺四川盆地四周都在地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