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寫作技巧#只要是小說,裡面都有大篇幅的對話。對話能起到刻畫人物,推進劇情的作用,可見是不可或缺的。
可很多小夥伴寫人物對話時,言語相當直率——角色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那你就寫得太糟糕了。那如何描寫說話呢?
統一的語言格式
對於語言描寫,首先一定要明確是誰說的話,這就是提示語。而提示語的位置也會影響對話的流暢度。
提示語可分別位於說話內容前、中、後。有的人說交替使用,可以顯得靈活。但是一組對話中,最好保持一致,才會更加適應讀者的視線流。
例如老舍在《兔》裡的對話:
俞先生指著老陳的鞋,對我說:「你看看,這是男人穿的鞋嗎?」我抬頭看看天,笑笑說:「在蘇杭的商店裡,有很多紮實有耐看的鞋子,可以買一雙。」俞先生偏向一旁,又回頭說:「事情沒這麼好,關鍵他捨不得買。」老陳一聽,衝出院子,頭也不回地跑了。「別介意,他就是這性子——」我尷尬地笑笑。「沒事,不過這個人以後會吃大虧的!」俞先生低下頭。
看到沒有,這段對話裡,第一組對話的提示語是在前面,感覺很順暢;但為了避免死板,第二組對話的提示語在後面,又顯得有靈氣。
言行不一的語言內容
語言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一個重要手段。但許多小夥伴卻運用得相當生硬。
描寫女主愛男主時,就會出現女主說:「噢,達令,我愛你。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完了,這個女主徹底被你寫得扁了。
小說對話內容,大部分都是言行不一的——明明心裡很愛對方,卻說:「你恨你,你是個大壞蛋。」
同樣,如果你描寫反面人物時,不可出現反面人物惡狠惡地說:「我要打斷你的腿,再扔你到郊外餓死。」那你又把這個反派刻畫得呆板無趣了。
相反,反派人物的語言,往往更真實,更多的是甜言蜜語。
就像《金瓶梅》裡,西門慶把武大郎打傷在床。潘金蓮想趁機毒害武大郎。她就端著毒藥來到武大郎床邊,「關切」地說:
「大郎,該喝藥了。」
武大郎至死也不知道,溫順的媳婦手裡端的不是溫暖,更不是關心,而是毒藥。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寫好人物語言,除了符合其身份之外,更重要的是「言心不一」,也就是說,寫作對話時,一定有著深刻的內涵,或者言外之意,才能把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立體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