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巡護勤 虎豹日漸多(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3))

2020-12-19 金臺資訊

核心閱讀

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常年在野外,忍受悶熱或嚴寒,不懼危險和枯燥,識別虎豹足跡,架設紅外相機,檢測棲息地質量。

從前,他們有的是林場職工,有的是捕獵能手。如今,他們放下油鋸、保護林區,從「下套」改「清套」,做起珍稀動物的家園守護人。

一隻雄虎尾隨著雌虎在雪地踱步,一隻東北豹繞著界碑兜圈……近日,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今年拍攝到的東北虎豹影像,畫面顯示東北虎豹生活閒適、生存良好。

2017年3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開展。試點之初,野生東北虎27隻、東北豹42隻。三年來,又發現新繁殖的老虎幼崽10隻、幼豹6隻。這些保護成果,離不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的一群動物巡護員。在廣闊叢林中,他們守護著虎豹的家園。

半路出家,伐木工成了巡護員

這幾天,趙巖一直沒閒著。他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琿春分局科研監測中心的年輕一員。記者見到他時,他正跟同事忙著做有蹄類動物大樣方調查工作,每天要在山裡走周長8公裡的正方形路線,收集區域內的動物數據。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區是我國東北虎、東北豹種群數量最多、活動最頻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區域。試點區位於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的老爺嶺南部;在吉林省,涉及琿春、汪清、圖們三個縣市。琿春市既位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核心區域內,又與俄羅斯的虎道相連。

誰能想到,眼前這個戴著黑框眼鏡、略顯斯文的趙巖,在山裡已工作了10年。2014年末,深山雪地裡還有油鋸伐木聲,轉年開春,東北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在30歲那年,他從一名林場工人變成了動物巡護員。

這些年來,趙巖從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跨界」到動物保護,還見證了林場從「伐木」到「護林」的職能轉變。「你看,我就是這支巡護隊伍的樣本。」趙巖說,像他這樣「半路出家」的有不少,沒有動物保護專業的背景,得向老師傅們學習,不能怕辛苦。

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汪清分局,38歲的巡護員周文杰已經是一名「老資歷」。前幾年,隊伍裡來了「90後」小夥曲鵬飛和閆文強,周文杰便當起了師傅,收集數據、架設相機、識別動物足跡,都手把手教。

剛當上護林員,曲鵬飛和閆文強就嘗試到山裡查看相機,結果相機沒找到,閆文強竟然走丟了。半個鐘頭就能下山的路,閆文強足足走了近3個小時。

閆文強說,進了山手機一點信號都沒有,越怕越急越蒙,沒了方向,腿都走不動了,又不敢停腳。

趙巖說,現在天氣已回暖,是山裡比較舒服的時節。等到了夏天,林子裡又熱又悶,蟲子還多。碰上蜱蟲咬進肉裡,就得用菸頭把它一點點燙出來,「不小心燙到自己肉上,滋滋地疼到心裡。」

生態好了,保護區不少地方都有了虎豹的身影

去年,一隻野生東北豹在吉林汪清縣境內活動時,被布設在此地的紅外線相機成功拍攝到,這是天橋嶺林區首次拍攝到野生東北豹的實體影像。

周文杰說,隨著這幾年野生東北虎豹種群穩定,其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保護區不少地方都有了虎豹的身影。

去年冬天,周文杰和同事們在雪地裡尋找東北虎的蹤影。走著走著,他感覺腳底下的雪踩著硬實。「停一下!」蹲下身,吹開浮雪,竟然就是東北虎的腳印!

曾經,伴著油鋸刺啦啦的聲響,趙巖一個人經常從林區的一個工棚,爬過幾個山崗到另一個工棚。如今,趙巖也「謹慎」起來。

2017年12月,趙巖和同事像往常一樣在跟蹤東北虎的足跡,忽然聽到一聲低沉的吼聲。抬眼望去,一個影子一晃,消失在林子裡。他們慢慢靠近,發現一串東北虎的新鮮足跡。老師傅郎建民判斷,他們可能被強烈警告了,再往前恐怕會遭受攻擊。大夥趕忙沿著反方向行走。沒走出200米,他們就發現了一隻雌虎帶著3隻幼虎活動的痕跡。虎口逃生中,趙巖驚出了一身冷汗,真正領略了東北虎的威力。

「虎豹隨時出沒,就是碰上熊瞎子,也夠危險的。」趙巖和隊友在巡山的路上驚於遇虎逢豹的危險,不過,也更喜於這片森林回歸原本的生氣與熱鬧。

「前些天,我正低頭走著,譁譁有個狍子跑到面前,兩三米遠,它瞅我,我瞅它,都蒙了。」周文杰說,他緩過神來,剛掏手機想拍照,狍子也緩過神,撒腿就往山上跑。「老有意思了。」周文杰說,近年來林區保護得好,狍子、馬鹿越來越多。

山裡盜獵的套索少了,紅外相機多了

這兩年,林區動物增多了,王志鵬清出來的套子卻越來越少。今年31歲的王志鵬,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汪清分局金蒼林場巡護員,過去他能一次清出20來個套子。「不是本事不行,是真沒啥套子啦。人們都有保護意識,國家有法律約束,大家不願也不敢下套子捕獵了。」

在停伐護林的節點上,王志鵬進入林區工作。「剛開始,我一個套子也找不到。」王志鵬苦笑著說。捕獵的套子一般用特細而結實的油絲繩製作,用草葉樹葉盤上,掩藏得特別好,很難被發現。

不過,清套還需下套人。林區裡的老獵人吳建平轉行成了巡護員。王志鵬跟著他學本事,很快成了清套能手。

據介紹,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自試點以來,組建專業巡護隊伍,發動群眾建設「零盜獵社區」,不少「下套人」變成了「清套人」。各項保護行動中累計出動5萬餘人次,拆除圍欄5.6萬餘米,清理收繳獵具9800餘件。

山裡的套子少了,紅外相機多了。如今,王志鵬卻給56歲的吳建平當起了師傅,手把手教他使用相機。

「以前還得上山取回圖像和視頻,現在都能實時回傳了。」王志鵬說,虎豹巡護的設備越來越「高精尖」,「在屏幕上看到虎豹影像,那感覺,就跟隔著屏幕看自己孩子似的。」

如今,監測體系建設已成為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亮點工作之一。管理局探索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平臺,移動巡護終端實時互聯互通,無線傳輸相機隨拍隨傳。目前,已完成基站建設30個,建成了覆蓋5000平方公裡的中試工程。

數據顯示,自試點以來,管理局架設相機1700餘架,獲取和識別超過1000次東北虎豹和10多萬次的梅花鹿等活動影像,同時,不斷加強常態化巡護,試點區巡護總裡程從試點前的0.7萬公裡增加到16.8萬公裡,提高了24倍。

「一切都在變好,咱們的本事也得變多。」許多巡護員和趙巖一樣,依然在山裡執著地「刷」步數,「堅持巡護,才能更好地為東北虎豹守護家園。」

相關焦點

  • 林區巡護勤虎豹日漸多(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3))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汪清分局巡護隊員在山林裡巡護。資料圖片琿春林區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東北豹。資料圖片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常年在野外,忍受悶熱或嚴寒,不懼危險和枯燥,識別虎豹足跡,架設紅外相機,檢測棲息地質量。
  • 備戰秋防:林區巡護 嚴防森林火災
    隨著「十一」長假的即將到來,進入林區景點旅遊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人員越來越多,野外用火頻繁、火源管理難度大。連日來,新疆森林消防總隊巴州森林消防支隊阿克蘇大隊託木爾峰森林管理站靠前駐防,森林消防指戰員加大巡防巡護力度,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 吉林琿春:虎豹樂園 候鳥天堂
    在吉林省琿春市,東北虎、豹、黑熊、棕熊、梅花鹿、狍子等野生動物已遍布整個林區。東北豹(資料圖)  東北虎處於食物鏈頂端,它的存在平衡了區域生態環境,也反映出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優良。琿春林業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目前,琿春境內有東北虎27隻、東北豹33隻,東北虎家族4個、東北豹家族2個。
  • 保護區裡的年輕人|瑪可河的日與夜
    賈豐豐 攝  核心閱讀  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的瑪可河林區,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也是三江源區域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原始林區。  育苗、觀測、管護……這裡,有一群年輕人,生活在林場、工作在林場。從青海省的木材基地,到省重點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區,瑪可河林區的轉變中,他們盡了一份力。  在青海境內,大渡河被稱為瑪可河。
  • 直升機巡護涼山重點林區
    2月24日,南方航空護林總站西昌站出動M-171直升機進行林區巡護,並開展了空中滅火訓練。據四川省森林和草原防火監測中心消息,今年1月以來,川西高原及攀西地區氣溫偏高,有效降水偏少,預計2月下旬,攀枝花市全境、甘孜州南部局部地區、涼山州西南部森林草原火險等級可達5級。甘孜州大部、涼山州其餘地方、阿壩州南部、盆地南部森林草原火險等級可達4級或3級。
  • 瑪可河的日與夜(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6))
    本報記者 賈豐豐攝 核心閱讀位於青海班瑪縣的瑪可河林區,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也是三江源區域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原始林區。育苗、觀測、管護……這裡,有一群年輕人,生活在林場、工作在林場。大河兩岸,山高谷深,層巒疊翠,這裡就是三江源區域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原始林區——瑪可河林場。平均海拔3100米,面積超過10萬公頃,這裡原是全省的木材基地,現已成為省重點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區。在這裡,有一群年輕人,他們頭枕瑪可浪,相伴松山濤,用青春把瑪可河林場這顆青藏高原上的「綠寶石」擦得越來越亮。
  • 野生東北虎4天3次現身黑龍江東京城林區
    工作人員在現場測量東北虎足跡 龍江森工集團供圖   5月14日,東京城林業局森調隊工作人員在樺樹經營所施業區內作業時,在林間田地裡發現一連串清晰的疑似野生東北虎足跡,第一時間上報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東京城分局。同時,該局收到紅旗經營所報告:巡護人員在野生動物補飼點附近發現一連串「梅花印」,疑似野生東北虎蹤跡,兩處疑似蹤跡地點相隔僅16公裡。
  • 吉林省集中公布東北虎豹影像 在自由地生存繁衍
    影像顯示,疫情期間,東北虎豹仍然在自由地生存繁衍。這次公布的東北虎、東北豹影像共23個,均為架設在吉林省琿春林區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的野生動物資源監測系統從野外實時回傳的。拍攝時間為2020年1月至3月,其中大部分是在2月拍攝到的。
  • 我省春季森林防火進入最緊要時期 各林區加強巡護嚴防火險
    為了有效應對日趨嚴峻的森林火險形勢,我省各林區有關單位嚴加防範,加強火險管理,確保林區安全。藍田縣國有終南林場東西跨度20公裡,南北深8公裡,擁有9.2萬畝國有森林,下設4個管護區和13個管護站,每年的這個時候林場都要增加森林巡護力量,將防火責任分片區逐一落實到位。
  • 吉林省集中公布東北虎豹影像:它們正自由地生存繁衍
    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此次系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對今年拍攝到的東北虎、東北豹影像整理後進行的集中公布,公布的東北虎、東北豹影像共23個,均由架設在吉林省琿春林區的紅外相機拍攝,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野生動物資源監測系統從野外實時回傳。2月8日,同一視頻中,兩隻東北虎一前一後走過。雄虎尾隨雌虎而來。
  •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首現罕見白狍
    5月12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大興溝局託盤林場巡護員在整理野外紅外線相機數據時發現一隻類似鹿科的白色動物,後經鑑定這隻白色動物是一隻罕見的野生白化狍。而它的現身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園區內尚屬首次。野外紅外線相機數據拍攝時間是4月5日13點,從視頻中看小傢伙兒一身雪白,正在專心覓食,陽光灑在身上,甚是好看。
  • 無人機進駐保護區 生態保護開啟新模式
    無人機進駐保護區生態保護開啟新模式近日,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來了兩位新"巡護員",它們是管理局首次啟用的2架無人機設備。10月12日上午,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大禾田對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黃竹村、水濂村(含原泗塘村)、延壽村、嶽東社區等地段正式啟用無人機巡護。本次啟用的無人機設備為大疆無人機,最高升限達500米,理論控制距離最遠可達7-8公裡。
  • 防疫解封後林區旅遊報復性反彈 百萬護林(草)員嚴密巡護防火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5月15日從國家林草局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防疫解封後林區旅遊報復性反彈,百萬護林(草)員嚴密巡護防火。今春與2019年同期相比,全國森林火災次數、受害面積和因災傷亡人數均大幅下降。
  • 青春接力 追尋飛鳥蹤跡(保護區裡的年輕人(19))
    在位於江西遂川的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群追尋飛鳥蹤跡的年輕人。2002年,中國林科院全國鳥類環志中心首次在羅霄山脈主峰南風面開展環志研究,隨後設立遂川營盤圩環志站。18年來,兩代人接力堅守,累計環志15目、49科、210種、34516隻候鳥,其中鳥類種數約佔我國鳥類種數的1/7。
  • 冶父山鎮:加強防火巡護 杜絕火源進山
    鎮黨委統一在環山各出入口設置防火檢查點,並組織安排各村幹部群眾全天候巡山巡護,嚴格將火源控制在林區之外,杜絕火災發生的可能性。「進入林區不能帶有易燃品,如果帶有紙錢請在指定燃燒點焚燒,現在是禁火期,禁止一切野外用火。」這是冶父山鎮大崗村的森林防火巡查人員正在路口例行巡護工作。他們不僅是收繳火源的檢查員,更是山林防火工作的「預警員」「宣傳員」。
  • 虎臉識別、AI智能監測,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這套系統牛在哪?
    這一幕通過「天地空一體化自然資源監測系統」,被東北虎豹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專家們看在眼裡。這種實時高效的研究手段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馮利民是這個研究站的副主任,從2016年12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審議通過以來,他和同事、學生們一起紮根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腹地——位於中俄邊境地區的吉林省琿春市,從事野生東北虎豹保護與研究。
  •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綏陽林業局|東北虎|狍子|野豬|綏陽
    連日來的強降雪,使國家虎豹公園管理局綏陽分局施業區部分區域棲息的野生動物面臨食物匱乏的威脅,特別是一些覓食能力相對較弱的野豬、狍子幼崽,生存狀況更讓管理部門擔憂,野生動物可能面臨因饑寒造成的傷亡。為緩解這一狀況,保護野生動物安全,綏陽林業局有限公司撥出專款,籌措大量玉米、豆粕,由管護人員攜帶飼料,乘車進入野生動物活動區域,一邊進行巡護,一邊投放飼料,確保野生動物的生存安全。「在投放飼料補飼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野豬狍子在補飼基地雪中覓食。」綏陽局暖泉河林場管護站工作人員張連峰告訴記者,「林場每年都會給野生動物投食,相比往年,由於降雪量較大,今年『補飼』是歷年來最多的。」
  • 省林業局副局長繆傑到茂蘭保護區督導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工作
    督導組一行首先與保護區管理局領導班子及各科室站負責人在局機關會議室召開工作匯報會,茂蘭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姚正明圍繞黨建、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落實省委巡視組巡視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公益林補償資金使用、森林防火、項目建設、森林管護隊伍建設管理七個方面向督導組匯報工作,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分別就各自分管領域工作內容一一向督導組作匯報,各科室負責同志對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向督導組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