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無需恐懼阿里一元店

2020-12-22 騰訊網

名創優品成功赴美上市,截至撰稿市值已超過70億美金。

作為一家主要以線下渠道為主,主打50元以下商品的零售連鎖企業,資本市場給予了極高的定價能力(市銷率已經接近7倍),如此也引發市場對名創優品的以下代表觀點:

其一,名創優品本質乃是以線下連鎖開店為主要抓手,比拼的是開店速度和規模,並不太具備新故事以及高科技的門檻等元素,典型代表為阿里最近宣布啟動「一元店」項目,要在三年開店1000家,在輿論間的各類傳播素材中,數據,渠道,用戶,賦能等關鍵詞充斥其中,典型要以資本優勢為主,加速開店,複製名創優品模式,阿里一元店威脅名創優品也成為近日一大熱點話題,有觀點認為,以阿里現有的數據以及產業優勢,在有開店速度的保障下,對名創優品將有根本性打擊;

其二,表面上名創優品是一家零售連鎖企業,但本質上是結合了上遊供應鏈和下遊用戶的紐帶,實現了供應鏈和用戶的低中轉,亦通過品牌的放大實現產品的增值能力,也即,名創優品應該是一家供應鏈管理見長的零售企業(對比同類企業網易優選等)。

如何評判名創優品的核心競爭力,抑或是在阿里來勢洶洶的「一元店」之下,名創優品又能否保持成長性呢?

與常規的行業分析有所不同,本文重點從供應鏈角度入手探討:到底製造類企業需要何等的「賦能」模式?

受今年疫情影響,宏觀經濟受到較為嚴重衝擊,在消費端則表現為:有效需求明顯不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直到2020年8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才回正,剛剛過去的9月同比增速也僅有3.3%,是上年同期的不足一半,見下圖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月度同比)

在央行寬鬆貨幣政策下,連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在最初有觀點曾擔心這會帶來通脹的壓力,但在最新的數據中,CPI同比增長(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情況)已經回落到1.7%的低點,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情況)同比也仍處於2.1%的這一低位。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情況(月度同比)

綜合來看,在當前的宏觀經濟之下,即便採取了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經濟層面仍然面臨著嚴峻的通縮風險,對於製造企業而言,這又意味著:有效需求不足,庫存壓力加大,而這一切都有可能吞噬企業的盈利能力,將企業拉回虧損的黑洞。

海通證券在此前的研報中表示:8月份工業存貨周轉天數同比增加1.9天至19.5天,仍處於歷年同期高位。

這是值得製造業警惕的。

在此背景之下,製造業就又回到了一個分岔路口:究竟是重走原有低附加值,以規模化取勝的道路,還是認定品牌升級道路,堅定不移提高產品溢價能力呢?

相信這也是製造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我們比較傾向於後者,理由為:降價與銷量增長(或者庫存去化)之間並未有完全的因果關係,以今年宏觀情況為例,在CPI和PPI全面下調的背景下,社消仍然低迷,價格是決定銷量的因素之一,但並非唯一要素,此外亦有居民可支配收入,資本市場熱度以及經濟前景等等,在越來越複雜的形勢之下,我們不能再走「低價刺激銷量」老路,相反如果通過品牌升級,使製造業獲得增值能力,既穩定了庫存又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何樂而不為呢?

客觀看待製造業問題,並非是單一的效率以及價格問題,也就是說,在沒有根本解決品牌升級這一核心問題之時,無論是AI賦能製造,還是讓利折扣,都只是修補運營指標,並非根本解決辦法。

回到名創優品的分析上,我們在研讀招股書時發現:

1.2019年總零售GMV突破190億元;

2.作為一家類加盟公司,加盟商負責門店選址,名創優品負責供應鏈供應,產品從工廠至消費者手中僅有三道手續,我們可以通過財報對每個過程進行分析,進而得到產品的溢價裂變軌跡。

首先聲明:由於零售企業的GMV定義中除完成支付訂單外,亦有未成功支付訂單,退換貨訂單等等,此部分比例在電商業中大致在50%上下,考慮到名創優品以線下連鎖為主兼有線上零售,我們將最終實際銷售量估算為GMV的70%,以2019年數據為參考,製作下圖

在上述鏈條中,產品從工廠至終端消費者,價格增值接近一倍,其中名創優品和加盟商所分割利益接近,在30%上下(名創優品略高於加盟商),從中我們可以得到:

其一,站在工廠立場,其產品從出廠至終端消費者價格增值較為明顯,雖然名創優品是以銷售50元以下產品為主,但其實並未犧牲盈利性抑或是品牌性,反而在統一的品牌之下,產品得到溢價,工廠不再扮演低廉勞動力的角色,這是一大亮點;

其二,站在加盟商角度,雖然所銷售產品單價不高,但毛利率還在30%高點,集中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加之品牌加持,確保了加盟商的利益,穩定了開店速度和效率。

綜合上述觀點如果以供應鏈關係為切入,即:由於採取了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型,商業鏈條中多方利益可得到較好滿足,名創優品商業模式確實有跑得通,走得順的合理性。

結合前文宏觀經濟分析,以及名創優品在供應鏈管理中的經驗,我們大致可總結:當去庫存成為當下製造業的主旋律時,謹慎擴大高附加值產品,以品牌和供應鏈管理為切入,深度介入零售才是對製造業真正的利好。

帶著此結論,我們再看阿里一元店。

關於阿里一元店,我們並未檢索到更多有價值信息,只能根據主流媒體報導,歸納其特點,大致為:1.低價,一元起賣;2.對接工廠,由淘寶特價版出面與工廠對接,將工廠產品通過C2M形式推至終端;3.野心龐大,要三年千家門店,起於上海。

很顯然此模式對阿里一方是頗為有利的:低價產品佔領線下終端市場,與線上遙相呼應,線上線下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彌補低價產品線上化不足這一劣勢,且,此外將工廠直接作為代加工企業,阿里則扮演前臺角色。

我們仍然從上述供應鏈分析框架入手,就發現了以下局限性:迄今為止阿里一元店並未採取有效的有利於品牌溢價的標識(不排除以後會有),在缺乏有效品牌增值能力時,終端市場的競爭很容易淪落為純價格戰(一元店噱頭顯而易見),那麼,製造業廠商就很容易回到以代加工低價產品為主的老路上。

不符合我們前文分析的製造業基本趨勢。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阿里在線下採取了堪稱激進的擴張戰略,不僅投資了多家知名地區商場企業,且對盒馬進行了持續性的投入,屬於典型的:資本驅動型增長,即用資本能力撬動市場,進而再以高成長性獲得資本溢價,收益頗豐。

從實操來看,供應鏈管理仍然是阿里需要補課的一環,以盒馬為例,成立三年多以來,雖然在積極構建自己的供應鏈體系,如加大自有品牌比例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多集中在農產品等非標品類,在標品類別中突破較少。

表面上阿里如果要複製名創優品模式只需要加速開店即可,但經上述分析,門店只是形式,如果阿里一元店在模式上採取盒馬類似的開店和供應鏈均親力親為模式,對接下來運營是有著極大的挑戰,若要以升級製造業為己任就應該苦練基本功,非簡單的「賦能」所能超越。

在一些積極參與一元店項目的製造業看來,一元固然是虧損的,但可以通過後期的品牌溢價帶來盈利,這願景固然是好的,但短期內阿里需要解決的仍然是供應鏈的有效管理問題,這才是最為關鍵的一環。

阿里要以資本突破門店限制,超越名創優品,中短期內是有相當大難度的。

最後我們想再探討兩個問題:

其一,對於阿里這類巨無霸企業是否要承擔更多的行業責任?

阿里以零售起家,在過去的20年時間內推動了電商的發展,加速零售業的數位化改造,對當下消費到經濟轉型功不可沒,但在一元店之後,我本人是隱隱有擔憂的。

以流量、資本以及數據優勢可以短期內將一個項目迅速做起來,阿里概念也成為近年資本市場熱點,但進軍一元店之後,低價產品勢必會繼續侵蝕周圍的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等行業弱勢群體,很容易出現名創優品未倒,但關係全家收入的小微門店受到衝擊的局面。

任正非曾多次讚揚蘋果只拿手機市場的高價區間產品,但留下來了中低價位市場給安卓機市場,保障了行業的基本繁榮(最近蘋果也在墮落)。我想這同樣適用在零售業中的阿里。

所謂亢龍有悔是也。

其二,製造業要保持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在追蹤服飾行業的發展中發現,在過去兩年時間裡,行業一直在減產去庫存,而彼時電商正蓬勃發展,電商賦能製造業的說法比比皆是,似乎有了網際網路製造業便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今年疫情以來,「穿」這一大類連續負增長,收縮嚴重,即便已經進行了兩年的減產工作,但今年以來仍然面臨嚴峻的庫存去化問題。

製造業要保持獨立思考性,在前文中我們認為中國製造已經,並且有能力進行品牌化,創意化的高溢價能力道路,提高行業毛利率,增強盈利性,在勞動力紅利不再前提下,製造業升級應該是行業共識,不可重回一元老路。

根據最新統計局數據,2020年三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7%,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產能恢復,有效需求不足,行業高庫存壓力不容小覷,在此背景下,行業要提高經營能力,繼續升級道路。

在現有的庫存基礎上,也不易輕易增加太多低端產品比重。

總結全文:阿里小店中短期內威脅不到名創優品。

相關焦點

  • 阿里開「1元店」阻擊名創優品,網友:新仇舊怨一起報
    阿里這幾年一直在走品質路線,CEO張勇曾在兩年前說,「我們不會退回到三塊九賣一雙鞋,還包郵!」此番阿里開1元店,確實讓人有點看不懂了。有網友揶揄,阿里確實沒有再做三塊九一雙鞋,而是1元包郵,「明顯不一樣嘛」。值得注意的是,阿里這次出手,動的是別人的蛋糕!它就是名創優品。
  • 線下十元店遭遇資本一元店猛攻,名創優品扛得住阿里一擊嗎?
    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曾公開聲稱馬雲理解錯了新零售,並屢次指出馬雲的一些戰略錯誤。在創辦名創優品之前,葉國富一手創辦的10元連鎖店「哎呀呀」因為淘寶的衝擊而沒落,顯然他至今仍然對此耿耿於懷。恐怕連葉國富自己也想不到,時隔多年之後,阿里會以「淘寶特價版」重演當年的戲碼,將矛頭指向名創優品。如今的阿里已成長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如今的名創優品也即將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 名創優品回應阿里進軍一元店:擔心它做不好品質
    來源:觀察者網被曝出指甲油致癌物超1400倍一個月,紐交所上市半個月後,名創優品創始人兼執行長葉國富宣布將個人出資一億元,設立「名創優品億元品質保障金」,用於商品質量問題發生時,即時對消費者先行賠付。
  • 阿里「1元店」衝擊名創優品,線下新零售或將重新洗牌
    名創優品低價擴張,迅速鋪開,甚至開始籌謀上市:9月24日,名創優品已經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但長期以來,包括名創優品在內,這些「10元店」面臨著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店鋪裝修風格相似,產品種類高度重合,產品設計高度相似,且價格與質量區別不大。和線上電商相比,線下的零售集合店並不佔優勢。
  • 名創優品10元魔法店的生意是怎麼樣的?
    有趣的是,名創優品的崛起帶動了國內精品十元店的崛起。韓流尚品、MIDI、尚優凡品、熙美誠品等一系列「十元店」開滿了大街小巷。他們看中的是,新一代消費群體對高性價比、去溢價商品的追逐,他們期待靠更低的「加盟費用」、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再造名創優品。如今,阿里巴巴開設1000家「一元店」的消息傳出,再一次證明了他們的選擇。
  • 一元店對決名創優品?別逗了,它們壓根不是一種生意
    文 | 無鏽缽名創優品似乎正在迎來阿里的「報復」。9月末,這一品牌提交招股書的當天,阿里隨即宣布淘寶特價版將於下個月推出「一元更香節」,超過1億件廠貨全部1元包郵。10月9日,淘寶特價版第一家「一元體驗店」也在上海率先開業。
  • 名創優品上市前阿里要開「1元店」,拼多多當日股價大漲8%
    阿里此舉被外界視為在線下宣戰國內最大「10元店」名創優品的新動作,從盒馬高端會員店到街頭1元店,阿里希望在「新零售」的旗幟下實現大小通吃。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似乎並不認可阿里巴巴此時調頭宣戰名創優品的決定,因此,原本在線上與阿里巴巴進行競爭的拼多多意外成為了受益股。
  • 阿里對狙名創優品:消費重組下,十元店賽道的換血與博弈
    原創 科技唆麻 科技唆麻阿里一元店開業了——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福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和馬雲近身肉搏。一套線上電商組合拳下來,成效顯著:疫情期間,名創優品實現了線上銷售額增長了300%。不止如此,挺過了疫情的名創優品再次遞交招股書,試圖把十元店帝國的烽火燒到紐交所:9月24日,名創優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計劃以「MNSO」為股票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募資1億美元。
  • 阿里「一元店」阻擊,N重隱憂下,名創優品擴張故事還能繼續嗎?
    我們就相關問題致函名創優品,對方以靜默期為由謝絕了採訪。 逆勢快速擴張的名創優品,一直是傳統零售企業主們在商學院取經的對象,葉國福稱「馬雲不懂新零售」。名創優品遞交招股書的當天,阿里巴巴副總裁、淘寶C2M事業部總經理七公宣布了淘寶特價版推出「一元更香節」,10月10日起,超過1億件廠貨全部1元包郵。
  • 阿里一元店是新解「囊」雜貨鋪?
    繼淘寶特價版的「更香節」之後,阿里更是攜著「一元體驗店」,光速回應了拼多多的「真香節」。拼多多只是線上強勢,一元店可以讓淘寶特價版的觸手伸到線下,這或是後者彎道超車的一個重要的落子。名創優品而同樣主打低價的名創優品也是用成績證明了「小小雜貨鋪」也可有所作為。
  • 名創優品向上,淘寶特價版向下
    名創優品成立於2013年,此前一直是國內小商品十元店的代表,以低價著稱,店內絕大多數的商品都幾塊錢到數十元之間。從低價到基於IP和文化創意,葉國富的演講釋放明顯信號:起步於低價的名創優品正在加速產品創新,向高客單價探索。據悉,名創優品從去年就開始嘗試開聯名IP的黑金店,其中漫威IP的黑金店客單價幾乎是普通店的兩倍。
  • 10元店「雜貨店」名創優品將上市 全球店面已破4200家
    提及名創優品,多數人第一印象便是「十元雜貨店」,而正是這樣一個街邊店如今已經在線下擁有4200家門店,並且海外門店比例高達40%,年度銷售額高達90億元。如今,名創優品即將上市,成為小商品零售巨頭。
  • 左手加盟右手貸款 「10元店」名創優品登陸紐交所
    自2013年11月在廣州開出首家門店後,名創優品短短7年時間迅速擴張,在全球開設逾4200家門店,其中國內超過2500家,在海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680家門店。與此同時,名創優品也因產品質量、抄襲侵權等問題而飽受詬病,富有爭議。 「10元店」起家的名創優品,如何赴美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成為零售頭部企業?
  • 名創優品要上市:揭秘「十元店」的百億生意
    深燃財經(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魏婕編輯 | 黎明「十元店」名創優品,離上市更近了一步。9月23日,名創優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紐交所上市,募資1億美元。通過招股書,深燃財經來拆解名創優品奔跑的邏輯與隱憂。「十元店」的百億生意招股書顯示,名創優品是「一家發展迅速的全球價值零售商,提供各種以設計為主導的生活方式產品」。產品範圍涵蓋家居日用品、小型電子產品、美妝護膚品等11個品類,超8000個核心SKU。
  • 「10元店」名創優品衝刺IPO,葉國富的資本操盤術
    從十元店起家到七年開超過4200家店鋪,再到打造全球領先的科技型零售企業的定位,名創優品一路高歌猛進背後,離不開其創始人葉國富對資本的審時度勢與運籌帷幄。 未竟的上市夢 名創優品的前身是哎呀呀雲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哎呀呀」),由葉國富於2009年在廣州成立。
  • 狠人葉國富:名創優品「不讓老實人吃虧」
    購物體驗感拉滿之外,再看看價錢,9.9元的發卡、眉筆、香水、眼影甚至護膚品,19.9元的帽子、拖鞋、耳機……這價格,這顏值,和隔壁的無印良品一對比,想不心動都難。「每次經過都忍不住進去轉一圈的神奇地方」,網友這樣評價名創優品。相比平價日用商店充斥著的大喇叭叫賣、雜亂無章的擺設、粗糙的產品,位於核心商圈、門店和商品調性十足的名創優品,為何還能做到這樣的價格?
  • 阿里「1元店」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10月9日,淘寶特價版在上海推出首家「1元更香體驗店」。正如店名一樣,精選來自120萬產業帶商家的貨品將以全場1元的價格出售。此次「1元店」的開設是淘寶特價版聯合產業帶商家共同打造的「廠貨櫥窗計劃」的一部分,這也是阿里布局線下新零售的一步大棋。據悉,淘寶特價版計劃未來3年將在全國開業至少1000家「1元店」。
  • 名創優品上市,10元線下店,夾縫之下的立足點
    在業界一片唱衰聲之中,名創優品於15日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上漲了4.4%,總市值超63億美元。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10元店,雖然完成了赴美上市進程,但輿論普遍對名創優品未來的存疑。
  • 名創優品上市:「 貧民窟女孩 」 堆出的 300 億財富神話
    10 元魔法店雜亂無章的擺放、門口持續廣播的大喇叭、略顯土味的商品 ...... 這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 " 一元店 " 的刻板形象。但名創優品用規整的陳列、類似無印良品的擺放、選址一二線城市的黃金商圈等措施,一改往日的刻板印象。
  • 中國名創優品,赴美上市
    到了二零一九年一月,名創優品喊出了百國千億、萬店的中期目標,即到二零二零年實現進駐全球一百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門店數量達到一萬家,且營收超過一千億元。雖然二零二零年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形勢萎靡,餐飲零售業陷入困境,但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在今年的一次訪談中還表示,多家零售企業關閉店鋪,卻給名創優品帶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名創優品將二零二零年全球新開六百家門店的目標上調為一千兩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