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點睛之筆還是冗雜之物?看沈周所繪點景,如何以小見大
文/華勇
往往在山水畫中,除去對於主要景致的描述外,還會藉助於臺階草木孤舟等小景小物,深化景致的豐富度。而這些景致大多以次要位置出現,是點睛之筆還是冗雜之物?
沈周的山水畫中,使用點景的次數頗多,藉此來賞析一下如何利用這一技巧來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01結合生活,主客融合
沈周喜歡遊歷山川,也在遊歷途中繪出紀實題材,在這些作品當中,大多數是以自然景觀為主要描繪對象,其中包含著飛瀑、山林、煙雲等等。
另外沈周對於主觀和客觀態度的融合也相當關注,這一點就用到了點景來襯託,通過點景的設置能夠讓作者的心境從中得以展現。
02為意設筆,訴說心緒
沈周還會在一些描繪實景的作品中融入「意」和「境」而生的點景,諸如人物、船、房屋、禽鳥等等。
在畫作中所設下的點景,不僅讓客觀的特徵更突出,同時也將觀賞時的意蘊更突出,這也是為意設筆的一種直接表徵。
而在點景的實際體會中,能夠讓作者的主觀情緒生出共鳴,讓畫者的心緒從中傾瀉而出,即便是同一畫面的描繪,也可能會因為心境不同產生不同的畫風和觀感。
03提升意境,展現功底
沈周在《東莊圖》中描繪了老師陳寬家中的莊園,在其中不僅將幽深的氛圍描繪出來,同時還十分精緻。
在其中加入了很多點景,禽鳥、人物、屋舍等等均有展現,而這些點景的加入流露出沈周的厚實功底。
另外還有著提升意境的作用,通過細節展現出沈周對於老師的敬仰之情,其描繪之精細、入筆之精妙便從中彰顯,以小見大之作用也不難展現。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本文系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