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融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020-12-07 51CTO

數據中心融合的出現是為了克服傳統基礎設施和存儲的局限性,其目的是尋找更好地集成構成IT基礎設施的離散組件的方法。從那時起,數據中心融合技術得到了更多的改進和發展。

企業需要了解融合基礎設施(CI)、超融合基礎設施(HCI)、分離式超融合基礎設施(dHCI)或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是否適合其運營環境和工作負載,以及數據中心融合技術如何繼續發展。

數據中心的融合可以追溯到十年多前,在當時引入了融合基礎設施(CI)理念,這提供了一種基於硬體的預配置服務,簡化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部署和維護。

超融合基礎設施(HCI)建立在融合基礎設施(CI)基礎上,通過提供基於軟體的預配置產品,進一步簡化了IT運營。其次是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它結合了這兩種融合設施的要素,以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以及對自動化和編排的集成支持。

融合基礎設施(CI)、超融合基礎設施(HCI)和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這三個基礎設施代表了當今數據中心融合的主要方法。但是,由於數據中心供應商在定義和分類產品方面並不同,因此每種融合基礎設施類型之間的界限有時會變得模糊。

隨著混合雲的發展趨勢,這一點變得更加明顯。儘管如此,這三種融合的基礎設施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解決傳統數據中心面臨的挑戰並提高效率。

什麼是融合數據中心?

傳統的基礎設施由獨立的組件組成,這些組件通常來自多個供應商,並在各自的孤島中運行。應用程式交付通常基於多層策略,部署和配置設備以支持特定的工作負載。儘管這種方法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但維護成本高昂且複雜,並且存在持續的兼容性和集成問題。

即便如此,傳統的基礎設施仍然能夠很好地滿足工作負載需求,直到現代應用程式出現,這些應用程式更加複雜、動態和資源密集。它們不僅需要更大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而且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從而使傳統架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繁瑣。

數據中心融合解決了傳統基礎設施和多層架構的許多局限性,這些局限性將使維護變得越來越困難,成本也越來越高。融合可以幫助簡化IT運營,更好地利用數據中心資源,並降低部署和管理基礎設施的成本。每個融合基礎設施(無論是CI、HCI還是CDI)都在不同程度上集成了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以應對現代應用程式的挑戰。

在融合系統中,雖然每個資源對於工作負載交付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驅動基礎設施的是存儲、應用程式及其數據。融合存儲有助於解決傳統系統(如NAS、SAN和DAS)固有的局限性。這些系統是固定的,很難更改,或者部署和管理複雜,與其他傳統基礎設施一樣,也存在許多相同的缺點。

數據中心融合有望提供易於部署和管理的存儲,融合基礎設施(CI)、超融合基礎設施(HCI)和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將各自採用不同的方法。

融合基礎設施(CI)

融合基礎設施將伺服器、存儲和網絡資源捆綁到一個基於機架的交鑰匙設備中,可解決傳統基礎設施帶來的許多兼容性和管理難題。該設備針對特定的工作負載進行了高度設計和優化,有助於降低部署風險並更好地利用資源。

融合基礎設施(CI)設備可以支持HDD硬碟、SSD硬碟或兩者的組合,並具有獨立於其他資源擴展存儲的能力。管理員通過集中的業務流程控制臺管理基礎設施組件。

藉助融合基礎設施(CI)設備,組織可以獲得經過預認證、預配置的系統,該系統比傳統基礎設施更易於獲取、部署和管理。該基礎設施是作為一個單一的標準化平臺來實現的,其中的組件已經過驗證,可以無縫地相互協作。這有助於提高數據中心的效率、減少開銷和降低成本。此外,集中化的接口意味著對單個組件可用的管理接口的依賴性更小。

不過,融合基礎設施還具有傳統基礎設施的一些局限性。例如,它缺乏當今許多應用程式所需的敏捷性和動態功能。因為融合基礎設施(CI)設備是基於硬體的,而不是基於軟體的產品,所以它不提供軟體定義的基礎設施所提供的靈活性和簡化的管理。融合基礎設施(CI)設備還會遇到與其他數據中心系統的互操作性問題,並導致供應商鎖定。

即便如此,融合基礎設施仍然是傳統基礎設施的主要替代方案,供應商提供的融合基礎設施(CI)產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健壯、功能更豐富。例如,Dell EMC PowerOne系統提供零中間層伺服器基礎設施,可支持數千個節點和數PB的存儲,同時提供操作分析和監控。思科公司提供一系列功能強大的融合基礎設施(CI)系統,其中包括一個自動化部署和管理操作的生命周期管理平臺Cisco Intersight。

超融合基礎設施(HCI)

數據中心融合的下一步發展是以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的形式出現的,它通過添加將計算、存儲和網絡組件組合到託管資源池中的軟體定義層來擴展融合基礎設施。超融合基礎設施(HCI)增加了組件之間的緊密集成,並提供了更高級別的抽象和自動化,以進一步簡化部署和管理。每個節點虛擬化計算資源,並為在所有節點上池化存儲提供了基礎,從而無需物理SAN或NAS。

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產品由針對特定工作負載進行了預配置和優化的自包含節點組成。與傳統的融合基礎設施(CI)相比,這種構建塊結構以及抽象的物理組件使部署和擴展資源更加容易,從而實現了更快的操作、更大的敏捷性和更低的複雜性。此外,許多超融合基礎設施(HCI)設備還包含內置數據和災難恢復保護。

與此同時,超融合基礎設施(HCI)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許多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系統在同一節點中結合了計算和存儲資源。擴展這些系統的唯一方法是完整添加節點,這可能導致計算資源或存儲資源的超額配置。此外,超融合基礎設施(HCI)通常已針對特定的工作負載進行了預配置,從而限制了其支持特殊應用程式的靈活性。同樣,與融合基礎設施(CI)一樣,很難避免供應商對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的鎖定。

但是事實證明,超融合基礎設施(HCI)很受用戶歡迎,尤其是隨著供應商繼續改進其系統並解決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的局限性時。分離式超融合基礎設施(dHCI)就是一個例子,它可以將物理計算和存儲資源分離到各個節點中,以提供更靈活的擴展選項。例如,HPE公司提供其Nimble Storage dHCI產品,該產品基於HPE ProLiant伺服器和HPE Nimble存儲構建。因為它是dHCI產品,所以用戶可以獨立擴展伺服器和存儲。

超融合供應商也在進行改進,以幫助滿足需要高性能系統的關鍵任務工作負載的需求。例如,思科公司的HyperFlex All NVMe系統支持Intel QLC NVMe SSD和Intel Optane DC SSD,它們可提供更高的IOPS和更低的延遲。思科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系統還提供了HyperFlex加速引擎,用於減輕CPU的運營負擔,從而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延遲,同時提高虛擬機密度。

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

數據中心融合發展的下一階段是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它結合了融合基礎設施(CI)和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的優點,然後對其進行了擴展以提供完全由軟體驅動的環境。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將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抽象化,並將它們作為服務提供,可以動態組成和重新組合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應用程式需求。該基礎設施還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管理API,管理員和開發人員可以使用它們來供應資源以及編排和自動化操作。

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比融合基礎設施(CI)或超融合基礎設施(HCI)更有效地使用資源,並且可以更好地適應各種變化的工作負載。例如,原始的融合基礎設施(CI)系統和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系統只能運行虛擬化的工作負載。現在,許多較新的系統都支持容器。但是,只有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才能在虛擬機、容器和裸機上運行應用程式,並也更適合容納現代應用程式。其全面的API簡化了管理並簡化了操作,從而消除了其他基礎設施所帶來的許多部署和優化開銷。

另一方面,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是一種新興技術,缺乏行業標準,甚至缺乏可組合性含義的通用定義。可組合的供應商自行構建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產品,每個產品都遵循一套獨特的規則。這不僅增加了供應商鎖定的風險,而且如果組織部署來自多個供應商的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產品,則可能導致供應商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

在許多方面,可組合性仍然是一種願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供應商正在努力並取得重要進展。例如,HPE公司現在同時提供其Synergy和可組合機架平臺,該平臺提供了軟體定義的可組合系統,該系統將組件分解為邏輯資源池,以提供靈活的部署環境。HPE公司最近將其Primera存儲平臺集成到了兩個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系統中,為它們提供了針對目標任務關鍵型企業工作負載的全快閃記憶體存儲陣列。

選擇融合產品

在確定融合系統之前,IT團隊應確定需要支持哪些應用程式和工作負載以及它們對性能、數據存儲、數據保護和未來擴展的要求。

融合基礎設施(CI)設備通常面向大型企業,並針對特定的應用程式或工作負載進行配置。最初,超融合基礎設施(HCI)更側重於希望實施VDI的中小型企業,但隨著各種規模的企業轉向超融合基礎設施(HCI)來支持各種工作負載,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組織使用融合基礎設施(CI)和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伺服器虛擬化、資料庫系統、業務應用程式以及測試和開發。即便如此,超融合基礎設施(HCI)更適合於邊緣環境、IT資源有限的小型組織以及希望簡化複雜場景(如VDI或混合應用程式)的公司。

支持現代工作負載、使用DevOps方法或需要高度應用程式靈活性的組織可能會轉向可組合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在裸機上運行應用程式的情況下。可組合的分離基礎設施(CDI)的自動化功能還可以幫助IT團隊簡化其運營,API使他們能夠與第三方管理工具集成。可組合的分解基礎設施(CDI)可以使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工作負載受益,這些工作負載可能需要動態資源分配以支持多種處理操作和數據波動。

組織也不需要選擇一種類型的基礎設施來滿足所有的工作負載需求。例如,他們可能會在其數據中心實施融合基礎設施(CI)系統,並將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產品部署到邊緣位置,因為這些產品的管理支出較少,並且可以遠程管理。在某些情況下,IT團隊甚至可能堅持使用傳統的基礎設施,以儘可能精確地保持對其系統的完全控制。

當需要購買數據中心融合系統時,企業根據基礎設施類型有多種選擇。他們可以通過諸如HPE GreenLake這樣的程序購買或租賃設備,該程序可以像雲計算一樣提供IaaS。

另一個選擇是DIY方法,其中IT部門購買必要的軟體和硬體,並自行組裝系統——可能遵循指定使用哪些組件以及如何配置這些組件的參考架構。

數據中心融合的前景如何?

毫無疑問,當今現代工作負載的複雜性將繼續推動供應商生產融合的數據中心系統,這些系統可提供更多的功能、更大的靈活性,並簡化部署和管理。與此同時,邊緣部署可能會繼續增長,從而進一步提高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的普及率。

自動化也將成為融合系統的一個更重要的組成部分,使用戶更容易部署工作負載和管理其環境。隨著自動化的發展,更大的智能將融合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其他先進技術,以更好地利用資源,提高性能,並在潛在問題變得嚴重之前識別並解決這些問題。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將出現先進的方法來主動解決安全和合規性問題,以免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潛在的顛覆者是滲透到數據中心的雲計算託管公司。例如,AWS Outposts提供了一項完全託管的服務,該服務將AWS基礎設施、服務、工具和API擴展到內部部署環境中。可能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感受到這一服務的影響。但是隨著對混合雲的日益重視,組織將繼續尋找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來容納他們的應用程式。這些類似雲計算的服務可能太誘人了。

現代混合雲是否會取代融合系統?

AWS Outposts將AWS基礎設施擴展到內部部署設施,其中包括數據中心、主機託管設施和邊緣環境。亞馬遜公司提供了硬體基礎設施以及AWS服務、工具和API,以提供與AWS雲平臺完全集成的混合產品。

AWS提供基礎設施,對其進行設置,並繼續通過監視、修補和更新組件來管理和支持它。通過這種方式,客戶可以完全專注於使用AWS服務構建和運行其應用程式。

微軟也不甘示弱推出了Azure Stack,谷歌公司也推出了Google Cloud Anthos,這是類似的服務,但有一些區別。例如,Azure Stack支持無伺服器工作負載,而Anthos支持多雲方案。AWS Outposts都不提供這些支持。Azure Stack和Anthos也具有不同的硬體要求和服務模型。

儘管存在差異,但這三種服務背後的原則是相同的:將其雲平臺擴展到客戶的內部部署空間。

通過這樣的程序,組織可以獲得類似雲計算的服務,從而消除了其他基礎設施產品帶來的許多麻煩,同時獲得了隨時可用的混合雲環境。當然,在這種環境下存在局限性,供應商鎖定已達到新的高度。但是,對於許多人來說,其入門的簡便性使這種模型非常誘人。

採用本地混合雲服務的好處聽起來很像超融合基礎設施(HCI)等融合系統,尤其是那些通過基於消費的計劃(如HPE GreenLake)提供的服務。實際上,許多供應商現在都提供基於消費的程序,其中許多包含融合系統。

在硬體供應商和雲計算提供商的要求下,他們也提供了內部部署的基礎設施產品,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即一旦塵埃落定,融合系統將何去何從。可以想像它們將會並存,最後將傳統基礎設施完全淘汰,同時提供更多選擇來滿足未來工作量的需求。

毫無疑問,許多組織會拒絕將更多的空間讓給雲計算。而在另一方面,已經投資於雲平臺的客戶可能會喜歡這種服務提供的一致性。

基礎設施技術(如果沒有其他方面)是動態且靈活的,並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在五年之後,數據中心的融合、超融合和可組合性之類的術語可能毫無意義。組織仍然需要一種易於部署和配置並且可以適應未來應用程式的基礎設施。

隨著雲計算提供商的不斷努力,融合系統將會變得更加敏捷、強大、緊湊。與此同時,分離式超融合基礎設施(dHCI)及其對智能和自動化的不斷增長的支持表明,這些系統之間的界限將會繼續模糊。

在將來,傳統基礎設施可能仍然存在一席之地,儘管隨著工作負載的動態變化和IT預算的不斷縮減,其作用可能會減小。在另一方面,這為將來更多的創新技術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

龐桂玉

TEL:(010)68476606】

點讚 0

相關焦點

  • 融合與超融合:數據中心該如何選擇?
    融合架構的目標降低超負荷工作的數據中心的壓力,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系統來補充現有的IT投資,這一切都是浪費。本文涵蓋準備對進行數據中心進行融合或超融合改造需要了解的基本原理。融合是將數據中心多層結構(通常是計算,網絡和存儲)預先打包或整合為一個系統。
  • 淺談正在成為數據中心的主流超融合?
    近年來超融合發展如火如荼,替換傳統架構已勢不可擋,超融合正在成為數據中心基礎架構的核心。 1. 什麼是超融合?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簡稱「HCI)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中不僅僅具備計算、存儲、網絡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且多套單元設備可以通過網絡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擴展,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 智算中心融合算力、數據和算法,全面支撐AI技術應用和演進
    在智慧時代,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其中雲計算、5G、人工智慧、大數據以及邊緣計算是數字經濟結構組成中最底層的核心技術產業。而智算中心則是支撐它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的最主要算力生產中心,在未來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
  • 棄碗從正:和正念的過去現在未來
    ——周朝陽過去生命中的禮物生命中的禮物-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症為主要症狀的疾病。未來對於我 對於我周邊的人 對社會將會有巨大的意義要把大理的棄碗正念中心打造成全球著名的正念勝地(教育和療愈)本次正念沙龍
  • 智能DC預建未來華為洞見數據中心未來發展
    為此,本期#Σco時間#的話題重點聚焦於數據中心的未來發展,並特別邀請到了華為數據中心能源領域總裁何波從IT未來發展的角度推演對數據中心的要求,同時系統性闡述未來5年數據中心十大趨勢,希望與線上的上萬名嘉賓一起,共同探討和定義下一代數據中心建設。
  • 我的一生——過去、現在和未來(劉佳欣)
    我從來沒有這樣認真的思考過我的一生,前兩天和父母玩了個遊戲,使我明白了人的一生非常短暫。你知道嗎?看著一點點變小的紙,這是我第一次感到學習的時間這麼少,複雜的心情,瀰漫在心中,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到浪費時間的可怕,第一次體會到生命的短暫,生命的不可逆轉……再和媽媽談話中,我的人生已過去了六分之一,十二年。
  • 三叉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三叉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致敬瑪莎拉蒂106周年2020年12月2日,摩德納 —— 2020年註定將成為瑪莎拉蒂歷史上值得銘記的非凡時刻——在蘊藏於品牌基因的無畏精神指引下
  • 並沒有什麼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
    從來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唯有當心分別時,過去,現在未來才出現了。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發生在過去,也沒有什麼事情會發生在未來,一切只是存在,僅僅只是存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微小的範圍,行使一點有限的選擇,但無論如何選擇,這一切已然存在。
  • Steam產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我原以為永遠不會和這些灰色行業有任何交集,但有一次我的帳號被搶了,在檢索帳號的過程中做了一些調查後,我發現在一個簡單的遊戲平臺周圍,平臺下有很多暗流。在過去,細節上丟失了多少配件染上菠菜的顏色就不再重複了,總之,這是極其愚蠢的。為了上訴,我去請教資深的steam珠寶玩家B大哥。
  • 小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過去:崛起迅速、開創時代小米成立於2010年,今年是小米成立10周年。2020年8月11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進行了一場主題為「一往無前」的公開演講。在這次演講中,雷軍對小米過去10年的發展進行了總結,對未來進行了展望。
  • 上外成立語言數據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 推進語言智能融合發展
    此次會議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外語學科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和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指導,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主辦。會上,上海外國語大學數字人文與語言智能實驗室、上外語言數據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表示,近年來上外積極推進學科發展與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融合,探索實現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相互促進和協同發展,旨在解決語言智能發展時代語言數據應用落地、教育智慧化發展等問題。
  • 賈磊暢談AI語音技術的現在、過去和未來
    伴隨著5G、AI算力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智能語音技術又將在哪些方向進行突破和創新?本文將分為上下兩部分,結合賈磊的從業經歷,從個人側和技術側詳談智能語音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肯定能讓你收穫頗多。另外,賈磊也將於2021年1月8-9日QCon北京站上帶來智能語音的更多精彩分享,歡迎大家現場面基,共同探討、交流。
  • 未來可能已經發生,與現在和過去形成完整的當下
    從歷史上和身邊事例來看,確實如此,一些事情是可以預測的,但絕大多數事情不可能預測。如果未來沒有發生,未來就不可能被預測。由此我們作出一個大膽推測:未來已經發生。現在就像未來一樣,已經和過去「同時」發生。
  • MIC2020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超算與人工智慧融合...
    本次大會邀請到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導、天河二號副總設計師、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女士帶來主題為「超算與人工智慧融合創新發展」精彩分享,以下為演講實錄:這三個要在一個平臺上支持,所以這個關鍵技術是面向領域的應用平臺,突破超算應用平臺技術,搭建複雜的超算系統和多目標、多類型應用之間的橋梁,我們有一個整體的超算融合應用支撐平臺,這個平臺是我們超算中心自主研發的大數據、人工智慧融合應該的環境,我們把所有的面向不同領域的應用平臺集成到這個平臺上,覆蓋的領域包括大氣海洋環境、新材料與新能源、生物醫藥健康、大數據處理、人工智慧和智慧城市的應用。
  • 百度賈磊暢談AI語音技術的現在、過去和未來
    伴隨著5G、AI算力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智能語音技術又將在哪些方向進行突破和創新?本文將分為上下兩部分,結合賈磊的從業經歷,從個人側和技術側詳談智能語音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肯定能讓你收穫頗多。另外,賈磊老師也將於2021年1月8-9日QCon北京站上帶來智能語音的更多精彩分享,歡迎大家現場面基,共同探討、交流。
  • 追尋上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數百遊客徒步濱江開啟微遊之旅
    、現在和未來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從導遊的介紹中人們得知,巨鯨形狀的建築和與之相鄰的另一幢船帆狀高樓一起,組合成了今天的東方漁人碼頭。「原來這裡有一幢水產市場的銷售大樓,走到這裡就充滿一股鹹鮮味。現在,水產銷售功能搬去了軍工路水產市場,這幢樓保留了下來,改建成了休閒中心……」
  • Clarks 2020秋冬大片上線——沙漠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將簡約設計和精湛工藝融為一體的沙漠靴,不僅成為了Clarks經典之作,也為品牌帶來持久的國際影響力和跨時代吸引力。Clarks今年秋冬大片以「THEN. NOW. ALWAYS」為主題,融合品牌眾多別具匠心的創意靈感,傳達Clarks百年不變的初心和強大的社群凝聚力,從過去到未來,將一直延續。
  • 拳頭遊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遊戲推出兩個月後,《英雄聯盟》就達成了第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數據:10萬玩家同時在線。拳頭遊戲的員工們聚到一起,開香檳慶祝——當然他們同時還得不停工作,以保證遊戲內容和伺服器能夠承載數量龐大的玩家遊玩。 數據沒有停止增長,每隔幾周當梅裡爾和貝克爾查看最新數據時,都會發現在全球範圍內《英雄聯盟》玩家人數變得更多。
  • 麗影廣場徐明泉:未來購物中心是「數據的服務商」
    本屆地產節以「追夢的力量——新生態· 新秩序·新未來」為大主題,吸引數千名中國商業地產行業領袖精英學者匯聚一堂,共話商業創新與未來發展。   8月26日,第15屆商業地產節系列活動——「在這裡,見未來-數智商業 未來大會」,聚焦探討數位化之路,預見實體商業數智化新趨勢,探索數位化轉型最優路徑,推進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 波場錢包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波場錢包的現在過去與未來前言區塊鏈以及區塊鏈錢包發展至今已超10年曆程,期間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區塊鏈1.0時期大家對錢包的需求更多的是全節點錢包挖礦和管理BTC等資產。TronTrade的目標是成為TRC10和TRC20代幣的最安全、對用戶最友好和可靠的去中心化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