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實驗室正式開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截至目前,已檢測樣本2萬份,最多一天達1200多份,核酸檢測總量和日檢測量目前在市級醫院中居首位。」6月29日,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檢驗科主任黎明新稱,這背後是團隊每天24小時的艱辛付出,大家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要速度快,更要結果準。
每項操作 全神貫注心無雜念當日,記者在該院實驗室的生活區見到了這支「核酸檢測超級戰隊」,他們是從生化檢驗、免疫學檢驗、微生物學檢驗等檢驗科小分隊中抽調出來的,「戰隊一共13人,為啥稱為『超級戰隊』,寓意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黎明新稱,「不能讓患者等待,不能讓風險蔓延」是他們戰隊的宗旨,再累也不能停下來,因為每一個樣本背後,都是一個焦急等待結果的人。
核酸檢測是個複雜而繁瑣的過程,從收樣登記、實驗準備、防護裝備穿戴、標本處理、核酸提取、試劑配製、上機檢測、結果分析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一直到出具體的檢測報告,前後總共十個步驟。
「每一項操作都要全神貫注,心無雜念。」戰隊成員董振華稱。他怎麼也忘不了5月8日那天中午,他得到進入核酸檢測實驗室的通知,可能是第一次穿防護服有點緊張,董振華進去沒多久就有上不來氣的感覺,「那種憋悶感讓我呼吸困難,我被緊急換了下來,等身體稍微好點又請戰進入核心區域,那天從下午2時一直忙到凌晨1時。已經堅守了近兩個月,每天與病毒賽跑,為生命守護,我很驕傲。」
每日探討 讓流程越來越順暢正聊著,剛剛結束值班的戰隊成員白佳玉從實驗室操作間出來。整整5小時,卸下裝備的他顯得有些疲憊,「現在天氣熱了,這防護服只要一穿上就是一身汗,因為特殊材質,再加上密閉性好,即便有空調也感受不到一點風,『內環境』裡的溫度怕是得有30多攝氏度了吧。」
白佳玉稱,戰隊有一個業務交流群,每天都會在群裡開工作討論會,成員們把一天工作的感受心得和遇到的問題寫下來發在群裡,大家一起探討共同學習。「實驗室剛啟動那幾天,流程還沒有那麼順暢:標本架不足,需要增加;兩人操作有點忙不過來,可在核心區域再增加一人,幫助做標號、混勻等工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很快,我們的流程越來越順暢。」
戰隊成員王本鑫因為實戰經驗較多,是檢驗科的「大姐級」人物。她經常在群裡給戰隊成員分享經驗和總結要點:在二區,核酸提取加標本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因為熟悉就放鬆,要保證每個孔裡加到對應標本;遇到工作被打斷時,可用記號筆在相應位置畫圈或者其他標記,避免錯加漏加……「探討和交流讓我們的業務能力越來越強。」白佳玉稱。
每次努力 為了更精準的檢測結果由於新冠病毒的複雜性,臨床關於「假陽性」「假陰性」的爭論一直存在。因此,黎明新要求戰隊成員遵守嚴格的質控和安全規範流程,有精準的技術和嚴謹的態度,「為了『精準』,每個人都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比如有的成員就在研究,為什麼會出現一些特殊的實驗結果,會不會是雙手用含酒精的手洗液消毒後,酒精對反應體系有抑制作用呢?好幾個人就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下班也不回家,反覆做實驗研究。每一次探究和努力,都是為了更精準的檢測結果。」黎明新稱。
目前在該院,核酸檢測實驗室出結果的時間大概在4小時以內,「但是如果有特殊情況,我們會不計成本地開設綠色通道。」檢驗科副主任朱明豔告訴記者,前幾天,有個學生因為在校時發熱,全班40多名同學在學校等待結果,結果為陰性他們才能回家。「得知此情況,實驗室啟動『最快預案』,3個多小時就給學校報了陰性的結果,讓家長和老師放心,也讓孩子們早點回家。」
目前,檢驗科每天的核酸檢測量平均在400例左右,「雖然疫情常態化,但是我們仍要堅守實驗室每一道防線,不漏掉任何一個可疑樣本。」黎明新稱。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樊華/文 張文魁/攝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來源:瀋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