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呈現江西國畫藝術創作成就、彰顯江西繪畫藝術特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南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和宜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主辦,八大山人紀念館和宜春美術館承辦,「胸懷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書畫藝術研究展於2020年5月12日下午三點在宜春美術館開幕。展出地點位於江西省宜春市宜春美術館第一、二展廳。展覽將於6月12日結束。
漆伯麟,江西南昌人,生於1942年,2018年4月去世,享年76歲。漆伯麟一生淡泊名利,創作了無數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的精品畫作,對當代「江西畫派」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展覽共展出了漆伯麟先生70件藝術精品,以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之「師法前賢」「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策展指引,以藝術實踐為參照,進行分類梳理研究。以此分類,意在突破題材的制式,在時間和空間的交互中,在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的相互印證下,以筆墨精髓為研究對象,闡述漆伯麟先生畢生領悟並遵循的傳統精要,即師古、師造化、師心。謹以此線索探究漆伯麟先生「變古為新」的藝術道路,以窺中國畫之本質。
「師法前賢」乃效法前人。從「清四僧」到「元四家」,上溯至宋人諸大家,取諸畫本,一一臨摹。其寫意花鳥畫,出入八大山人、金農、吳昌碩、潘天壽等名家的章法筆墨,因取法乎上而格高趣足,有其獨特個性。而後,師從黃秋園,於山水畫法有所啟悟。新中國成立後的時代大背景下,美術界對中國畫的「改造」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但漆伯麟堅守中國畫內核精髓,潛心向古人學習,承其師黃秋園衣缽,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
「外師造化」乃道法自然。漆伯麟先是遊歷了廬山、龍虎山、井岡山,繼之到黃山、張家界,飽覽山川形勝。他非常重視對丘壑結構的研究。其一:重視表現的方法,不同的山水不同的皴法。其二:敏感地捕捉自己的心靈,不同的山水,不同的氣節,不同的時間,所產生的不同感受。他的作品,變化無窮,對自然山水的觀察體驗,進而消化的過程。重在體驗、感受、默記、提煉、再造。
「中得心源」乃「胸中丘壑」。漆伯麟山水畫畫胸中風景,大多靈活運用古人作品中的林壑泉石,參以來自真山水的感覺,構築充滿自由的精神「胸中丘壑」,他所創作的山水畫,既有古人,也有自然,但更重要是他自己,是一方自已所創造的寧靜的心靈家園。漆伯麟歷經「師人」、「師物」、追求「師心」。所謂「師心」,即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胸中的丘壑,是經歷了提煉、取捨、概括而形成意象的丘壑。
此外,此次展覽是八大山人紀念館與宜春美術館共同策劃的重量級研究型展覽,配合展覽推出《胸懷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書畫藝術研究文集》及專門設計製作了影像視頻、場景布置,通過立體化的展示讓觀眾更好地理解漆伯麟先生書畫藝術。同時展出的還有漆伯麟先生文獻、手稿、題畫詩等。力爭在學術上全面梳理漆伯麟先生書畫藝術脈絡,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當日下午四點在博物館,相關專家、著名藝術家及研究學者在宜春美術館召開研討會,努力理清漆伯麟藝術淵源與學術高度,通過觀展與研討會的方式加強展覽地學術性及影響力。研討會後,藝術家們還參加了筆會。
這次展覽是在疫情特殊時期全國上下有序推進全面復工復產的背景下精心策劃的。經歷長時間籌備、調整、豐富,沉寂了四個月的紀念館、美術館,迎來這次全新大展。這是文博系統和藝術界共同的盛事,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獲得觀眾一致好評。(李梓攝影)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