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社會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工作壓力大,輕鬆解壓的碎片化內容消費需求旺盛。開心麻花也看到了年輕網絡用戶的「短、平、快」內容消費需求,嘗試用短小精悍的故事內容,為觀眾獻上一部夏日清涼解暑神劇。所以製作了一部體量30集的爆笑短劇,《親愛的,沒想到吧》。這部網劇單集僅10分鐘,在等公交、吃飯間隙、課間等任一閒暇時間段,可輕輕鬆鬆刷完一集,毫無追劇負擔。
而這部劇的監製是張吃魚,很多開心麻花的老觀眾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這部劇已經有保障了。張吃魚從電影《羞羞的鐵拳》開始為觀眾所知。作為開心麻花出品的第三部電影,《羞羞的鐵拳》改編自開心麻花2014年同名舞臺劇,是年度大劇場話劇票房冠軍,曾經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而此次製作成電影,臺詞金句、演員表演、包括秀念等配角的出色表演,都引發了大家熱烈的討論。張吃魚和宋陽憑藉處女座電影《羞羞的鐵拳》榮獲「年度最受歡迎導演獎」,其喜劇實力得到了專業人士及市場觀眾的雙重認可。
雙導演、電影處女作的模式成為了開心麻花電影的一種慣例,張吃魚作為開心麻花老牌的金牌編劇,從《羞羞的鐵拳》電影處女作一炮而紅之後,就成為了喜劇效果的保證。張吃魚則細節控十足,細摳每一句臺詞,力求達到最好的「笑」果。一貫「不按套路出牌」的開心麻花早已成為喜劇界的風向標。
而此次的《親愛的,沒想到吧》雖然並沒有舞臺劇作為基礎,但是也非常能夠體現出舞臺實力與經驗。在張吃魚看來,一部合格的喜劇作品既要有精彩的故事,把想要體現的情感部分自然而然地傳遞給觀眾,也要能夠滿足觀眾的喜感訴求,二者相輔相成。
在故事劇情方面,《親愛的沒想到吧》的選題可以說是最貼近當代年輕人生活的,而且男女雙線的敘述模式更是極大地擴展了故事的精彩性。在這個基礎上,在精細的增加衝突、意外及情感。這樣就極大地滿足觀眾們的喜感訴求,而且在看的同時,又能夠非常放鬆地幻想,對比生活中遇到的真實事件,就讓「笑果」更加突出。而且每兩集一個的主題,顯然也是經過仔細篩選的,讓觀眾在笑出腹肌的同時,也能快速get到導演要表達的觀點。
相比於開心麻花擅長的話劇,網劇顯然又是一次獨特的挑戰,話劇其實主要考慮舞臺,電影更多的要考慮的是鏡頭,而網劇又要考慮包袱的連貫和主題的展現。所以劇本創作的時候就是以分鏡頭的思路在想,而不是純粹是以故事思路在想。很多包袱,還有情節的東西都是為了鏡頭服務的,所以張吃魚的編劇功力也能在這裡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而張吃魚也非常尊重演員的自主發揮,比如沈騰在電影裡那句讓大家笑噴的臺詞「都是外人,一吐為快怎麼啦」就是沈騰即興的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