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
——臨夏
五月恰逢臨夏牡丹節
花意正濃,美不勝收
若是此時身處臨夏
在一片芬芳馥鬱之中
感受美景,品嘗美食
探尋那些深藏在角落
窺探著歷史與未來的非遺文化
人生幸事,莫過於此
為了讓你擁有一次更難忘的
「臨夏絕勝之旅」
A萌君又來給粉絲們送福利啦~
↓↓↓
(活動詳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活動時間截止到4月18日
轉發+評論原微博
說出你心中的臨夏賞花點願望清單
即有機會中獎
快來參與吧
!!!!!
與此同時
A萌君精心整理了一份
「五月臨夏景點打卡清單」
邀您赴一場國色天香的盛宴
滴滴滴!請注意查收!
遊八坊民居
八坊十三巷歷史悠久,風情濃鬱、古韻盎然,堪稱是民俗文化的一個博物館。
這裡融合了磚雕、木刻、彩繪,集民俗特色、休閒旅遊、綠色生態、人文科教為一體,是河州民俗文化名片、甘肅旅遊新地標,更是西北民族建築的博覽園、多民族團結融合的「大觀園」,現已成為遊客來臨夏旅遊必打卡的一處景點。
八坊十三巷的別樣美,美在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精雕細琢,不管是隨處可見的精美的河州磚雕,還是兩步一家的非遺工藝館、極具當地風情的美食店,無時不刻提醒著參觀者,這裡不是別的地方,這裡是臨夏。
一巷一特色,一步一景觀。走進八坊十三巷,你能感受到一條條乾淨整潔的街巷散發著悠久的歷史氣息,又似乎能聆聽到一扇扇古色古香的木質門窗在訴說著臨夏故事……
復古的老屋,瓦礫的石板路,再現古巷魅力。夜越深,巷子越靜,停駐間,享盡這溫柔月色。
青磚黛瓦,小橋流水
八坊十三巷風姿綽約
古巷
一直徜徉在古老的童話裡
始終遊走在心靈的幽夢中
……
觀山水美景
如果說廈門是浪漫清新的「海上花園」,那麼在黃河生長起來的臨夏,則是大河之州,壯美遼闊。
在別的地方,大家看到的黃河是黃色的,而在這裡,你看見的黃河卻是藍色的。劉家峽水電站是我國獨立設計,施工完成的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這裡高峽平湖、水天一色,丹霞石林地貌連綿起伏、巍峨險峻。
黃河三峽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黃河三峽坐落於甘肅省永靖縣,是甘肅省十大熱門景區、國家4A級景區、絲路遊必經之地,"南有長江三峽,北有黃河三峽"之稱。黃河三峽由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組成,屬於黃河上遊地帶,兩岸峽谷景觀各具風採,壁立千仞,景象萬千。
遊客乘坐遊船、快艇,可以觀賞到劉家峽水庫、炳靈寺石窟、炳靈石林、恐龍足印化石群、太極島黃河溼地、棗林風光等眾多景點。
黃河三峽千百年來見證著中國與西域交流的絲綢之路,也見證著中國西部民族、文化交融發展的歷程。
和政松鳴巖風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松鳴巖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廟宇鑲嵌於懸崖絕壁,掩映在萬綠叢中。
春日晨起,整個太子山籠罩在一片雲濤霧海之中,山峰時隱時現,美不勝收,藥水水庫波光粼粼。
炳靈寺石窟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炳靈寺石窟,世界級非遺景點,是我國石雕藝術延續時間最長的石窟之一,因保存有中國石窟最早期、中期和最晚期的壁畫和石雕,其內容非常豐富,題材十分廣泛,被譽為「中國石窟的百科全書」,在我國石窟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石窟位居絲綢之路要道上的黃河岸邊,依山傍水,秀美壯觀。石窟藝術與石林景觀交相輝映,共同構成炳靈寺獨特的文化內涵。2014年,炳靈寺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蓮花山整個山巒嵐氣籠罩,滿目綠海,像浩大的蓮葉圍繞在蓮峰山下。風景隨四時季節而變幻,春有花,夏有綠,秋有果,冬有雪。山勢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廬山之美、青城之幽、峨嵋之秀。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句詩來形容蓮花山的美景一點也不為過。在蓮花山看層林盡染,穿梭在低矮的松林中,嗅著溼潤的泥土氣息,美景盡收眼底。
賞河州牡丹
東公館牡丹
臨夏較大的牡丹園有百餘處,東公館就是其中之一。這座極具奢華的私家園林裡,盛開著「牡丹皇后」——紫斑牡丹,花大盈尺、端莊嫵媚、花香襲人、經久不衰。
除了芳香四溢、姿態萬千的河州牡丹,磚雕牡丹作品「牡丹雙瓶門」,也是美輪美奐、堪稱一絕。
王坪牡丹園
在臨夏市郊區有一處秘境還不為人知——大山深處的王坪山。風景相當原始和田園,像藏於「深閨」等你去發現。
崢嶸園庭
在臨夏有一處地方,美食與美景皆不負,這便是臨夏折橋灣農家樂的牡丹庭園,在這裡您不僅可以品嘗到地道的臨夏特色美食,還能觀賞到爭奇鬥豔的紫斑牡丹。真可謂滿城儘是牡丹花,賞心悅目贊不絕!
河州牡丹長廊
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河州作為臨夏的「牡丹王國」,已擴展了三大牡丹基地,成為臨夏最著名的賞牡丹去處。
河州紫斑牡丹冠絕國內,有「枹罕花稱小洛陽」的美譽,是臨夏市的一張靚麗名片,如今,憑藉這張閃亮的名片,臨夏市正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目的地。
品民族美食
河州人對美味的痴迷
絕非三言兩語能概括
無論是油黃面白、皮薄餡鮮的河州包子
抑或是鮮香味美、細嫩綿軟的手抓羊肉
成百上千種名優小吃
貫穿於一天的十二個時辰
每時每刻都是盛宴
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以皮薄餡香而出名。比起素麵朝天的包子,河州包子從外形上就已經俘獲了人心,以牛羊肉、韭菜或胡蘿蔔或白蘿蔔製成餡料,包好蒸熟,看上去油黃面白,晶瑩剔透,吃時沾上辣椒油、老醋更是清爽可口,風味頗具特色。
甜胚子
「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兩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甜胚子是用莜麥加工而成的一種風味小吃。主要材料有燕麥、酒麴等。食用時兌入涼開水、糖,味道甘甜,具有解暑功效。
牛肉麵
論起臨夏人的地道早餐,首推牛肉麵、牛雜割。牛肉麵,是一道常見的麵食,也是臨夏的傳統名食。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的特徵,且色香味美,譽滿全國。
來到臨夏,如果你沒有吃到當地的牛雜割,等於就沒有到臨夏來過。所謂雜割,是指用牛羊下水烹製而成的一種以香辣為主的美味實惠的回族傳統小吃。一般都是在早餐食用。
釀皮子
釀皮子、涼粉是八坊十三巷裡的傳統特色美食,綿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
手抓羊肉
甘肅手抓羊肉尤以臨夏製作最為著名,已有上百年的製作歷史。過去由於多在沿街攤點售,吃者向以手抓之,這便是「手抓」一詞的來歷。現已不用手抓著吃了,但仍用「手抓」這個詞。手抓羊肉也可作為大菜上桌。經多次品味,則越吃越饞,使人經久難忘。
發子面腸
發子面腸是兩種食物,最主要的區別為發子內裝肉,顧名思義面腸內裝的就是面了。
臨夏人製作發子是非常講究的,得用新鮮的全羊,取出羊腸經過很多道工序洗淨待用,再把心、肝、腰子和精心挑選的肉剁細,加入蔥白碎、生薑末、食鹽、胡椒粉等調味料拌勻製作成肉餡,灌入腸內,蒸熟。食用時鐵鍋燒油炒至微黃,盛碗,澆上蒜泥、辣椒油、老醋,色香味俱全。
河州老炒
臨夏人以麵食為主,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數各類面片了。河州老炒就是河州老炒麵片,以羊肉末、粉條、蔥、蒜等為主要原料,和面片一起炒制而成。曾盛行於80、90年代,90年代末被河沿面片代替,近年來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逐漸回溯到臨夏一帶。厚厚的一層羊肉粉條鋪在揪的大小合適色澤誘人的面片上面,光是看著就忍不住要吞口水了。
糖盒盒
糖盒盒是臨夏的一大特色美食,甚至可以說是回族的絕技之一。製作時用沸水調和麵粉,揉好擀開,直徑大小不等,一般在10-20釐米之間,多為圓形,需要兩張皮。選用上好的紅糖或白糖、花生、核桃仁、葡萄乾、玫瑰、紅棗泥、牛油或羊油做成餡子,在兩張餅之間攤開合縫。平底鍋中刷油煎烙,不斷翻轉至焦黃酥脆就可以吃了。
臨夏鍋盔
臨夏鍋盔用優質高筋小麥麵粉,使用老酵面發麵,上等的菜籽油、大蔥、苦豆(香草粉)還有各店鋪一些秘制的調料。先用食用鹼中和發麵時產生酸味,擀製成薄麵餅,加進各類調料,經擰、壓成型再進行烤制。臨夏鍋盔獨特的香味來自於這些複雜的製作工序。剛出爐的鍋盔吃到嘴裡酥酥脆脆,滿口留香。
三炮臺
臨夏東鄉族酷愛喝茶,從茶具、茶葉、配料的搭配都要精益求精。茶具一定要選"三炮臺"碗。"三炮臺"顧名思義,它由蓋子、茶盅、掌盤三層組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方食材泡製一方風味
若不是置身其中去品嘗
很難用文字或者語言完整敘述
子醜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從清晨到日暮
臨夏十二時辰,循環輪轉
你最想品嘗哪道菜呢?
五月清風,牡丹花開
以花為媒,以節會友
和A萌君一起
走上「三千裡絲路」
走進「花兒一樣的臨夏」
來源:海上花園 詩意廈門
原標題:《五月清風,牡丹花開,你的臨夏願望清單已備好,還有一波粉絲福利等你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