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的B面|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奢侈品消費

2020-12-19 澎湃新聞

近年來,新聞人物在衣著、配飾方面選擇的奢侈品牌經常能在新聞之外形成話題。經常引起公眾討論的新聞人物以國際政治人物為主,如英國王室家族、川普家族等,商業精英也常常成為人們的關注對象,例如,孟晚舟被捕後每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網友均會熱心總結其穿搭品味。

作為全球消費市場中的主要增長動力,中國市場個人奢侈品消費站全球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33%左右。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測算,雖然受全球疫情影響奢侈品市場受到衝擊,但中國市場在2020年或能實現20%-30%的增長。

中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熱潮是從改革開放後逐步開始的,在短短數十年間,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中國市場完成了發達國家市場幾百年的消費能力升級。時至今日,奢侈品消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比較常見了,甚至還成為了眾多年輕人追捧的對象,有些人不惜借貸也要擁有一件鐘愛的奢侈品。

社會學家凡勃倫早在19世紀總結,奢侈品消費是財富水平相對較高的富裕階層彰顯其社會身份的重要信號,其意義在於符號而非實際用途。

其實,古代中國的思想家早就討論過奢侈品消費的意義。有學者總結,管仲在《管子》中就曾提出,奢侈消費可以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範仲淹也持類似觀點,在當年的杭州城推崇奢侈消費以促進就業率,幫助杭州經濟從洪水衝擊中逐漸恢復。明代經濟思想家陸楫反對傳統的「黜奢崇儉」,他認為富人的奢侈消費可以增加窮人的謀生手段。不過,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奢侈品消費的標識性仍有階層之分,貴族進行奢侈消費是品味的象徵、身份地位優越的體現,而貧窮的人進行奢侈消費則會被看作是一種浪費行為。

現在,奢侈品早已不是富裕階層的專屬,人們為什麼想要擁有奢侈品?其附帶的社會文化意涵是什麼?

不少學者的研究發現,與富裕階層相比,經濟狀況較為一般的人更樂於購買奢侈品。一項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機構的學者進行的研究發現,當消費者認為自己的社會身份有所降低時,購買奢侈品的消費意願就更加強烈。當消費者處於負債狀態時,奢侈品所附帶的稀缺和高價等屬性能夠成為其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對購買奢侈品會懷有更強烈的意願。

這種情況在社會不平等現象較為嚴重的社會更加突出。波士頓學院和INSEAD商學院的兩位學者就通過研究證明,當社會中的物質財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劇時,處於較低社會地位的個人或家庭有更強烈的奢侈品消費傾向,而當社會不平等程度降低時,他們可以通過養老金等福利保障保證自己的社會地位,奢侈品消費的傾向便有所降低了。

上述發現對於理性的負債者來說並不適用,補償消費理論可以為其作出解釋。補償消費理論認為,當人無法接受自己的真實情況時,會形成負面心理壓力,為了減輕這一壓力,人們會嘗試通過消費來補償心理上的自我落差。理性的負債者相對來說擁有更強大的心理調控能力,因此更難以被奢侈品消費吸引。

不過,對於已經擁有奢侈品的人來說,奢侈品附帶的符號含義就會有所改變。來自圭爾夫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兩位學者通過一次控制變量的社會實驗試圖測量辦公室場域中級別較高的員工與普通員工各自使用奢侈品時所象徵的社會意涵。

研究認為,社會地位更高的奢侈品消費者在社會地位比自己低的觀察者眼中呈現出更加負面的形象,他們的奢侈品消費被解讀為沒有人情味或者沒有溫度,在工作場域中可能會不利於級別較高的員工在團隊中獲得好感。但是,社會地位相對較低的人卻可以受益於奢侈品消費,因為這在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的人眼中被看作是有能力的象徵。

事實上,人們關於奢侈品意涵的理解與個人社會化程度的進程是同步的。南安普頓大學的兩位學者發現,未成年人的年齡越大、社會化程度越高,對奢侈品牌的意識度就越高。這項對11-16歲處於個體認知形成階段的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齡組(14-16歲)的未成年人對於「奢侈品」的理解逐漸脫離了抽象性,被社會中的主流奢侈品牌取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消費的B面: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奢侈品消費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消費的B面|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奢侈品消費近年來,新聞人物在衣著、配飾方面選擇的奢侈品牌經常能在新聞之外形成話題。中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熱潮是從改革開放後逐步開始的,在短短數十年間,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中國市場完成了發達國家市場幾百年的消費能力升級。時至今日,奢侈品消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比較常見了,甚至還成為了眾多年輕人追捧的對象,有些人不惜借貸也要擁有一件鐘愛的奢侈品。
  • 消費的B面|全球化進程中的方便麵消費
    有分析認為,疫情將加速了其線上化率進程,天貓方便速食類目2月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8倍。諮詢公司英敏特3月發布的方便食品報告估計,2020年方便麵在中國市場將以11%的增速繼續增長,銷售額有望在2024年達到1016億元人民幣。
  • 2020中國奢侈品消費逆勢上漲48% 95後購買金額激增近4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0中國奢侈品消費逆勢上漲48% 95後購買金額激增近4倍12月16日,貝恩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顯示,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萎縮23%,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將逆勢上揚
  • 奢侈品在成都:悠遊慢生活中隱藏的兇猛消費
    來源:秦朔朋友圈奢侈品在成都:悠遊慢生活中隱藏的兇猛消費· 歐家錦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抖音有一條熱門視頻,文案很有意思——成都這座城市由兩個平行世界構成,一個是三環內的老城,一個是城南新城。以上各大品牌的「首店」「唯一站」,將成都作為「奢侈品消費第三城」的地位刻畫得淋漓盡致。品牌方將成都作為其在中國市場的最高優先級,可見成都在消費和文化市場的重要程度,它儼然成為了一個特殊的角色。
  • 中金公司:2025年中國消費者將貢獻全球50%的奢侈品消費
    我們預計現在起到2025年,中國人將貢獻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量的一半以上。同時,持續降低的進口關稅和消費稅以及免稅行業的發展將促進約2.8億中產/準中產中國人的消費回流,疫情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到2025年,我們預計線上渠道有望佔到全球奢侈品銷售額的30% vs. 當前的10-15%。
  • 城市B面 偽精緻,真攀比,會被宅消費取代嗎?
    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人們出行受限,物資緊缺,產品價格的上漲,造成部分人員面臨失業、降薪、家庭經濟消費結構變化等問題。而其中,家庭經濟消費結構的變化尤為明顯。因此大學生作為家庭結構中的重要部分,其消費行為與觀念的改變尤其令人關注。
  • 海外疫情暴發,促進奢侈品消費回流中國大陸市場「圖」
    一、中國消費者引領全球奢侈品消費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人逐漸成為世界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2014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消費者在全球奢侈品的消費比重整體上呈現上升態勢,從2014年佔比23.6%上升至2019年的35%。
  • 天貓國際打造全球72小時達「跨境供應鏈」 拉動奢侈品消費年度增長...
    像陳玲這樣的萬千中國消費者拉動了全球奢侈品時尚集團業績增長。各公司新近發布的財報顯示,LVMH、愛馬仕和普拉達等多家公司前三季度股價以及市值增長超過20%。 投行傑富瑞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直指,中國作為最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市場,已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的中堅力量,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中的份額激增,從2019年的38%猛增到80%。
  • 2021年,炫耀性消費即將迎來終局
    因此,消費社會的消費者往往對奢侈品心生嚮往,一個LV的包放在辦公桌上,會讓背MK包的同事不好意思把包放在桌上。一個帶勞力士手錶的人,經常會把袖口挽得很高,而一個帶卡西歐手錶的人則不會這麼做。星巴克氣氛組總是歡迎帶蘋果筆記本的消費者,而不那麼歡迎帶PC的消費者。炫耀式消費的另一個表現是浪費式消費。浪費式消費,即消費並不為滿足剛需而是造成了浪費。
  • 論網絡語言對個體情緒社會化傳播的作用
    那麼,在網際網路文化背景下,個體情緒是如何通過社會化傳播「走向公共領域」的?網絡語言在個體情緒的社會化傳播過程中發揮了什麼作用、有何影響?這些問題非常值得探討。本文以情緒社會建構論為基本理論框架,綜合運用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傳播學等多學科理論資源,試圖回答上述問題,探究網際網路時代的個體情緒社會化傳播規律,希望能為有關情緒傳播的進一步研究和社會情緒治理提供借鑑。
  • 天貓國際打造全球72小時達,「跨境供應鏈」 拉動奢侈品消費年增長72%
    投行傑富瑞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直指,中國作為最先從疫情中恢復的市場,已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的中堅力量,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全球個人奢侈品消費中的份額激增,從2019年的38%猛增到80%。
  • 地攤經濟霸屏B面:「去過度化」新消費浪潮來了丨WINSIGHT新知
    為了刺激消費,連被邊緣化多時的「地攤經濟」也開始捲土重來。在風雨飄搖大環境中,一批實體商業正瀕臨倒閉,而另一批卻能風生水起。到底是哪幾類韌性強的品牌能跑贏經濟逆周期?報復性消費並未如期而至,報復性存錢卻率先到來。   年輕人背負著卡債,中產背負著房貸、車貸、教育、醫療等,面對收入下降,「月光」太沒安全感,他們不得不以謹慎消費、存錢來維持生活的平衡。   近日,B站UP主「所長林超」發布作品《疫情後的新世界》,引發熱議。「所長林超」判斷:疫情導致消費去過度化,反消費主義、反智商稅、成分黨、性價比、斷舍離、極簡主義都是類似的意思。
  • 疫情後的消費,奢侈品成最大贏家?廣州愛馬仕門店曾一天賣了1900萬!
    8月下旬,海口美蘭機場CPB(中文名肌膚之鑰,資生堂旗下美妝品牌)的導購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自從暑期以來,每天在櫃檯連吃飯的時間都抽不開,前來選購香化類產品的旅客一直絡繹不絕,爆款唇膏一直處於長期斷貨的情況,前來購買的人群中不乏大量掃貨的人——單個人購買上萬的情況也並不少見——讓人懷疑其身份或許就是專業代購。
  • 滬商業地產「突圍」求生:百貨「打折風」起 奢侈品現「報複式消費」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百貨「打折風」起 奢侈品現「報複式消費」 滬商業地產「突圍」求生盛蘭/本報記者/張玉/上海報導今年以來,疫情的蔓延導致商業地產的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不少購物中心均出現較大程度的打折,有的折扣甚至低至1~2折。世邦魏理仕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國內大宗物業投資交易總額錄得424億元人民幣,環比上漲9%,但前三季度整體交易額同比仍下跌29%。值得一提的是,行業風雲變化之下,今年以來奢侈品市場卻呈現「逆勢上揚」的態勢。
  • inNews:奢侈品消費境內升48% 羅森2025年在華開店1萬家
    【in時尚潮流~新穎的時尚信息】1、中國奢侈品消費境內明升48%、全球暗降大跌37%、僅頭部品牌受惠中國境內奢侈品市場從2020年4月開始回暖,預計2020全年將實現約48%的增長,達到近3460億元人民幣。
  • 紅布林 國內最大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是怎樣煉成的?
    如今80後、90後作為社會消費的中堅力量,已成為推動中國奢侈品行情火爆的關鍵因素。這與他們享受社會經濟發展的紅利,和前瞻的消費觀念有關。我國每年近7000億奢侈品的巨大交易量,推動了社會閒置奢侈品存量的過剩,一些賣家也願意通過閒置奢侈品換取活動資金,為此充足的貨源能夠讓消費者以更實惠的方式獲取心儀的產品,這也為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崛起創造了極佳的發展機會。新一代的消費習慣更加追求高品質生活,他們認為在經濟能力承受範圍之內去購買一件奢侈品並不是消費過度的行為。
  • 2021大消費展望:從「新」出發,發現價值
    港股大消費市值超100億的公司中,必選消費板塊在疫情後按市值加權平均上漲53.82%,可選消費板塊平均上漲103.13%。 一句話回答:需求側改革解決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釋放消費。 b.需求側改革如何實施? 我們已經逐步走過了經濟快速發展的爆發時代,從開始存量中尋求增量。
  • 要消費,不要「消費主義」
    消費是人類社會的永恆社會現象。各大節慶假日,都是消費的好時機,商家忙不迭打廣告,買家熱衷於「買買買」,二者皆歡喜。每年不斷刷新紀錄的「雙十一」交易額,都在宣示著國人強大的購買力。「萬眾消費」的背後,不乏「理性消費」的人群,但「消費主義」的繼續擴張,值得我們警惕!在消費主義的認知下,人們之間的關心與照顧可以用消費行為取而代之。
  • 東方富海周可人:穿越數字經濟與產業網際網路的新消費|投資者說
    在我看來,這些新品牌在發展的過程中,大數據和AI技術的運用變得愈加重要,它不但能夠實現用戶端的精準營銷,也能夠幫助選品和研發,來更好的滿足消費需求。1、當下的解決方案:平臺為產業鏈賦能—S2b2c 模式s2b2c模式描述的是s和小b共同服務c。s對小b的賦能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S為小b提供SaaS化工具。
  • GiulianoNoci:奢侈品「中國製造」,明天有多遠?
    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中國人對奢侈品的消費需求也持續走強。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整體市場將達到270億歐元;而到了202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總額將達到740億歐元。既然有如此旺盛的市場需求,對於「中國造」奢侈品品牌來說,是否也將帶來巨大的機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