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都會看到或者聽到一句話,那就是「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細細想來,其實可以拆分為三個關鍵詞,「陪伴」、「長情」、「告白」,這三個詞語,也詮釋出來這句話的三個前提。
首先,「陪伴」。百度百科對於這個詞是這樣解釋的,隨同做伴。出自:元喬吉 《小桃紅·點鞋枝》曲:「月牙脫出宮蓮嬱,雖然草木,不堪憔悴,陪伴玉纖纖。」
那麼到底何為「陪」,又何為「伴」?我想,要實現這個目標,或者讓這個目標更有意義,必須先確認最最重要的一個前提,那就是「對象」。
此次疫情,讓全國上下的老百姓都自我隔離在家,宅在家裡的每一天,你都在做些什麼呢?你每天是怎樣的心理感受呢?你的內心翻騰著怎樣的情緒呢?你是感覺開心愉悅呢?還是感覺備受折磨煎熬呢?你是覺得充實美妙呢?還是覺得焦慮煩躁呢?我想答案會各有不同,決定性因素可能就是陪伴在你身邊的是誰?或者說你陪伴在誰的身邊?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同事發的「我媽的一天」:起床,吃飯,罵我和我爸,玩手機,唱K歌,罵我,罵我,吃飯,罵我爸,罵我,玩手機,吃飯,罵我,罵我爸,睡覺!在這段自嘲中,我想她的內心還是充滿幸福的。這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寫照。此時身邊陪伴著的就是最親的人,爸爸,媽媽,兒子,女兒,少不了碎碎念,但伴隨著的是小確幸!
其次,「長情」。在特定的密閉空間裡,我們每天要和固定的人群朝夕相處,「陪伴」的意義,在於伴在你身邊的是你愛的人,父母,兒女,愛人,戀人,朋友等等,前提是有「愛」的陪伴,之於你才會是幸福的,短暫的!一個「情」字包含了多少心理的感受,伴著若無情,該是怎樣的煎熬?每一天都將是最最漫長的。所以有了「陪伴」的前提——「對象」,有了「長情」的前提——「愛」,才談得上第三個「告白」。或許這就是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陪在合適的人身邊,生命才有意義。
第三,「告白」,就是表達出自己內在的真情實感。記得愛爾蘭小說家詩人詹姆斯.史蒂芬斯曾經說過一句話,「新穎不是說別人沒說過的話,而是完全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個之於中國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中國人的感情往往內斂、厚重,都藏在心裡,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間,有多少成年兒女沒有擁抱過自己的父母,沒有對自己的父母高聲的說一句「我愛你!」所以說,愛要大聲說出來,否則容易錯過,甚至悔恨終生。那麼告白的前提,就是你要有想表達的情,還得有表達的勇氣。告白的方式可以是最簡單的語言,更重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為自己愛的人做些什麼!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如果完整地表達一下,或許應該是伴在自己所愛之人的身邊,用語言和行動表達愛,彼此珍惜陪伴的時光!願我們每個人此刻都身處其中,感受愛,溫暖愛!一家人,共同對抗疫情,迎接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