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劉伯溫的一個真正的人才,朱元璋能夠建立大明,與劉伯溫的關係是非常大的。在幾次重要的戰略中,他驚人的能力也是讓朱元璋感到了一絲絲的害怕。
朱元璋與劉伯溫的關係是十分微妙的,在元末大亂的時候,朱元璋奉他為先生,可是在天下大定之後,他卻又捨不得封賞劉伯溫。
當然這也是古代帝王的權謀之術,要知道劉伯溫從小就展現出了自己驚人的天賦,12歲的時候便考中的秀才,這在古代是會被當作神童對待的。
劉伯溫的老師早早的就說過:這個孩子在以後一定是會有大出息的,不光背書快,就連預言也是十拿九準。
的確是這樣的,劉伯溫在入仕之後,親眼目睹了元廷的黑暗,以至於多次棄官回鄉,正值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劉伯溫在家中賦閒。
朱元璋聽說青田有位奇人,名曰:劉伯溫。直接帶著禮物虛心去請劉伯溫,頗有一絲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的意思,劉伯溫受到如此禮遇,自然是不能夠太過清高,因此他才選擇幫助朱元璋。
在指定作戰方案的時候,劉伯溫與李善長的方案大多數情況都是不一樣的,這也是令朱元璋極為頭疼的一件事情。不過在先伐陳友諒還是張士誠的選擇中,朱元璋選擇聽從劉伯溫的,先伐陳,再討張。
這一戰略被很多人否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張士誠弱,就應該先行兼併,次之在討陳友諒。可是殊不知,朱元璋與劉伯溫看到的是:若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定會偷襲朱元璋老巢,若是先打陳友諒的話,張士誠定然不會動。
況且陳友諒早有伐金陵(吳軍大本營)之意,眼看著決戰在即,怎麼還有人會推薦先去打張士誠呢?
這一建議能夠被得到採納,也足以說明朱元璋的頭腦是十分不錯的,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登上皇位的原因。
僅僅只用了8年的時間,朱元璋在劉伯溫盡心竭力的輔佐下,便在金陵登基,稱帝之後的論功行賞,令劉伯溫頗為不滿,在封賞上,劉伯溫與李善長的貢獻相差不多,可是二人每年的俸祿足足相差3700石左右,這也是令他不能夠接受的。
不過劉伯溫並不敢動怒,也只是敢怒不敢言,這些話他統統都爛在了肚子裡。朱元璋是一個生性多疑的梟雄,劉伯溫天資聰慧,這個人的聰明程度已經是遠遠地超越了朱元璋。
洪武四年,劉伯溫想方設法的讓朱元璋把自己趕回青田老家去。在這其中,奸相胡惟庸從中作梗,劉伯溫在家中的表現,被他大加修改。
劉伯溫知道這件事情後,他立馬回京謝罪,這一切都是為了劉家能夠很不錯的走下去。在過年的時候,劉伯溫向朱元璋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臣已年邁,皇上您身邊的臣子都特別有能力,老臣恐怕是不能給皇上效力了,想要請辭回家,還望皇上您同意。
朱元璋不想放劉伯溫回去,這樣有能夠力的人,即使是不效力,也不能給有心人去效力。這件事情沒過多久之後,劉伯溫就病死了。
臨終之前,劉伯溫的兩個兒子十分害怕,他們認為父親死後,劉家恐遭滅門之禍。在劉伯溫的悉心教導:千萬不要為任何人出頭,等待胡惟庸死後,你們就進宮把我的治國方針交給皇上。
果不其然,劉伯溫去世五年後,胡惟庸也遭到了殺身之禍。對於劉家是否會落敗一事,劉伯溫的回答是:你們兩個不用擔心,劉家自我後十代,若是有可能的話,還會出現一位奇才,重振我劉家香火。
事情的發展總是如此微妙,百餘年之後,劉伯溫的功勞被提起,嘉靖皇帝開始提拔劉伯溫的九世孫劉瑜,他承襲了劉家的爵位,不僅如此還成為了滁州的指揮使。這個人也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劉伯溫的口中的奇才真正的誕生了。
劉伯溫這個預言家,也是被世人稱為:曠世奇才!
志恆帶來的文章精彩與否,全靠大家點評!有什麼想說的,就在留言區評論哦!小白一枚,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