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林晨
疑似患者到底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是至為關鍵的一步。在聊城市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敢於與病毒「面對面」,只為在第一時間得到準確的核酸檢驗結果,讓確診的患者及時得到治療,讓沒有感染的人放下心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們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即使任務再重、壓力再大,都沒有絲毫怨言。
身為黨員,他率先垂範
聊城市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的付波是一名黨員,面對疫情,他率先垂範,衝鋒在前。
2020年伊始,付波拿到了去美國訪學的籤證,收拾好了行囊,買好了機票,在即將奔赴美國M.D. Anderson腫瘤中心的時候,疫情突襲,他毅然給學校發出了推遲赴美的郵件通知。當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的時候,他說:「我是黨員,是醫務工作者,訪學可以推遲,但戰『疫』刻不容緩。」
疫情發生後,醫院核酸檢測的任務重了起來。付波每天與同事都在與時間賽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在新冠病毒核酸提取關鍵環節,極易出現氣溶膠。檢驗人員要穿工作服、防護服、手術隔離服和鞋套,戴雙層手套以及護目鏡,可以說是全身武裝,付波常常穿著隔離服連續奮戰4至6小時,不能休息片刻,有時他會有窒息、昏厥的感受,每當此時,他就會告誡自己,「我是黨員,要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
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支撐下,他與同事出具了一份份及時、準確的檢測報告。
面對病毒,他們勇敢向前
春節前夕,中心實驗室工作人員鄭麗麗像往常一樣在實驗室值班,接近下班的時間,發熱門診的同事緊急送來一個樣本,患者症狀高度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醫院專家組要求儘快進行核酸檢測。
接到指令,她和付波毫不猶豫,立刻走進緩衝區,有序地穿上防護服,戴上N95口罩、護目鏡和手套等,隨著進入核酸提取區。60分鐘後核酸提取結束後,又迅速在機器上開始標本擴增,1個半小時過去了,結果出來了,顯示為陽性。於是,他們立即用另一種試劑盒再次進行擴增實驗加以驗證。2個小時後,結果依然顯示為陽性。「這可能是聊城首例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患者。」科室主任陳雙峰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醫院專家組也及時明確了患者的治療方向。
十幾天後,患者在得到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的精心治療後,已完全痊癒並順利出院,得知這個消息後,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都很高興。「前段時間得知患者已經出院了,祝願患者和家人能夠健康快樂。」鄭麗麗說。抗「疫」路上,他們團結一心
「我比任何時候都激動,這場疫情讓我感到自己身處在一個如此溫暖而又有力量的團隊中。」在年輕工作人員張安琪的眼中,這場疫情讓科室團隊變得更加團結、更加有力量。
病毒核酸檢測是一項團體性工作,需要很多同事通力合作,領取防護物資、精心準備採樣試子、試劑製備、核酸檢測、廢棄物高壓滅菌等,每一項都不敢有絲毫馬虎。為了儘快提供結果,所有檢測人員都不斷突破身體的極限,從開始的幾十個樣本到一百多,甚至一天兩到三個批次,最多一天完成三百多人份的檢測。在這個過程中,實驗室全體人員沒有一人叫苦。
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攻破一個個難題。護目鏡很容易起霧,主任陳雙峰便多方查找資料,找到了辦法:在護目鏡內側倒上碘伏,形成一層碘伏膜。考慮到女同事夜間上班不安全,還要照顧孩子,副主任劉偉便帶領男同事主動承擔夜間加急樣本的檢測任務,一度累到嗓子沙啞。在實驗室負壓的情況下,戴口罩時間長了會有氧氣不足的感覺,護目鏡及口罩的系帶也會壓得耳朵疼,每次摘下口罩,臉上會留下深深的勒痕,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特殊的「軍功章」。
眾志成城,便無堅不摧。「我們都相信,春天的到來一定能夠送走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迎來燦爛的曙光,我們一定會繼續堅守崗位,爭取早日戰勝這次疫情。」市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的所有工作人員們共同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