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韓對比研究顯示:中國高中生打算上大學的比例最高

2020-12-15 澎湃新聞
編者按:如今,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紛紛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對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的學習進行比較,發現各國高中生在線學習的異同,可以為高中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提供參考。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美國、日本、韓國的研究機構,於2019年9月-11月開展「網際網路時代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學習比較研究」,探討網際網路時代各國高中生學習發生的變化,重點對各國高中生在線學習進行對比研究。

這項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對4個國家用同樣的問卷同步實施調查,分別有3903名中國高中生、1521名美國高中生、2204名日本高中生和1618名韓國高中生完成了調查問卷。其中,中國高中生來自北京、廣州、成都、大連、合肥、西安等6城市的24所中學。

今日,課題組在《中國青年報》發布《中美日韓高中生在線學習比較研究報告》。在網際網路時代,高中生的學習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對於在線教育帶來的挑戰應該如何應對?報告通過翔實的對比數據,給我們帶來觀察和思考。

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習意識是決定學習的根本因素。學習意識包括學習目標如何、對自己學習能力是否有信心、習慣使用何種學習方法、是否具有主動性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美日韓高中生在線學習比較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高中生畢業後打算上大學的比例最高(88.0%),比排在第二位的美國高中生高5.5個百分點。66.5%的中國高中生認為自己「擅長學習」,排在第二位,比美國高中生低8個百分點。在學習態度方面,中國高中生最具獨立性,最守規矩,但中國高中生在主動性、動手體驗、人際交流方面有待提升。

中國高中生打算上大學的比例最高

報告顯示,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畢業後的打算,均以上大學為主。中國高中生畢業後打算上大學的比例最高,為88.0%,其次是美國高中生,為82.5%。

高中畢業後打算工作的中國高中生比例最低,僅為2.8%;韓國高中生畢業後打算工作的比例最高,為6.6%。此外,對高中畢業後的打算尚不清楚的韓國高中生最多,為13.3%。

報告顯示,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中,美國高中生對自己綜合成績的評價最高,72.4%的美國高中生認為自己的綜合成績在班級居中等以上。認為自己綜合成績在中等以上的中國高中生有43.7%。中國高中生對自己綜合成績的評價不如美國,但好於日韓高中生。

對自己綜合成績的評價與高中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指對自己能否學習出色的主觀判斷——編者注)密切相關。報告顯示,74.5%的美國高中生認為自己「擅長學習」,91.1%認為「我的能力不比別人差」,均高於其他三國高中生。中國高中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僅次於美國高中生,66.5%的中國高中生認為自己「擅長學習」,86.9%認為「我的能力不比別人差」。日本高中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最低。

研究表明,增強高中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有助於促進他們發揮學習主動性,更好地運用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業成績。在網際網路學習環境下,學習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不容忽視,需要進一步加以培養和提高。

中國高中生最具獨立性,也最守規矩

各國高中生都習慣採用什麼樣的學習策略?報告顯示,中國高中生習慣使用拓展閱讀策略的比例高於他國高中生。美國高中生習慣使用歸納總結、預習、交流探討、訂計劃目標、複習策略的比例高於他國。韓國高中生使用「題海」策略的比例高於另外3個國家。

研究指出,學習策略有助於高中生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效果。從本次調查的數據看,中國高中生在使用多種學習策略的主動性方面均有待加強。

調查顯示,在四個國家中,中國高中生「遇到不明白的事喜歡自己思考、查詢」的比例最高,為81.5%。中國高中生「自己的事儘量自己做」 的比例也最高,為90.0%。這些數據表明,中國高中生在做事情上最具獨立性,喜歡自己去思考、探究,弄清楚不明白的事。另外,中國高中生最守規矩,92.9%的人表示「我能遵守規定」。

調查還發現,美國高中生做事的主動性更多一些,更喜歡挑戰,也更喜歡親自動手及體驗。84.5%的美國高中生表示「別人不說,我也能夠主動做事」,80.2%「不斷挑戰新事物」,84.5%「喜歡自己觀察、親自做實驗」,90.5%「喜歡體驗各種事」。中國高中生緊隨其後,比例較美國高中生稍低,但均遠高於日韓高中生。

同時,美國高中生最喜歡與人交流,表示「喜歡和各種人交流」的美國高中生為76.4%,韓國高中生次之,中國高中生居第三,日本高中生這一比例最低。同時,美國高中生最能在交流中保持獨立性,表示「我容易受他人意見的影響」的比例最低(44.1%),韓國高中生這一比例最高(74.6%),日本和中國高中生居中。

四國高中生調查:中國高中生在線學習態度最積極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線學習成為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教育信息化在推進教育現代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技術手段推動著教育的變革,教育環境、教育供給、教育治理和人才培養模式都在其影響下向著內涵式發展的方向演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美日韓高中生在線學習比較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比起美日韓三國高中生,中國高中生對在線學習的態度最積極。對於在線學習,中國高中生期待較多的五個方面分別是:高品質的課程(69.1%)、使用方法的輔導(58.1%)、可以集中精力的環境(55.7%)、配合個性的學習內容(55.2%)和提供內容豐富的課程(54.6%)。

中國高中生在線學習態度最積極

在線學習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和協商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態度的作用很關鍵。在一些高中生積極進行在線學習的同時,也有部分高中生由於對在線學習存在各種擔憂,或學習需求無法被滿足等原因,對在線學習的利用率偏低。

報告顯示,四國高中生多數對在線學習持積極態度,中國高中生表現尤為突出。87.1%的中國高中生同意「在線學習很重要」的說法,91.2%的中國高中生同意「在線學習很有趣」的說法,比例均高於其他三國。

對在線學習特點的認知,中國高中生的態度同樣也是最積極的。94.2%的中國高中生同意「在線學習能拓展知識面」的說法,86.8%的中國高中生認為「在線學習可以聽到一流老師的課」,91.2%的中國高中生同意「在線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很方便」,88.1%的中國高中生認同「在線學習易於自主學習」,85.9%的中國高中生認同「在線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關於使用在線學習的主要理由,報告顯示,中國高中生選擇較多的5項是:補習課堂內容、擴充知識、為了考試、對課內課程的提高或延展和興趣學習,選擇率超過或接近半數。與其他三國相比,中國高中生為了興趣使用在線學習的比例較高。

至於不使用在線學習的原因,報告顯示,中國高中生選擇較多的5項是:沒有時間、無法集中精力、不擅長網上學習、不了解有什麼樣的資源和學習效果不好。四國高中生相比,中國和美國高中生對「沒有時間」的選擇率最高,反映出高中生學習負擔較重的現實。

研究同時發現,很多學生在線學習時,感覺網絡上五花八門的信息雖然能帶來多元化的感官刺激,但是長時間面對屏幕上的連結、圖片、彈幕,也容易使他們分心,從而陷入信息迷航的狀態。在線學習存在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具有離散性、學習過程具有隨意性,學習時間也常常不夠連續。面對這種不同於課堂與學校的學習方式,成年人要注意培養青少年科學的知識觀,加強對青少年在線學習策略和技能的指導,促進青少年進行深度在線學習,提高在線學習的效果。

要為在線學習者提供有用的、高品質的課程

在線學習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報告顯示,使用在線學習的中國高中生,對在線學習條件期待較多的五個方面分別是:高品質的課程(69.1%)、使用方法的輔導(58.1%)、可以集中精力的環境(55.7%)、配合個性的學習內容(55.2%)和提供內容豐富的課程(54.6%)。與其他三國比較而言,中國高中生多數選項的選擇率都偏高。這表明中國高中生對在線學習有積極的期盼,同時也從一個側面看到我國在線教育還存在不足。

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在線學習在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同時,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挑戰。對在線學習有什麼擔憂?報告顯示,四國利用在線學習的高中生都有相似的擔憂,視力下降、對網絡的依賴和不去努力自己解決問題等3個選項,在各國高中生的選擇率中均排前五。

對在線課程的理解和掌握進行比較發現,經常「能夠理解和掌握在線學習的課程內容」的中國高中生為34.9%,排第三,比例低於日本高中生(50.9%)和美國高中生(41.1%)。研究認為,在線課程是否易於理解和掌握可能反映了課程設計、平臺設計上的差異,也可能與高中生自身的在線學習策略有關。

在課程質量方面,研究指出,要為在線學習者提供有用的、高品質的課程,需要對青少年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學習評價因素等進行研究,結合青少年易於接納的特點,多學科合作,構建適合不同圈層青少年的高品質課程體系。此外,還要注意整合在線課程資源,使青少年共享優質在線學習資源,使已有課程資源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在個性化學習方面,一些在線學習平臺會通過「算法」技術,動態地向青少年推送個性化的在線學習內容,雖然解決了在線學習資源同質化的問題,但也易使青少年陷入「信息繭房」的束縛。教育工作者、技術行業專家、青少年權益保護者等需多方聯手,提供個性化服務,突破「信息繭房」的束縛,為青少年定製個性化學習路徑與內容。

大數據的學習平臺為青少年提供了靈活的學習環境和海量的學習資源,但青少年還需要來自家長和老師的支持、來自同伴的互助等。如何通過平臺技術將在線學習支持服務的各方納入這個體系中,如何將政策、資金、師資、技術、人力等多方面的力量整合起來,如何將自主開發和共建共享結合起來,如何從人員、資源、活動、評價等方面給予系統性的支持,這些還是未來需要進一步探討的話題。

四國高中生在線學習行為比較:中國學生注意力最集中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在高中生的學習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於網際網路的學習模式也越來越豐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美日韓高中生在線學習比較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與學習有關的網絡使用上,中國高中生使用較多的是查詢學習資料、看新聞和看書。比起美日韓三國高中生,中國高中生在線學習時的注意力最好,但主動性有待提高。

中國高中生使用付費在線課程比例最高

報告顯示,與學習有關的網絡使用上,中國高中生使用較多的是查詢學習資料(71.2%)、看新聞(57.9%)、看(聽)書(50.3%)、收集大學信息(45.7%)、諮詢學習問題(41.1%)。在利用網絡課程、開展學習討論、使用網上題庫及測試功能等方面的比例較低。

美國高中生在學習中使用網際網路的情況最為普遍,尤其是在網上和老師同學交流學習問題、利用視頻網站學習以及收看課程這三項,使用率均接近八成,遠超其他三個國家。此外,日本高中生上網收集想報考大學信息(70.8%)的比例為四國中最高,凸顯出日本高中對學生生涯規劃發展的重視。韓國高中生上網看課外補習學校(班)的課程視頻、做網上的題庫、網上接受家教等一對一輔導的比例為四國中最高,利用網絡參與課外補習的情況更為普遍。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及人工智慧的進一步發展,青少年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在線學習作為智慧教育的一種形式,開始得到廣大青少年的青睞,在線課程由此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報告顯示,中國高中生在線學習(這裡特指在線課程,即利用網絡上的各種課程資源進行學習——編者注)使用率居第三,為58.3%,較美國高中生和韓國高中生分別低14.5和14.1個百分點。

關於在線學習的時間,報告顯示,64.9%的中國高中生每周進行在線學習1-5小時。每周在線學習超過5小時的中國高中生為20.2%,排第二,僅次於韓國(21.4%)。關於在線學習的場所,各國高中生進行在線學習的首選場所是自己的房間,中國、美國和韓國高中生這一比例均超過八成,日本有近七成。

調查還發現,中國高中生使用付費在線課程的比例最高,達84.5%,韓國高中生這一比例為74.9%,日本高中生為44.8%,美國高中生為27.5%。報告指出,中國高中生使用付費在線課程的比例高,或許反映出能滿足中國高中生需要的優質、免費的在線課程資源不足,迫使他們不得不付費購買在線課程。

在線學習的資源獲取方面,自己上網搜索是中日韓三國高中生了解在線學習資源的首要途徑,老師推薦是美國高中生了解在線學習資源的首要途徑。

中國高中生在線學習時注意力最好,但主動性不夠

在線學習中的自我管理是影響課程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報告顯示,中國高中生在線學習時的注意力管理最好,有四成中國高中生經常「在線學習時,能夠集中注意力」,高於其他三國高中生。

關於在線學習的學習策略,32.4%的中國高中生經常「為提高在線學習的效果,進行各種嘗試」,排第二位,比例低於美國高中生(40.0%)。

在線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各國高中生習慣採取的策略有所不同。當在線學習中遇到問題時,28.8%的中國高中生經常會向線上老師提問或在網上討論時提出,高於其他三國高中生。經常會向周圍的同學朋友請教的美國高中生比例最高,有49.7%,中國高中生次之,為30.5%,日本和韓國高中生分別只有21.1%和20.5%。研究指出,教師支持因素在中國高中生的在線學習中更為重要,而同學朋友支持在美國高中生的在線學習中更為重要。在線學習中的師生交互、生生交互能夠提升高中生在線學習的參與感,應進一步予以鼓勵和支持。

此外,有52.9%的中國高中生在線學習遇到困難時,經常或有時會擱置不管,比例高於其他三國高中生。研究認為,這說明中國高中生在線學習中的探究意識不足,主動性仍有待提升。中國高中生在做事、使用學習策略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方面不如美國高中生,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仍應作為我國學校和家庭教育中的一項重點任務。

該如何促進中國高中生的在線學習效果?課題組認為,在線學習過程中,師生、生生都可能存在很大的時空分離。在線學習的青少年很有可能是「一個人在戰鬥」,能否主動獲取學習資源、充分發揮學習自覺性、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自主分配學習時間,都是對在線學習者的考驗,也會直接影響到在線學習的效果。應該通過培養獨立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能感、增強學習自主性等方式,來提升青少年在線學習的參與度。

作為在線用戶的青少年,要形成信息素養和技能,養成健康的在線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克服注意力不集中、信息過載、對網絡過度依賴等問題,在終身學習的時代,更好地享受網際網路時代的學習紅利。成年人在引導青少年在線學習時,也要關注學習習慣的培養,尤其要注意培養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幫助青少年形成善於自我管理的學習風格。

(原題為《中美日韓對比研究顯示:中國高中生打算上大學的比例最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設計學的國際交流盛宴 中美日韓四國專家線上研討
    論壇現場紅網時刻長沙12月24日訊(通訊員 陳德山 朱元福 記者 賀衛玲)近日,中美日韓設計學國際高峰論壇暨「創意設計及應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議在湖南師範大學工程與設計學院舉行。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背景下,論壇以線上線下聯動方式舉行。
  • 日韓博弈或為中美貿易戰縮影?
    作者:螳螂 來源:開盤叮叮2020年,是風起雲湧的一年,除了疫情之外,中美貿易戰就是國際局勢的絕對主題。在主角整裝待發之前,日韓則先來了一場貿易戰預演。在日韓貿易戰中,作為弱勢方的韓國成功逆襲日本,這對於同樣處於弱勢方的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留學生比例排名
    留學生比例指學校2018-2019學年學歷留學生佔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學歷留學生)總數的比例。排名對象:納入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高校(不含藝術類高校),本榜單展示了留學生比例排名全國百強的學校。以下是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之留學生比例排名百強:
  • CBNData發布線上東南亞&日韓爆款零食系列研究
    近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了《2017年中國線上零食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CBNData《報告》基於阿里巴巴消費大數據,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間的線上零食消費,全方位洞察中國線上零食行業發展趨勢和消費特徵,助力企業商業決策。本文將就中國線上東南亞及日韓進口爆款零食展開解析。
  •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傾盡所有,卻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表面上看,他們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實際上,他們是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了孩子身上,他們期待孩子成長為自己心中理想的「優秀精英」。這個期待的存在讓他們試圖控制孩子的一切,他們不計成本地讓孩子在自己設計好的路途中絲毫不差地走下去,他們要求孩子必須金榜題名、必須事業有成、必須結婚生子,只有這樣,孩子才對得起自己毫無保留的愛,否則就是不懂事、不孝順。
  • 每經午時丨香港高中生申請內地大學比例創新高,多所TOP20高校為港...
    每經編輯:周宇翔1丨香港高中生申請內地大學比例創新高,TOP20高校多數為港生敞開大門據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教育留學交流中心6月16日公布,3993名香港文憑試考生報名申請到內地升讀大學這一計劃開始於2012年,截至今年,參與文憑試收生計劃的內地高等院校已增加至122所,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內地TOP20高校。
  • 「中國先生」傅高義,帶著對中美關係的憂思走了
    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訃告:「我們非常悲傷地宣布我們的前主任傅高義 (Ezra F. Vogel)教授(1930~2020年)去世。傅高義教授曾在1973~1975年和1995-1999年擔任中心主任。他是我們中心真正的守護者(a true champion of our center),一位博學的學者,一個很好的朋友。
  • 新研究顯示汙水處理前後 元素比例失衡影響水環境
    新研究顯示汙水處理前後 元素比例失衡影響水環境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曦 通訊員張華)湖泊富營養化和有害藻華頻繁暴發,成為當前全球範圍面臨的重大水環境問題。其原因是人為活動加劇造成的氮、磷向水體過量輸入,並在氣候變暖等因素誘導下愈發難以控制。
  • 中美俄坦克最高時速對比:美68公裡,俄65公裡,中國是多少?
    目前的坦克不管是自己的鑄造還是購買別的國家的坦克,坦克的發展都已經到達了三代坦克的進程,既然談論速度,那就老三樣中美俄三國進行對比,美國最讓全世界熟知的的坦克無疑是M1型坦克
  • 中美科技實力大對比,看完你吃驚嗎?
    最近這段時間,中美兩國科技界的成果都很多。中國和美國就好像賽道上你爭我奪的兩匹賽馬:美國發射火星探測器,我國也發射;美國發射龍飛船,我們也發射嫦娥五號,還附加個 1 萬米深潛器;美國弄出個「懸鈴木」量子計算機,我們也緊跟著做出「九章」量子計算機,還附加一個中國環流器二號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
  • 中美俄三國衛星總數對比,俄羅斯135顆,美國600顆,中國有多少?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也紛紛展開了太空領域的研究,航天事業應然而生。探索太空不僅僅是尋找未知,對於地球上人類的現有生活也著不小的幫助。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廣泛運用的導航系統,就需要通過向太空中發射人造衛星,運用雷達和衛星系統技術來實現精準定位。
  • 中美韓5G網速對比:韓國600兆,美國1000兆,中國網速多快?
    公開信息顯示,全球已經有52個國家和地區開始商用5G網絡,尤其是一些歐洲人口小國,它們5G網絡的進度要高於其他國家!但要說目最具實力的5G國家,當屬中美韓三個國家了,5G基站的建設速度領跑全球市場!
  • 全美五星高中生直接進入發展聯盟,NBA這次打算不再慣著NCAA
    全美五星高中生直接進入發展聯盟,NBA這次打算不再慣著NCAA
  • 「重點論文推薦」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中美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
    巴黎協定框架下,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提出了2050中長期低碳發展戰略,很多國家提出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習近平主席2020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也首次向國際社會承諾中國努力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但同時,煤炭在全球能源生產消費中碳排放的比重依然居高不下,尤其是對中美兩國來說,煤炭仍是重要的一次能源。
  • 框架理論視角下對中美貿易爭端報導的比較
    關鍵詞:框架理論 LDA主題模型 中美貿易爭端 人民網 華盛頓郵報 在2018年的這場貿易爭端中,中美兩國不僅投入大量政治、經濟、外交資源進行博弈,同時也使用了大量媒體資源為自己贏得輿論優勢。人民網和華盛頓郵報網站是中美兩國國家級的新聞網站,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通過對比兩大新聞網站上以「中美貿易(U.S.
  • 血型和新冠:O最不易感,A重症比例最高
    susceptibility(ABO血型系統和新冠易感性關係),並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論文數據顯示O型血新冠易感性最低。論文採樣了武漢和深圳兩地的三所醫院新冠患者數據(如圖),並比對本地血型人口比例,計算出不同血型的OR值(感染人群和未感染人群的比值)。其中武漢金銀潭醫院1775名患者中,A型血的易感OR值和疾病致死OR值都最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的數據顯示,AB型血的易感OR值最高,但是這兩所醫院樣本數量相對比較少,分別是206人和285人,參考性相對較低。
  • 日本研究報告:中國自然科學年均論文數量全球第一,超美國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的報導指出,科學論文產出數量是顯示一國研發活躍程度的最基本指標。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此前也曾發布報告指出,中國的論文數量超過了美國,而這次的統計數據基於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的數量。
  • 日韓民眾為何排斥中國抗疫成績?唯美崇美心理作祟
    結果顯示在對中國抗疫評價上,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認為中國抗疫工作比美國做得好,只有美國、臺灣地區、日本和韓國的調查對象認為美國做得比中國好。尤其是日韓的結果與官方認知反差頗出人意料。其實,日韓民眾在此次疫情防控理念和抗疫舉措上,對中國不太認可甚至排斥,是基於主客觀及內外多層次的誘因使然。首先,自我意識上喜歡小政府。
  • 共同社:解密文件顯示日本曾試圖阻止中美建交
    據《參考消息》報導,日本共同社稱,10月30日解密的外交文件顯示
  • 日本大學普及率 在世界上水平如何
    一、日本大學的入學率 數據來源自日本的比較權威的媒體——日本《讀賣新聞》,日本文部科學省當地時間8月8日公布的2019年度學校基本調查速報顯示,2019年的大學入學率達到53.7%,創歷史新高,比上一年度提高0.4個百分點,連續四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