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魚頭上為什麼長「燈籠」,擬餌又是如何發光的?

2020-12-12 大科普

在地球形成伊始至今的五十多億年裡,地球上無數的生命一代又一代更迭,生命不斷進化、生命與生命之間互相競爭、淘汰。試想早在中古紀元的地球 ,整個地表上還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也正是充沛的水源和豐厚的陽光照射,讓地球上孕育出了如此豐富多彩的生命。

我們都知道,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著述推測,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祖先最早應該都是從海裡發跡的。但即便如今,海中依舊存在著形形色色我們所不知曉的生物。越往海的深處探尋,我們就越能感知到生命的奇美。

如今,廣闊的大海仍有我們人類無法探知到的部分。但是在這些無法探知的地段,許多深海生物卻在極高的水壓下毫無壓力地暢遊。這些深海生物並沒有選擇往能夠在陸地上生存的方向進化,而是選擇繼續留在不見天日的海底生存,它們有些依舊保留著原始生物的特徵與習性,並在海底穩定的生態圈中默不作聲地盤踞。

鮟鱇魚是什麼魚?

了解美食的人或許有所聽聞,"海中鵝肝"——就是鮟鱇魚的肝。而我們今天要提到的鮟鱇魚就是一種還算比較廣為人知的深海魚。就算沒有品嘗過鮟鱇魚的肝,相信不少人在玩一些魚類生態圈題材的古早小遊戲時,也都對鮟鱇魚有著一定的了解——鮟鱇魚的面相醜陋,擁有凸起的眼睛和猙獰的牙齒,而鮟鱇魚頭頂上的一盞小燈籠,則是鮟鱇魚最大的特徵之一。

老頭魚、蛤蟆魚、醜婆,等等人們的俗稱,都是專門為鮟鱇魚"定製"的。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面相醜陋的鮟鱇魚一向沒有好印象,但鮟鱇魚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也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鮟鱇魚的確可以算得上一些人餐桌上的美味珍饈,雖然面相醜陋,但鮟鱇魚卻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死宅魚":作為一條近海底層魚類,鮟鱇魚平常的確不如其他魚類好動善動。因為常年棲居在海底,鮟鱇魚長了一身的懶肉,它的皮膚鬆弛柔軟、全身上下沒有一粒鱗片。

鮟鱇魚雖然外貌長得奇醜無比,但它的運動機能是十分落後的,對於很多海底生物來說,平時不好動的鮟鱇魚基本對它們構不成任何威脅。鮟鱇魚的日常便是在海底潛伏著一動不動,而當偶爾需要移動的時候,它也只能利用自己短小的前鰭、撐起自己笨重的身體努力在海底爬行。

很多人這時候就想問了,既然鮟鱇魚這麼不好動,卻又是名副其實的肉食性魚類,那它究竟應該怎樣覓食呢?這裡就說到我們今天的重點了——鮟鱇魚雖然是一條不進行追獵的死宅魚,但死宅有死宅謀生的辦法,鮟鱇魚一般不進行主動捕獵,而是等待獵物"送貨上門"。

鮟鱇魚頭上的燈籠有什麼用?

說完鮟鱇魚大體的特徵之後,我們要說的就是它頭頂那一盞獨特的小燈籠了。物種的基因在數萬上億年的進化中,根據自然條件選擇了最適合某一物種、能夠讓物種在自然界順利生存下去的發展軌跡。而鮟鱇魚為了適應海底這巨大的水壓,以及自己根本不適合捕獵的軀體,也進化發展出了一套十分適合自己的捕獵方式。

一言以蔽之,鮟鱇魚頭頂的小燈籠就是它的捕獵工具。

我們在釣魚的時候,通常都會使用魚竿等釣具,而在魚鉤的尖端,我們會把一些魚餌穿在上面、投入水中,等待飢餓的魚兒吃食上鉤。眾所周知地,很多魚類是無法辨別食物中究竟是否暗藏"陷阱"的,對魚鉤上的魚餌是如此,對鮟鱇魚頭頂上的燈籠更是如此。

鮟鱇魚頭頂的"燈籠",簡單來說就是鮟鱇魚用於捕食的誘餌。這種東西在學術界有個學名叫"擬餌",意思就是假的誘餌。雖然鮟鱇魚頭頂的擬餌對深海的一些小魚小蝦沒有什麼獵食方面的誘惑性,但在深海,許多小型的蝦類和魚類是存在趨光性的。

而鮟鱇魚則好巧不巧,進化出了這一盞可以發光的小燈籠。鮟鱇魚因為身體太過厚重、又生活在水壓巨大的近海底層,所以一般不會有太多諸如捕獵之類的運動,取而代之的是,鮟鱇魚平時利用兩隻前鰭刨開沙土、將自己埋進近海底層的土壤中,以此來隱藏身形。

在完全隱蔽了之後,鮟鱇魚頭上的燈籠則單獨吊在外面。通過與一種特別的微生物互相配合,鮟鱇魚的擬餌就可以自行"發光",起到引誘小魚小蝦的作用。在擬餌引誘獵物的同時,鮟鱇魚也不會放鬆警惕,雖然悄無聲息地埋進了土壤裡隱蔽起來,但是鮟鱇魚會使用觀察著周圍的動靜,不漏掉一條能夠被捕捉的獵物。

鮟鱇魚的擬餌是如何發光的?

不同的鮟鱇魚有著不同的擬餌,有的鮟鱇魚的擬餌或許不會發光,這些擬餌有長有短、有大有小,但無一例外的是,所有鮟鱇魚的擬餌都是用來為鮟鱇魚提供捕獵技巧的。

而鮟鱇魚頭頂的擬餌事實上與真正的"頭頂"還要有一點差別,這條釣竿一樣的擬餌其實是鮟鱇魚的一條前背鰭。鮟鱇魚身上雖然沒有一片魚鱗,但背鰭的功能還是十分完備的。在長時間的生存以及進化中,鮟鱇魚從無數根背鰭中選擇了最靠近嘴巴的一條,進化成了如今能夠發光的釣竿,也就是這條擬餌了。

鮟鱇魚的擬餌通常都有著特殊的構造。一些擬餌無法發光的鮟鱇魚,也會靈活地利用擺動擬餌來吸引小魚以及其他獵物的注意。而鮟鱇魚的擬餌能發光的原因主要是,擬餌的內部存在特殊的腺細胞,鮟鱇魚能夠通過腺體分泌發光素,使得擬餌內部寄居的微生物與氧發生反應,從而產生微弱的光亮。

即便是微弱的光亮,也足以為鮟鱇魚提供捕獵小魚的條件了。生活在黑暗海底世界中的鮟鱇魚雖然沒有靈動的捕獵機能,但僅憑這一條小燈籠,也供這麼一條死宅魚吃上一輩子了。通過擬餌的發光、晃動來捕獵小型魚蝦,再抓住時機張開"血盆大口",就能夠順利地將獵物吸入口中、飽餐一頓。

順帶一提,擁有此種成熟捕獵技巧的鮟鱇魚基本都是雌魚,雌性鮟鱇魚擁有強壯的軀體和鋒利的牙齒,而與之相對的,雄性鮟鱇魚並不具有這樣顯著的特點。在通常情況下,能夠使用擬餌對獵物進行誘捕的,通常都是雌性鮟鱇魚。

而相對來說體型嬌小、微不足道的雄魚,一般只能通過寄生在雌性鮟鱇魚的身體上進行基本的生存。雖然長相醜陋,但鮟鱇魚著實是如今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相關焦點

  • 方舟:在深海裡打著燈籠的鮟鱇魚,一眼就能看到它
    鮟鱇魚鮟鱇魚也被稱為燈籠魚,通常生活在很深很暗的海洋裡。鮟鱇魚的頭上有一個類似燈籠的發光體,所以在深海中我們一眼就能看到它。它打著燈籠吸引一些具有趨光性的生物,然後進行捕食,但是同時它也是其他大型生物的食物。
  • 鮟鱇魚:魚類中的奇葩上門女婿,論吃軟飯的能力,本魚就沒服過誰
    在很多關於深海的影視動畫中,許多情況下一定會有一條頭頂掛著小燈籠,優哉遊哉遊泳的小魚,俗稱燈籠魚,這類燈籠魚的學名就叫做「鮟鱇魚」,普遍遍布於各大洋中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底水域中,是一類全球性魚種。它們一般整體呈現菸灰色到深咖啡色,有很大的頭部和鐮刀一樣的嘴唇,長有銳利、亞克力一樣的牙。某些品種的鮟鱇魚體型十分巨大可以長到1米多。普通的的品種大約0.4米左右。它們肥胖的軀幹沒有魚鱗,有著不光滑的皮膚表面。乍看有點像蟾蜍似的,因此大連人還稱呼它們叫「蛤蟆魚」。
  • 揭秘:深海裡生存的安康魚,漁民究竟是如何把它們捕撈上來的
    3、安康魚頭頂上會發光的器官,發光原理是什麼?生存在深海中的安康魚,究竟是如何捕撈上來的?最主要的是雄安康魚的體重僅為雌安康魚的幾千分之一,據華盛頓大學Burke 博物館的館長、鮟鱇魚專家Ted Pietsch表示,雌性安康魚也許要比雄性長60倍,重50萬倍。
  • 「雄鮟鱇魚」動物界最強軟飯王
    軟飯硬吃之王曹達華一、動物界最強軟飯王你們好,我是條雄鮟鱇魚,我是小白臉、軟飯王!對的,我就是這麼不要臉,沒辦法,誰叫我長得太弱小了。當我們在海底遇到合適的雌性鮟鱇魚,我們就會上前咬住她的身體,然後接下來的時間裡,我的嘴巴會慢慢退化,皮膚也慢慢和雌鮟鱇魚的融合,最後成為寄生在雌鮟鱇魚身上。以後我們就共為一體,我們從雌鮟鱇魚身上汲取營養,我們的作用就是作為雌魚的小丁丁,在需要繁殖時產生精子和卵子結合,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0≤
  • 一直找不到的雄性鮟鱇魚,竟然在雌魚的身上,而且已經融為一體
    在深海之中,有著一種相貌醜陋、總愛打著一個燈籠的魚,我們叫它鮟鱇魚。因為鮟鱇魚的外貌實在是過於隨意,以至於它在人類社會頗具知名度,特別是在涉及到海洋的科幻或動畫作品之中,如果沒有鮟鱇魚的出現,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 雌性鮟鱇魚:同時被8個「軟飯男」寄生是什麼體驗?
    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今天的主角——鮟鱇魚身上。鮟鱇魚,圖片來源 Flickr我是你對醜的所有想像當生活在幽深而黑暗的海底時,總有些生物開始在長相上放縱自己。鮟鱇(ān kāng)魚——一種可以競爭「地球最醜生物」榜單之王的選手,就這樣猝不及防闖入我們的視線。
  • 動物界的奇葩交配行為,雄性鮟鱇魚為了交配,主動變成雌性的睪丸
    鮟鱇魚是什麼魚?大家或許有點陌生,但說到燈籠魚,大家應該就有印象了。沒錯,鮟鱇魚就是燈籠魚,它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爬俯在海底利用頭頂的小燈籠進行「釣魚執法」。但是你知道鮟鱇魚是如何交配的嗎?雄性鮟鱇魚為什麼要主動成雌性的睪丸?
  • 鮟鱇魚只有雌魚嗎?
    鮟鱇魚屬於屬硬骨魚類,鮟鱇目、鮟鱇科。是一種生活在深海中的魚類,它們身體前段肥大扁平呈圓盤形,後端細長呈圓柱形,好像樂器琵琶的形狀,所以在有些地區鮟鱇魚又被叫做琵琶魚。鮟鱇魚頭頂有一根特化的「魚竿」,魚竿末端有肉質凸起,鮟鱇魚就靠著這根魚竿引誘小魚小蝦來到自己的嘴邊,然後把貪吃的小魚小蝦一口吞下。由於生活在黑暗的深海,大部分鮟鱇魚的釣餌都會發光。利用小魚小蝦的驅光天性,即使在深海,鮟鱇魚的日子相對來說過得還是很滋潤的。由於鮟鱇魚生活在深海中,它們行動又比較遲緩,所以雌雄鮟鱇魚約會戀愛也成了難題。
  • 鮟鱇魚,人們都說這是最醜的魚,我看未必!
    其實也要體諒人家……海裡面黑不溜秋的誰能看見誰啊…大家不都隨便長長……嚇到你只是無意別那麼嫌棄人家啦……人家有好多形態各異的親戚呢……鮟鱇魚的親戚好吧,當我沒說……其實,他們的小baby還是挺可愛的話不多說,上圖!
  • 鮟鱇魚都很醜?人家活在深海的時候明明是小仙女!
    鮟鱇是我從小就從書上讀到的一類魚,對它的印象可能主要是大大的嘴巴、奇怪的長相,還有像提燈一樣的發光器官。在此之前,人們的這些深海魚類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依靠捕撈上來的死亡個體,科學家們從這些標本中鑑定出了超過160個鮟鱇魚物種,而關於它們的視頻記錄真的還很少。
  • 路亞擬餌的五大使用原則,你知道幾個
    擬餌的類型很多,選擇咱先不說,這讓很多的路亞釣友感到很迷茫,很糾結 ,不知從何下手。了解其根本,擬餌的使用不再是難事,擬餌的使用基本上就包括以下五點。一、擬餌的大小使用原則:路小魚用小餌,大魚用大餌。這點不難理解吧?
  • 《創造與魔法》鮟鱇魚怎麼得 鮟鱇魚屬性分享
    創造與魔法鮟鱇魚獲取方法 金槍魚:24,珍珠:12,海帶:19,東星... 創造與魔法鮟鱇魚該怎麼獲取,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不是很清楚,那麼具體的獲取方式有哪些呢,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具體的刷新點分享。
  • 《創造與魔法》鮟鱇魚在哪釣 鮟鱇魚位置介紹
    導 讀 創造與魔法鮟鱇魚在哪釣?
  • 圖解路亞長型軟蟲擬餌的底層攻略技法
    鱸魚一直是深受世界路亞族迷們所喜愛的垂釣魚種之一,在臺灣、一些擬餌專用池與私人野塘均可釣穫,其中就屬暖暖水庫鯉魚潭水庫與石門水庫難度最高
  • 《方舟生存進化》鮟鱇魚怎麼馴 鮟鱇魚馴養方法介紹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中的鮟鱇魚需要將其擊暈,然後餵其常規飼料或者肉。下面就為各位玩家介紹下馴服鮟鱇魚的具體方法。
  • 鮟鱇魚怎麼做美味呢?廚師長教你技巧,做出來特別給力
    鮟鱇魚只要是新鮮的,千萬不要去除魚皮,鮟鱇魚的魚皮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吃起來有黏糯的感覺,特別過癮。而且鮟鱇魚帶皮燉製以後,晾涼後會凝結成凍,這個比豬皮凍還要美味的魚凍,是海邊非常有名的一道名菜。去除鮟鱇魚的魚鰓,把鮟鱇魚斬剁成大小均勻的塊。焯燙鮟鱇魚:鍋中添水把洗淨的鮟鱇魚入沸水鍋中焯燙一下,燙至鮟鱇魚魚肉變色,表皮綻開即可撈出洗淨備用。燉製鮟鱇魚:鍋中入油爆香蔥姜蒜和大料,入郫縣豆瓣醬小火炒出紅油,烹料酒、下白糖綜合一下醬香味,然後添湯。把鮟鱇魚和魚肚入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加一品鮮醬油調一下湯汁的顏色,蓋蓋燜制湯濃。
  • 最近手工製作「發光燈籠」火了,好玩又簡單,連班主任都說漂亮!
    最近手工製作「發光燈籠」火了,好玩又簡單,連班主任都說漂亮!最近網上超級流行自己動手做各種的物品,除了最後的效果十分驚豔眾人之外,就連過程也是超級有意思和好玩,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享一個讓人人都能學會的「發光燈籠」,可以送朋友送閨蜜,更重要的是這份心意也是十分難得,所以別猶豫了,最後的成品效果可以說是誰看了都會喜歡的哦。
  • 海洋裡的鮟鱇魚,長相雖然醜陋嚇人,但端上飯桌的它鮮嫩肥美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人不可貌相"這句話吧,也知道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輕易以一個人的外表就判斷出一個人的能力如何,可是你們知道嗎,其實這個道理不僅僅可以用在人的身上,放在動物的身上也是同樣適用的。當然,雖然鮟鱇魚的樣子確實不是很能讓人接受,但它們的美味程度卻跟樣子是完全成反比的。一般情況下不建議錯過。但是我們看到的和平常吃到的鮟鱇魚為什麼基本上都是雌性鮟鱇魚呢?,並且我們在市場也只能夠買到雌性鮟鱇魚,想要買上一條雄性鮟鱇魚那可基本是不可能的。對於這種現象,你是不是會提出疑問:難道是雄魚不好吃?
  • 《荒野大鏢客2》擬餌釣魚有什麼技巧 擬餌釣魚技巧分享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擬餌釣不到魚怎麼辦呢?很多小夥伴發現用擬餌釣不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