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年,達文西接受法國國王弗朗西斯的邀請前往法國創作,他隨身帶上了自己最鍾愛的畫作《蒙娜麗莎》當作禮物,兩年後,達文西在法國安然離世。《蒙娜麗莎》這幅驚世名作從此就留在了法國,法國人將這幅畫視為國寶。
二戰來臨時,為了從德國納粹的魔爪中搶救出《蒙娜麗莎》,法國人真是費盡了心思。即便如此,《蒙娜麗莎》還是差點被希特勒搶走,幸運的是,納粹最終沒有得逞。但整個二戰期間,至少11000幅名畫被納粹掠走,其中很多直到今天還沒有被追回。
1933年,希特勒剛剛上臺,嗅覺敏銳的法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雅克就察覺出戰爭的氣息,他積極聯繫法國其他博物館的館長,一起醞釀出了一個藝術品轉移計劃。
他們計劃在戰爭爆發之前,將巴黎各大博物館中的藏品分散運輸到法國中部、西部地區的鄉村,這些地方較為隱蔽,不太可能遭受炮火的侵擾,是藝術品絕佳的避難所。
1939年,歐洲大地已經是硝煙四起,轉移藝術品迫在眉睫,視藝術為生命的法國人,開始將六年前的計劃付諸實踐。第一批轉移的藝術品中就有曠世傑作《蒙娜麗莎》。
1939年8月26日的凌晨,趁著熹微的天色,一輛墨綠色的卡車裝載包裝嚴密的《蒙娜麗莎》悄悄駛出了巴黎。在裝車之前,羅浮宮的館員對《蒙娜麗莎》進行嚴密的打包。
先是在畫框左邊標記紅點,以防和仿製品混淆,然後用天鵝絨層層包裹起來,放在一個特製的畫框中固定,在裝入雙層白楊木盒子中,確保畫作在運輸過程中不受損傷。
經過10小時的跋涉,《蒙娜麗莎》終於來到了它的「戰時避難地」香波堡。法國人剛剛安頓好《蒙娜麗莎》沒幾天,德國在9月1日突襲波蘭,二戰爆發了。
戰火已經快要燒到法國,巴黎的博物館長們頓時緊張起來,他們不敢停歇,以最快的速度加緊運輸藝術品。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內,巴黎的各大博物館將5446箱藝術品分為51個車隊、199輛卡車,晝夜不停地運到法國中西部11個修道院和古堡中。
除了香波堡外,東方藝術品被藏在了雪夫寧堡,埃及藝術品藏在了克託林堡,羅馬和希臘藝術品則被藏在了瓦隆賽堡。法國政府要求參與此事的人員一定要保密,絕不能向外界洩露。
實際上,在法國對德宣戰後,原來對外開放旅遊的香波堡,就暫時關閉了。香波堡的主管皮埃爾儘可能地保持室內溼度與溫度,讓畫作免受腐蝕。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火災,他甚至指揮城堡的工作人員修築了兩條水渠,要是起火了可以在第一時間取水撲滅。
納粹佔領法國後,一直在尋找這些珍貴的藝術品。但相關人員都逃往英國或藏了起來,讓納粹無從著手。不過,德國人還是打聽到這些藝術品被運到法國其他省的消息。
但是,當時希特勒對藝術品興趣不大,沒有特意去尋找,他相信德國和法國終將成為一體。1942年,希特勒的心思終於變了,他向維希政府施壓,要求將藏在鄉村古堡中的藝術品運回巴黎,視作德法兩國間的「藝術交流」。
法國人很清楚,這種交流肯定是有去無回的,他們一邊找各種理由推脫交涉,一邊將藝術品轉移到更為隱蔽的地方。德國人開始派出密探四下打聽,想把這些藝術品據為己有。
1944年,《蒙娜麗莎》藏身於香波堡的消息終於走漏了出去。德軍抓捕50名香波堡的百姓作為人質,要求皮埃爾交出《蒙娜麗莎》。實際上,《蒙娜麗莎》那時已經不在香波堡了,被轉移到了洛克修道院。所以,德軍什麼也沒有拿到。
法國人早有預感,德國人肯定會千萬百計尋找《蒙娜麗莎》,因此早就轉移了出去。不過,因為洛克修道院的環境過於陰冷潮溼,很多畫都長了黴斑,《蒙娜麗莎》再次被轉移到了蒙託邦的安格爾博物館,這是一個位於法國西南部的小型博物館。
德軍在香波堡撲了空並不意味著他們停下收集法國藝術品的腳步,沒過多久,德國人就打聽到很多巴黎藝術品被運到法國其他省的消息。好在此時納粹已經快要失敗了,再也無暇去顧及藝術品,總算讓《蒙娜麗莎》逃過了一劫。
1945年,《蒙娜麗莎》結束了「逃亡」的生活,回歸羅浮宮,其他一些被德國人掠奪走的公共藏品和私人收藏也逐漸收回。在法國人的努力下,這些珍貴的藝術品順利的躲過了戰爭的劫難,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