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15年的職業生涯,歷史巨星多爾夫·謝伊斯取得的榮譽絲毫不比現在的聯盟明星差。
6次入選NBA最佳陣容,13次出戰全明星賽,1次獲得NBA總冠軍。從第一次在聯盟出戰到職業生涯最後一刻,一共得到18438分和11256個籃板。多爾夫在聯盟的出場次數最多,高達1059次比賽。1973年,多爾夫入選美國籃球名人堂,他的名字被永遠地刻在聯盟的歷史上。
從NBA進入大眾視野以來,多爾夫的風格是聯盟很特殊的一道風景線。作為一個投手,他的打球技術很兇狠,不懼怕身體拼搶。他的技術將兇狠和技術相結合,面對大個子球員或是幾個後衛夾擊防守,多爾夫能夠著身體條件迅速切出。如果對方打戰術配合,那麼他也能用細膩的技術來運球傳球,與隊友配合很默契。
很年輕的時候,多爾夫已經志在更高的舞臺。16歲進入紐約大學,一直都是以學校籃球隊員的身份去往城市的各大比賽,是紐約大學一名明星隊員。代表家鄉球隊與聖母大學交戰,社區的所有學生都非常關注這一場比賽,當時雙方球隊抓住商機售票,結果沒到最後一天票就賣完了,到了一票難求的地步。如果放到現在,那就是風靡網絡的紅人級別。
1948年,多爾夫從紐約大學光榮畢業,很快就被邀請到錫拉丘茲民族隊。本來,多爾夫是被三成黑鷹隊選中,他也對黑鷹隊的高薪水感到很滿意,很快就去到了NBL。但是,多爾夫還沒等到更多的發揮空間,外界就不斷揭露黑鷹隊背後金主虛空的消息,後來黑鷹真的破產了,
黑鷹隊拖累了多爾夫一段時間,因此浪費了很多機會。幸運的是,多爾夫的實力被其他的球隊看中,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因為錫拉丘茲民族隊擁有第一順位的選秀權,迅速相中多爾夫,至此,多爾夫也踏上了前往錫拉丘茲之路。
當年,錫拉丘茲的當家球星是艾爾·科威,雖然他個人能力夠強,但是少了一位好搭檔,很強以一己之力拖動整個團體前進。而錫拉丘茲籤下多爾夫,正好解了燃眉之急。兩個人碰面,互相搭檔為球隊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初來乍到的多爾夫經驗不足,他在黑鷹隊也沒能學到推搡、攻擊、躲閃等專業的技能,而關於這些技術,科威可以當多爾夫的老師。
專業的老將球員是年輕新秀的教練,原本在賽場上有點「軟」的多爾夫,在科威的手下學會來了如何在恰當的時機強硬起來。作為一名後衛,他需要的是既能得分又能放手的能力,如果少了侵略性,那麼就會缺失核心競爭力。
試想一下,有靈巧技巧的球員,學會了強硬的技術技巧,該有多強?2米03的身高,多爾夫與生具備強悍的身體條件,學習用肘技巧之後,他很快就成為聯盟中的佼佼者。新秀賽級,多爾夫的成績比黑鷹隊時期提升很多,場均12.8分,為球隊那些了40勝23負的成績。緊接著,錫拉丘茲完成了一次水平三級跳,1949年從NBL的球場併入BAA,後來又改為NBA。自此,多爾夫就成為聯盟中最炙手可熱的球星之一,錫拉丘茲民族隊與紐約、波士頓等隊伍,共同被列為東部分區戰隊。
實際上,多爾夫在NBA的第一賽季就是他個人的第二個賽季,所以他真的能被稱為聯盟的開山元老,是美國籃球競技的奠基者。
1951年,聯盟舉辦了第一次全明星盛會,多爾夫就是東部球隊的首發前鋒。砍下15分之後再拿下14個籃板,有驕人的成績。後來,多爾夫連續12年都進入了全明星陣容,退役的時候,他還有兩外兩項他人無法超越的記錄——罰籃嘗試和進球次數最多的明星球員。再其他方面,多爾夫也是聯盟的領軍人物。
不過,這位巨星在NBA的榮譽之路並不好走,儘管個人成績足夠出色,但是他所在的隊伍卻讓他有生不逢時的感覺。1957-1964年,多爾夫效力球隊8個賽季,有很多好機會能夠衝向冠軍。不巧的是,當時的波士頓凱爾特人的統治時期,8個賽季拿下了7個冠軍。第一次在1955年奪冠,錫拉丘茲就再也沒能延續傳奇,隨後4年東部大戰,3次被凱爾特人斬於馬下。
來到職業生涯的第14個賽季,多爾夫走到了暮年時期。其他隊伍崛起,更多後浪推翻前浪,而且多爾夫下巴受傷,只能出戰56場比賽,場均得分下滑。球隊將名字改成了76人,在1963-64賽季進入季後賽,然而在首輪就被淘汰。多爾夫選擇退役。
雖然多爾夫拿下了很多榮譽,但他的職業生涯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從沒得到過MVP。1956-57賽季,多爾夫的發揮非常出色,22分13籃板的成績,是最接近MVP的一份成績,而且他當時在MVP的競爭中排名第二,有很大的希望能拿下獎盃。
但是,這個賽季的NBA人才濟濟,鮑勃·庫西、比爾·拉塞爾、威爾特·張伯倫等球星都處在巔峰時期,強強對抗,多爾夫沒能拿到一次MVP獎盃,一直陪跑。
早在聯盟建立的初期,籃球運動正處於一個過渡時期,多爾夫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時間長的球隊,他們的戰術配合都已經成型了,多延續老式的技術風格。後來,聯盟的風氣不斷變換,各個球隊的秋風向現代技術風格過渡,而多爾夫就是最早踏入轉變風波的球星。
初創歲月,多爾夫雖然是前鋒,但是經常走到不同的位置做配合,是不是就客串中鋒,在禁區裡移動走位,重新定義了內線的遊戲規則。當時,很多球隊都推崇單手投籃的動作,但是他一支延續傳統,堅持雙手投籃,而且雙手投籃的動作成為了他的標誌。
整個職業生涯,多爾夫只效力了一支球隊,把所有的榮譽都永遠留在了他的城市。
很多年輕的球迷不認識多爾夫,不了解他打籃球的職業歷程。其實,多爾夫不只是最佳球員,他還是最佳教練。在退役之後,多爾夫沒有想其他隊友那樣過上安逸的生活,甚至是轉行做其他工作。他留在76人擔任教練,把自己對籃球的理想和激情都傾注在年輕的新秀身上,76人的發展少不了多爾夫的一份功勞。
1965-66賽季,多爾夫為76人掌舵,率領球隊取得55勝25負的好成績。憑藉著這份成績單,聯盟授予他「年度最佳教練」的稱號。除了為76人效力,多爾夫還接觸了不同的球隊,在1970-71賽季,他在布法羅勇士曾做過短時間的教練。
後來,多爾夫被NBA邀請成為工作人員。當時的聯盟節目裡,觀眾能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轉播比賽,或是坐在演播室為接下來的比賽作分析,也常常坐在觀眾席上關注著整場比賽。遲暮之年,多爾夫把自己不盡的熱情再次投入到NBA中,繼續燃燒心中的夢想。多爾夫以對籃球充沛的熱情和卓越的追求,重新定義了NBA。
這就是巨星在歷史長河中永不消逝的原因。最佳球員+最佳教練,日復一日為聯盟效力,多爾夫不僅為聯盟建立了輝煌的成就,更為籃球界留下了更珍貴的情感和精神。時任NBA的總裁亞當·蕭華,公開直言多爾夫是聯盟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鄧芬芳,更多體育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