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惠特克是個特殊的鋼琴家——他出生於2001年4月,還不到19歲,卻已經有過世界巡演的經歷;更為特殊的是,他是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但他的雙手卻依然可以在琴鍵上快速翻飛,彈出流暢的爵士樂。如果你聽過惠特克的演奏,你會發現,他不僅是在彈奏音樂,他更像是和音樂一起玩耍。在他的演奏中,旋律流暢曲折,和弦獨具匠心,偶爾還會來點電光火石間的即興演奏,他仿佛在88個鍵上表演雜耍,讓聽眾心跳加速。
馬修·惠特克
前不久,他第一次參加美國紐奧良爵士音樂節,那可謂一場爵士樂愛好者的盛宴。這讓惠特克非常開心:「這是爵士樂起源的地方,我能來真是太棒了。」不過,面對那樣的大場面,他還是有點緊張:「說實話,我有點緊張,不過一旦開始彈琴,我感覺好極了。」
彈奏時,惠特克脫掉鞋子,光著腳感受鋼琴下面的踏板,他把頭轉向人群,感受到觀眾的熱情。一曲終了,他純熟的技巧引來爵士樂迷的一陣熱烈歡呼。
惠特克是個音樂天才,但也曾是個不幸的孩子。他家住美國新澤西州哈肯薩克,出生時只有6個月大,是個體重還不到2斤的早產兒,還遭遇了多種併發症,其中就包括導致他失明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當時,醫生告訴惠特克的父母,這孩子活下來的機率只有50%。
惠特克幸運地活了下來,此後,他還接受了11次手術,只為恢復視力。不幸的是,這些手術都沒有成功,兩年後,父母實在不忍讓兒子再受折磨,他們選擇了放棄,但這也意味著惠特克要永遠生活在黑暗之中。醫生告訴他們,惠特克可能在學說話、走路方面都有問題,畢竟正常孩子可以觀察和模仿,而他什麼也看不見。
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卻為他打開了一扇窗。為了引導兒子,惠特克的父母給他買了很多可以發出聲音的玩具,聽到聲響後,小惠特克會朝著那個方向爬過去,到發出聲音的東西面前感受音樂的旋律。惠特克3歲生日那年,爺爺送給他一架電子琴,沒過多久,家人發現,惠特克竟然可以用雙手彈奏《小星星》的旋律,可從來沒人教過他。
父母想給惠特克請個音樂老師,卻遭到了很多人的拒絕。「他們要麼說,『他年齡太小』,要麼就說『我不知道怎麼教盲童。』」惠特克的父親摩西說。
惠特克的父母
最終,一個叫戴利亞·賽卡西的女鋼琴家答應見惠特克一面。賽卡西是紐約一家專為視力障礙患者開設的音樂學校的校長,見到惠特克後,她演奏了一曲,惠特克跟著彈了出來。「她又彈了一曲,馬修也模仿了出來,她答應收下馬修。」就這樣,5歲的惠特克成了學校裡最小的學生。
賽卡西也很快發現了惠特克的天賦,有一天她走進琴房,發現惠特克竟然在演奏一部本該由五個人共同演奏的五重奏,他用的是自己改編的方式,在那一架鋼琴上同時演奏出了五部分的旋律。
惠特克與恩師賽卡西
從此,憑藉天賦與努力,惠特克很快在這一行出了名。9歲時,他得到美國爵士樂基金會的資金支持,參加了曼哈頓音樂學院的爵士樂預科課程。從11歲起,他就開始在許多國家巡演。
2017年,他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音樂專輯,前往一些歐洲、中東和亞洲國家巡演,還前往華盛頓甘迺迪中心的主音樂廳和卡內基音樂廳進行演奏。甚至有神經學家曾研究惠特克的大腦,想知道他為何如此天才。惠特克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我愛音樂。」在鋼琴前,他全心全意沉浸在歡樂中,從古典樂彈到碧昂絲,他還為這些音樂賦予一些個人即興,讓它們更具「惠特克風格」。
他最新的一張專輯是去年9月發行的《現在請聽》,有音樂評論家稱,他一個人彈出了六手聯彈的感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