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炮擊英國海軍「紫石英號」事件之謎與炮艦外交的終結

2020-12-22 飛花逐月大帝

自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的「復仇女神號」軍艦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失敗的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進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時期。

《南京條約》中一條就是外國軍艦可以在中國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自此,西方列強的軍艦可以隨意的進出中國的領海和內河,而且肆無忌憚的耀武揚威,隨便在軍艦上架門大炮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

這也是一個令每一個中國人屈辱的時代。

但這個時代隨著長江上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聲炮響成為了歷史!

1949年毛澤東發表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宣告將於1949年內渡江南進解放全中國,並以「農夫和蛇」的故事告誡全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不要憐惜蛇一樣的惡人,「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

任命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5人組成總前委,領導組織渡江戰役。

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從左至右)

當時,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和中國共產黨代表團經過半個月談判,在北平擬訂了國內和平協定,於4月15日送達南京政府,等待它在4月20日以前做出答覆。

但國民政府方面卻拒絕籤字,並提出了劃江而治的妄想,自然遭到了拒絕,和平談判徹底破裂,毛澤東主席與朱德總司令隨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的第二野戰軍和陳毅、粟裕、譚震林等領導的第三野戰軍,決定於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二十一日,在西起九江東北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五百餘公裡的戰線上,強渡長江。

作為渡江戰役的主力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也準備好了於20日午夜在長江鎮江段發起渡江作戰。

作為戰略預備隊的第二野戰軍,主要任務就是防止美軍介入解放軍的渡江作戰。

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總前委發布公告,禁止一切無關人員進入交戰區域,要求1949年4月20日前外國艦船撤離長江水域。

公告發布後,本來躍躍欲試的美國驅逐艦卻靜悄悄地駛離了南京,而且沒有出現對解放軍進行任何的挑釁行為,不知道美軍為什麼這麼乖,難道真的是老人家說的「紙老虎」嗎?

渡江戰役開始前,炮兵指揮官通過炮隊鏡和望遠鏡觀察敵情

「紙老虎」美國人走了,誰知道英國人卻大搖大擺地來了,難道英國人認為自己是「真老虎」?

4月20日上午,長江上的濃霧剛剛散去,準備渡江的解放軍部隊發現英國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護衛艦正在向解放軍渡江陣地方向駛來。

那麼,紫石英號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呢?

原來,二戰期間,國民政府與英政府於1943年籤訂了《中英新約》,廢除了包括內河航行權在內的一些英國在華特權,又廢除對其他列強的甄別政策,只對美國有特別優待(這也是美國驅逐艦為什麼會在南京的原因)。

1945年在長江上的美國軍艦「納什維爾」號

只對大哥優待,不管小弟的訴求,英國人自然深為不滿,一直尋找機會重奪在華的內河航行權,繼續在中國人民面前彰顯大英帝國的威力。

隨著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勝利,英國方面要求國民政府賦予其在上海至南京段長江江面上的航行權,並在南京長期停泊一艘皇家海軍護衛艦或驅逐艦,理由是中國國內局勢動蕩,他們要保護大英帝國在中國的利益。

長江巡邏艦隊的美國水兵

英國人的要求讓國民政府喜出望外,因為這樣可以挾洋自重,對解放軍是一種威懾。因此,國民政府同意了英國在長江通航的要求,但要求英國軍艦每次計劃進入長江之前必須將細節通知南京方面。

於是,從1948年11月開始,上海至南京的長江上又出現了懸掛米字旗的英國軍艦。這些軍艦一個月換一次崗,始終在南京港保持停泊一艘英國軍艦。

這次,本來是輪到澳大利亞的護衛艦「漁港」號來替換停泊在南京的英國軍艦「伴侶」號,但考慮到解放軍會渡江,澳大利亞方面打了退堂鼓,英國人則決定由停在香港的「紫石英」號來南京接替「伴侶」號。

這個決定,雖然使「紫石英」號挨了打,但也使其在歷史上出了大名,算因禍得福吧。

在長江上耀武揚威的紫石英號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裡可以認為英國人是有意的,他們有意忽略了一個重要警告:

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了一份名為《中共中央關於不承認蔣政府一切賣國協定的聲明》,明確表示「對於1946年1月10日以後,由國民黨單獨籤署的一切對外借款,一切喪權辱國條約以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協議諒解,與今後未經政治協商會議通過或未經本黨和其他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各黨派同意的一切同類外交談判,本黨現在和將來均不承認,並決不負擔任何義務。」

這個聲明實際上已經拒絕了外國在中國領水享有特別航行權的要求,而英國人對這項聲明不以為然,居然想要攜大英帝國的餘威來刷一下在中國的存在感。

從香港出發的「紫石英」號,在4月19日抵達了上海,簡單休整以後,就開始向南京方向駛去,並於20日上午進入了解放軍渡江水域。

按照中央的作戰命令,渡江戰役迫在眉睫,這個時候英國人來搗亂,解放軍自然不會客氣。

渡江前夕,針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解放軍制定的策略是,凡外國軍艦侵入我防區而不聽我警告的,可以立刻開炮射擊。

由於地勢因素,「紫石英」號所處的三江營水面是非常理想的登陸地區,是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的關鍵位置,「紫石英」號出現在這裡,直接威脅到了解放軍的渡江行動。

在發現英國軍艦以後,我軍隨即對其進行警告射擊,但「紫石英」號不但不聽從警告,反而將炮口以射擊姿態對準我軍陣地,並快速向我軍方向前進。

英國人的挑釁,自然激起了戰士們的憤怒。於是,解放軍陣地上的炮彈呼嘯著向「紫石英」號招呼而去,「紫石英」號隨即開炮還擊。

在炮戰中,英艦指揮臺與前主炮炮座及艦體其他部位多處中彈,操縱系統失靈,航向失控,重傷擱淺後成為解放軍炮火的活靶。

眼看就要被解放軍的炮火湮沒,「紫石英」號上慌忙掛起了表示投降的白旗,由於擔心解放軍因硝煙瀰漫看不到白旗,竟一連升起3面, 一面掛在主桅上,一面掛在後桅上。

解放軍看到英國人掛起了白旗,才停止炮擊。顯然,曾經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的艦隊沒有投降的習慣,不會預先準備白旗,那些標誌著投降的白旗是英國士兵睡覺的白色大床單。  這是中英作戰史上英國人第一次對中國軍隊打出白旗,揚眉吐氣吧!

這場炮戰中,解放軍僅有6人受傷,而「紫石英」號中陣亡19人、傷27人,其中艦長史耐基少校重傷,副艦長也負傷。

四艘英國軍艦分別從南京、上海和香港趕來救援。最先趕到的是從南京順流而下的「伴侶」號驅逐艦。

仗著火力猛,企圖拖動受創擱淺的「紫石英」號的「伴侶」號驅逐艦與解放軍炮兵進行了約兩個小時的激烈炮戰。激戰中,雙方互有傷亡,直到我軍大口徑火炮到位,擊毀了「伴侶」號兩個炮塔和艦橋。

彈痕累累、失去了戰鬥能力的「伴侶」號一看形勢不對,扔下「紫石英」號一路倉皇逃竄。

英驅逐艦「伴侶」號

此後,受傷的「伴侶」號與趕來增援的英國海軍的「倫敦」號重巡洋艦、駐上海的「黑天鵝」號護衛艦會合,「倫敦」號與「黑天鵝」號繼續開向戰區,試圖營救擱淺的「紫石英」號。

重巡洋艦「倫敦」號

途中,這兩艘英國軍艦與解放軍炮兵再次發生炮戰。

由於,「倫敦」號為重型巡洋艦,排水量近萬噸,裝備有8門8英寸艦炮,火力非常強大。8英寸,換算成公制單位就是203毫米,幾乎是我軍105炮的兩倍。

「黑天鵝」號護衛艦

炮擊中造成我軍68師202團團長鄧若波、參謀長王保哲中彈陣亡,團政委侯葵負傷,共傷亡40餘名解放軍戰士。

敵人的火力雖然很猛,但我軍也不是吃素的,混戰中,一發105榴彈擊中「倫敦」號的司令塔,艦長卡扎勒負傷,同在此艦上的英國遠東艦隊副司令白登中將的白色海軍制服也被炮火轟成了黑色的星條旗。

受到重創的英國艦隊見勢不妙,急急忙忙掉轉船頭,帶著累累彈痕逃往上海。

據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報》4月22日引自英國海軍當局發布的英艦傷亡情況:「紫石英」號死亡17人,重傷20人,60人泅水登岸後乘火車抵滬;「伴侶」號死亡10人,受傷12人;「倫敦」號死亡15人,受傷13人;「黑天鵝」號7人負傷。後來英國海軍當局又聲稱,另有103官兵「失蹤」。

傷痕累累的「倫敦」號

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英國就事件責任及「紫石英」號被扣的問題展開接觸和談判,但一直未有結果。1949年7月30日,「紫石英」號趁夜逃走,途中與人民解放軍炮兵再度交火。

7月31日,「紫石英」號逃出長江口,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英國的有關談判隨之終止。

「紫石英」號能夠順利逃跑是有原因的,據說老人家後來在接見英國人時說,我們是有意放「紫石英」號走的,否則,受重傷的「紫石英」號想順順噹噹的逃跑,比登天還難。

據說,"紫石英號"逃到香港後,軍艦上的一隻名叫"西蒙"的貓還獲得了迪金獎章。為什麼要授予這隻貓獎章呢?原來,"紫石英"號被困長江時,大量繁殖的老鼠幾乎佔領了「紫石英」號,這些老鼠見啥吃啥,啃壞設備,損壞糧食,都是靠"西蒙"勇敢的抓老鼠才使艦上的士兵堅持到最後。"西蒙"在炮戰中還受了傷,差一點歸西。侵略者歸侵略者,作為動物的貓,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戴勳章的「西蒙」

在整個「紫石英」號事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252人,英國海軍死45人、失蹤1人、傷93人,我軍的傷亡大部分都是準備渡江的步兵,炮兵反而傷亡很小。另外,「紫石英」號在出逃途中還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在「紫石英」號事件發生後,使得英國國內譁然一片。前任英國首相邱吉爾知聞後,異常憤怒,叫囂著派遣航母到遠東對中國實行武力報復。

但此時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是日落西山了,一些頭腦清醒的英國人,制止了邱吉爾的偏激。

中國方面,我軍就英國軍艦侵入中國內河長江,炮擊人民解放軍的暴行一事發表聲明,嚴正抗議英國軍艦這種幹涉行徑和暴行,要求英國政府承認錯誤並進行賠償,外國的「軍艦、軍用飛機、陸戰隊等項武裝力量,迅速撤離中國的領水、領海、領空。」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壓力下,英國則選擇了後退。英國駐華大使在南京公開表示:英國政府已經決定不再向解放軍控制的水域派遣任何軍艦,並從上海撤出其他的軍艦。

至此,炮擊「紫石英」號事件結束,這也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第一次用大炮打跑了外國軍艦。

這次事件表明了即將建立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捍衛國家主權的堅定決心和強大勇氣,也標誌著英國等列強在中國「炮艦外交」的最後終結。

炮擊「紫石英」號事件雖然結束,但究竟是誰先開的第一炮則成了一個謎團。究竟是解放軍還是英國人先開的第一炮,雙方各執一詞,都說是對方先開的炮。

倫敦號

不管結局如何,失去的原委還是要弄清楚的。和英國人發生炮擊的部隊,正是陶勇任軍長的第三野戰軍23軍。於是上級追查誰先開炮的時候,自然就找到了陶勇頭上。三野領導先找葉飛了解到底誰先開的炮,葉飛自然要找陶勇。這兩個老夥計配合是相當默契,一個問誰先開的炮,一個回答我的團長都犧牲了,你說誰先開的炮?還查啥查。葉飛順勢就說,那就是英國人先開的炮!那當然!陶勇自然是心領神會。

▲英國軍艦「紫石英」號

晚8時,三野的電報送到北京香山雙清別墅站在地圖前的毛澤東手裡。毛澤東說:「妨礙我軍渡江的外艦,不管是誰的,都可以炮擊!」(這句話霸氣,大讚!)由此可以看出,先有葉飛順口回答英國軍艦先開炮,後葉飛與陶勇隨即定下「攻守同盟」,一致宣稱是英國軍艦先開炮,此後宣傳根據兩人的回答稱是英國軍艦先開火,英國認定是解放軍先開火,在後來幾十年中誰先開炮成為一樁公案,直到葉飛將軍著書《葉飛回憶錄》中才披露解開了誰先開炮的謎團 — —炮兵排長梁學成擅自開炮。

葉飛上將

原來,二炮長梁學成。他聽見軍艦上「咣當」響了一聲,以為是軍艦開炮了,可能是軍艦鐵錨撞擊艦舷板發出的巨響,便自作主張地開了一炮 。  也可能是由於當時過於緊張,將英艦上受放錨鏈的巨大的咣當一聲撞擊聲誤當成炮聲,不用再看什麼火光,彈著點,便一聲令下「放!」2炮三炮手聞聲手動,差不多是條件反射式的下意識的一拉拉火索,第一發炮彈出膛。(老梁是個大英雄!敢於對敵人打第一炮!這一炮,也改變了中國人在外國列強面前的屈辱歷史,人民永遠記著你!找不到梁學成英雄的照片,哪位有提供一下,謝謝啦!)

事後,首先開炮的梁學成被關了5天禁閉,還得了個「梁前委」的雅號。

後來,毛主席對陶勇說你"那麼喜歡打軍艦,就去海軍吧",陶勇後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司令。

1949年9月21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宣告:「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1950年1月5日,英國更是在西方國家中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說過一句名言:「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解放軍的打炮打破了英國人重拾昨日榮光的夢想,這個以炮艦外交橫行世界的「日不落」帝國,終於也品嘗到了被大炮轟擊的痛苦。

英國人能夠首先和中國建交,長江上的第一炮功不可沒啊。

炮擊「紫石英」號已經過去整整71年了,但它的借鑑意義依然存在,因為依然有一些對我國心懷叵測的域外國家的軍艦時不時的來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

今天重溫炮擊「紫石英」號事件,就是想給它們提個醒,悠著點兒。

相關焦點

  • 紫石英號事件:國民黨軍居然和解放軍聯合炮擊英艦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即將橫渡長江之際,發生了一件轟動國際的事件:在長江中遊弋的英國軍艦「紫石英」號與長江北岸的人民解放軍炮兵展開炮戰,「紫石英」號遭受重創,3艘英艦先後趕來救援,也被擊傷。長期以來,介紹1949年這場中英炮戰的文章大多語焉不詳,而且往往把各次炮戰彼此混同,使人難知真情。
  • 陶勇炮擊英國軍艦,邱吉爾揚言航母報復,主席:英國人道歉賠償
    上午8時半,當濃霧漸漸散去,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泰興以南七圩港的江面上,驚訝地發現一艘外國軍艦逆江而上,朝南京方向駛去。這艘外國軍艦上飄揚著米字旗,經辨認,是英國輕型護衛艦紫石英號。百萬解放軍待命攻克南京,而紫石英號在這時候駛往南京,當然很容易被視為以軍事行動支持搖搖欲墜的南京政府。
  • 英國有人想開炮艦到中國索賠
    穆雷所說「炮艦」,也可能是一種虛指。譬如,英國還真打算將艦載機還沒配齊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開到亞洲,準備將之用於與美、日聯合軍演,軍演地點甚至將設置到比較靠近中國的琉球群島附近。
  • 英國剛說派航母來亞太,結果又漏了水,咋成紫石英號了?
    前不久,有媒體報導,英國海軍明年年初準備向西太平洋地區派遣航母打擊群。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英國的航空母艦在還沒有開始行動的時候,就出現了一次意外事件。近日,我國社交媒體上流傳出了一段關於英國海軍「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的視頻。
  • 英國公知:應派炮艦逼中國賠錢!英軍有實力再來一次鴉片戰爭嗎?
    環球網6日報導稱,近日,一位名叫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 Murray)的右翼公知公開宣稱:英國政府應該為了新冠疫情給該國造成的損失而找中國索賠,並表示必要時可以向中國派出"炮艦"。而被英國海軍是視為寶貝的2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則輪流漏水……(視頻截圖)假設英國海軍果真不遠萬裡派遣艦隊來西太平洋"秀肌肉",那麼以目前英國海軍的戰備水平,甚至無法湊出一支完整的航母戰鬥群:45型驅逐艦目前只有2艘可用,即使放棄北約所有的海上義務,英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也只能湊上"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以及2艘45型驅逐艦、2~4艘23型護衛艦,而且即便如此,英國海軍還存在一個問題
  • 德國想重溫百年前的小炮艦外交?當年險些提前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
    另外,德國海軍軍官也會長期駐紮到澳大利亞軍艦上,作為同步措施。 僅僅派出一艘小小護衛艦,就能展示德國在大洋的軍事存在?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這個邏輯,但「小炮艦闖大洋」恰恰是德國海軍在19世紀-20世紀初慣用的海外殖民行為。當時的德國小炮艦,曾取得過不小成功,但也給歷史帶來不少風波。
  • 面對中國,英國航母沒有優勢可言,英國「炮艦時代」已經過去了
    面對中國,英國航母沒有優勢可言,英國「炮艦時代」已經過去了日本媒體12月5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報導,英國海軍最快2021年初派遣以「伊利沙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為核心的航空母艦打擊群到西太平洋,並作長期部署,預計將接受駐日美軍的支援
  • 2020年了,英國人還用皇家海軍嚇唬中國,忘了當年挨打的時候了?
    近日,英國"右翼公知"道格拉斯·穆雷就宣稱,"倫敦方面應該就新冠疫情給英國造成的損失找中國索賠",還表示必要時可向中國派出"炮艦"。 回想1949年,渡江戰役時只有岸炮和帆船的解放軍,都沒把長江上幾千噸的英國軍艦放在眼裡。
  • 叫囂重啟「炮艦外交」,英國將派女王號到南海,我國防部嚴厲警告
    ,向亞太海域派遣「女王」號航母戰鬥群,結合近段時間的國際局勢來分析,英海軍此舉明顯是來給美國海軍幫場子的。甚至不久前有一個英國公知叫囂重啟對華「炮艦外交」。  這可把中國網友們逗樂了,巴不得他們的「炮艦」趕緊過來,為什麼?「炮艦」可是能進博物館的,租給他們一片海灘當主題樂園,門票收入二八分帳,他們二,我們八,如此賺錢豈不美哉?更有網友說,你們趕緊來啊,中國人民還沒見過「東風快遞」被籤收的場面呢!
  • 甲午日本海軍近一半都是木頭殼子炮艦
    其中6艘是帆船木頭炮艦,分別是武藏,大和,天龍,海門,天城及葛城號。其中4艘炮艦是木頭殼子炮艦,分別是鳳翔,磐城,金剛和比睿號。其中4艘是商船臨時架上火炮改裝的所謂炮艦,分別是西京丸,山城丸,近江丸和相模丸號。其中2艘是鐵皮炮艦,分別是高雄號和愛巖號。刨掉以上所列軍艦,排水量在700噸以下的小型軍艦還有大島,摩耶,赤城,鳥海和2艘水雷艦。
  • 英國鬧了個大笑話,剛叫嚷「炮艦外交」,新航母就直接趴窩了
    第一軍情作者:君劍英國某些所謂的評論家,最近把「炮艦外交」的言論擺在了檯面上,成了網際網路上的一則笑話。但和這些「井底之蛙」相比,英國詹森政府的言行,居然也沒好到哪裡去。不久前日本媒體報導稱,詹森已經宣布將在明年向亞洲區域派遣英國新銳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這是一型排水量達到6萬噸級的大型航空母艦,且裝備從「美國表弟」那裡拿到的F-35B短距起降隱形戰鬥機,針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到亞太刷存在感的計劃,英國似乎信心滿滿,仿佛「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尚未消失殆盡。
  • 德軍小炮艦與甲午戰爭:救下高升號百名落水者,卻又炮轟清軍炮臺
    1900年大沽口之戰在甲午戰爭和庚子之變中,曾有一艘「德國雞貂號」活躍於史書中。這個「雞貂號」,在豐島海戰中曾救出上百名「高升」號落水清軍,在1900年又現身大沽口,被炮臺打傷。事實上,出現在甲午戰爭和大沽口之戰的「雞貂」號(SMS Iltis),是兩艘不同的德國炮艦。但在中國近代海戰史中,兩艘「雞貂」號炮艦都是重要事件的見證者。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第一艘「雞貂」號。
  • 大清末期的炮艦外交:6艘戰艦來家門口,巡洋艦隊懟回去
    【話說軍世】大清後期是中國近代百年屈辱的開端,其深層次原因還是封建體制導致的積貧積弱,和落後於時代造成的,不過其實在大清末期的炮艦外交上,還是有一些精彩「片段」的,只是被整體的衰敗中,這點精彩是在作用不大。
  • 商船改裝的炮艦為何能擊沉雪梨號巡洋艦,關鍵的魚雷是誰發射的?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九日黃昏,澳大利亞著名的「雪梨號」巡洋艦與德國的「鸕鷀號」炮艦在澳大利亞西部近海發生激戰,結果,兩艦同歸於盡。奇怪的是,在這次交戰中,澳大利亞「雪梨號」巡洋艦上的六百四十五名官兵全部陣亡,而德國「鸕鷀號」炮艦上的官兵卻得以逃生?!
  •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與哪些國家交過手,勝敗如何?
    從1950年10月19日,首批數十萬志願軍冒著炮火秘密入朝參戰,一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議籤訂》,前後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唱著這首戰歌開赴朝鮮戰場,開始長達歷時33個月之久的韓戰。
  • 英法突然都對航母重燃興趣,還幻想著「炮艦外交」?
    上個月,英國首相詹森在議會中曾表示,「伊莉莎白女王」號新型航母明年開始進行海外部署,其中就包括東亞海域。結合英法等歐洲國家官員近年來的表態,他們所指的東亞海域,其實主要就是南海與東海。但問題是,東亞國家自己的事情,自顧不暇的歐洲國家來湊什麼熱鬧呢?
  • 英國要用炮艦與制裁讓我國屈服,卻忘了英國海軍只剩六個球
    英國右翼分子道格拉斯·穆雷聲稱因為新冠疫情起源於中國,而中國又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保持經濟正常增長的國家,因此為了讓我國給英國造成的損失付出「代價」,英國必須把「制裁」和「炮艦」都排在檯面上。不願承認現實的破落貴族英國皇家海軍軍事實力如何?當今的英國皇家海軍早已不是二十世紀初那個如日中天的皇家海軍,也不是20世紀四五十年的那個雖太陽西垂但依舊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現在的大英帝國早已衰落,現如今的英國皇家海軍艦艇總噸位也只有可憐巴巴的48萬噸,比日本海上自衛隊還要少上一萬噸!
  • 清朝巡洋艦也曾遠赴英美,揚我軍威,進行「炮艦外交」
    「海圻號」是清政府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的大型巡洋艦,1889年夏正式服役。它體形大,航速快,火力強,成為中國海軍的主力艦。「海圻」一名出自劉伯溫的「砉然長鳴驚海圻」詩句。1911年4月11日,「海圻」號巡洋艦統領程璧光奉清廷命率本艦赴英參加英王喬治五世的加冕典禮。程璧光(1861-1918),廣東香山人。曾參加過甲午海戰,後加入興中會,投身革命。民國成立後,任北洋政府海軍總長。後南下支持孫中山的護法運動,1918年在廣州被暗殺。在遠航途中,傾心革命的程璧光下令讓清兵都剪掉辮子。
  • 馬克•蘭德勒:炮艦外交新時代來臨
    在網絡戰和無人機攻擊時代,這似乎很奇怪:美中之間競爭的最新前沿是一個熱帶海洋,開採豐富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氣的欲望已經在那兒引發了一場衝突,這場衝突有點像19世紀的炮艦外交。 歐巴馬政府於去年第一次進入變幻莫測的南中國海。當時在河內召開了一次氣氛緊張的亞洲國家會議,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會上宣布,美國將和越南、菲律賓及其他國家一道抵制北京稱霸南海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