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質趣談
龜蛇石為武當山正名
離石———方山交界處的北武當山是山西省的風景名勝區,海拔1900多米的花崗石孤峰上聳立著真武大殿。1400多級的臺階上,排布著萬神廟、靈官廟、玄天坊、南天門等道教匹配建築。
南武當山是北方尊神武當大帝坐鎮之處,坐落在湖北十堰市西。山西的武當山位於湖北之北,以五行排位,它在中原區北。而湖北已在中原的西南,從方位排列考慮,正宗的武當山應屬山西(下文簡稱湖北的武當山為南武當)。
北方大帝以龜蛇為神物,南武當有銅鑄龜蛇作鎮山之寶,而北武當則有天然巨石作龜蛇相鬥狀,坐落在絕頂之東北花崗巖山頂。武當真人得道前,道心不堅,受杵母「鐵杵磨針」的啟發,從此全身心投入修煉,終成正果。南武當有杵母磨針用的石井作證,而北武當近山頂有鐵杵磨針留下的道道擦痕。南北相比,北武當依據更具說服力。兩地仙人遺蹟相比,山西更天然,因此山西的武當山更真切。
南武當山在元宋時受朝廷重視,因此撥巨款大興土木修建,幾代主持助元、宋皇帝鞏固政權,奪取天下有功,被皇帝封為真人、天師,因此名聲大噪。若 無當時政府大力扶植,南武當山不會有此顯赫的地位。所以早期確立北方真武大帝封地在山西而非湖北武當也是有可能的。何況北武當山之北山頂更有漢建龍王廟。龍王負責治水,北方壬癸水,水是北卦的象徵,先有龍王廟,後蓋真武廟,兩者順理成章。
北武當山的龜蛇石,是古元古代花崗巖順構造裂隙風化剝蝕作用形成。左側較長石條被喻作蛇,其右圓盤形巨石被喻作龜,它們巧置絕頂東山梁上,形象突出顯眼,而被喻作北方神物。而磨杵石,則是花崗巖侵入後,晚期偉晶巖受應力作用彼此錯落滑動形成的地質構造遺蹟。
版權所有:山西地質博物館
地址:太原市濱河西路北段(省博物院北側)
聯繫電話:0351-406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