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天津出版傳媒集團發揮圖書出版專業優勢,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抓好主題出版,打造精品出版工程,做好文化扶貧工作,特別是近期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的新書,分享我國扶貧脫貧工作的一線經驗,展現扶貧脫貧工作的地域性成果,講述新時代鄉村扶貧奮鬥故事,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智慧力量。
專著提供理論、數據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進入新時代,當中國人民正以自己的熱情、智慧和汗水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的時候,究竟什麼是美好生活、怎樣才能實現美好生活、能實現什麼樣的美好生活等這些問題,是時代和人民賦予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論課題,而從理論上廓清美好生活的相關問題,也正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基礎性工作。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實現》,在梳理中西思想文化史、進行深度學理辨析的基礎上,給出了何為美好生活的公共理解。書中既描述了當代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現實訴求,又探討了制約美好生活實現的諸多因素,並從整個社會走向美好生活發展觀和個人創造幸福美好人生的角度,對如何實現美好生活提供了富於啟示的建議。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是以研究農村與農民問題為依託發展起來的專門性學術機構。天津人民出版社與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合作,將陸續出版《中國農村調查》系列叢書中的「中國農村調查·家戶調查類」和「中國農村調查·口述類·農村婦女類」兩個子系列各30捲圖書。其中,「中國農村調查·家戶調查類」已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增補項目、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該系列通過一手涉農數據,為國家決策提供支撐,同時也以此記錄農村社會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深度貧困縣高質量脫貧路徑研究──貴州省正安縣脫貧攻堅範式》,在深入正安縣各鄉鎮、街道調研的基礎上,提煉了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高質量精彩脫貧的正安脫貧攻堅範式,分享了我國扶貧脫貧工作的一線經驗,展現了我國扶貧脫貧工作的地域性成果。此外,該社還將推出「95後」新銳作家葛元利的新書《扶貧日記》,通過日記形式,從年輕人的視角,講述貴州畢節兩個貧困山村官房村、發科村的脫貧故事,呈現脫貧攻堅背景下貧困山村面貌的改變以及烙印在村民身上的時代變遷印記,讓讀者看見時代之下、山村之中一群人的奮鬥、抗爭與拼搏。
文學書寫時代、心靈
為了更好地記錄、書寫和謳歌新時代,中國作協與國務院扶貧辦共同開展了「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百花文藝出版社精選了其中6位著名作家創作的6部報告文學精品組成「向人民報告──中國脫貧攻堅報告文學叢書」,分享全國各地的脫貧攻堅成果,反映精準脫貧實現全面小康的中國奇蹟與人類壯舉。目前已出版《金銀灘》《春風染綠紅山下》《廢墟上的涅槃》,即將推出《山海閩東》《江山如此多嬌》《涼山熱土》。
其中,著眼於河北張北地區脫貧攻堅戰的《金銀灘》,由魯迅文學獎得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春雷創作。其以精準的個案為切入角度,選取張北地區的一個村落和一戶特殊人家,即習近平總書記曾走訪的徐海成一家,作為模板和縮影,通過他們在經濟上和精神深處的變化,特別是對徐海成內心世界的痛苦與堅定、猶豫與自信、失望與新生的展現,寫出了新時代中國農民的變化以及中國農村的變化,堪稱為偉大的中國脫貧攻堅戰留下一部真實、生動、震撼人心的家史。
聚焦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脫貧攻堅戰的《春風染綠紅山下》,由徐遲報告文學獎得主艾平創作。作者深入幫扶實踐,以一個個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辦的幹部以及鄉村致富帶頭人為敘事中心,見證這一偉大歷史進程,聲情並茂、溫暖感人,彰顯了赤峰人的時代精神與脫貧智慧。
展現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脫貧攻堅戰的《廢墟上的涅槃》,由魯迅文學獎得主次仁羅布創作。作者實地走訪,做了大量調研,以甘家寨災後的重建與搬遷等為敘述重點,全面反映脫貧攻堅的奮鬥歷程,展示了雲南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輝煌成果。細節與全景,溫度與人情,脫貧一線人員的責任與擔當,人民生活的滄桑巨變,在書中得到開闊且生動的具象呈現。
新蕾出版社即將出版的《追光少年》以中國田徑運動員李玉婷為創作原型,講述了體育天賦極高、懷揣田徑夢想的鄉村女孩張娟勇敢奔跑,終於找到自我、卸下包袱、成功圓夢的故事。該書展現了新時代鄉村少年的進取與拼搏精神,反映了當代扶貧不僅要扶物質,更要扶心理、扶精神、扶文化,給鄉村少年更多心理上的關愛與鼓勵,給予他們享有人生出彩機會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