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打出食用菌產業發展「組合拳」鋪就興農富民新路子

2020-12-17 騰訊網

我州打出食用菌產業發展「組合拳」

鋪就興農富民新路子

州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改革創新做強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打一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攻堅戰,徹底結束『草包莊稼』時代」。食用菌產業作為一個綠色、生態、可持續的朝陽產業,它投入產出比高、生產周期短、發展前景好,完全契合我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思路。今年8月3日召開的全州赤松茸羊肚菌產業發展培訓會上,州委書記郭鶴立要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積極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12月12日,州委書記郭鶴立在全州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暨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打一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攻堅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短短四個月時間,州委州政府密集出臺一系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措施,打出一套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的「組合拳」,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著力打造從育種、種植、加工、包裝到市場銷售為一體的全鏈條食用菌產業發展新格局。這是州委州政府著眼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根本舉措,也是近兩年集中精力推動的一項重點工作。那麼,這個對傳統種植結構、生產方式、經營模式帶來徹底革命的食用菌產業,其發展現狀如何?又怎樣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呢?來看記者從康樂縣食用菌種植一線發回的報導。

12月13日,記者走進康樂縣胭脂鎮大莊村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看到,即便在寒冷的冬季,香菇種植棚內依舊有數量可觀成品菇等待採摘。

今年以來,康樂縣根據州委州政府的產業發展政策,制定科學產業規劃,全方位宣傳和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對傳統種植結構、生產方式、經營模式、小農意識進行革新,成立了康樂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以甘肅千楓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流轉千畝土地,進行專業化、一體化香菇產業種植銷售,帶動周邊千餘名群眾致富奔小康。

康樂縣胭脂鎮大莊村村民妥麥來葉說:「在這裡正常上班一個月,大概能拿到2千元——3千元,而且家裡的事情、孩子都能照顧上的同時也能掙錢,我感覺比較好,我也比較輕鬆。」

甘肅千楓祥菌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玉鋒說:「咱們公司現在已正式投入生產了,日產菌棒六萬棒,還有一個基地日產兩萬棒,這一天的生產八萬棒到九萬棒之間,現在吸收勞動力一百二十多人,女勞動力每天的工資是一百元,男勞動力是一百二十元。現在園區大棚養菌棚計劃是一千座,生產棚五百座,園區到2021年建成後要吸納勞動力達到兩千人以上,公司下一步計劃是要滿足康樂縣市場需求,計劃再上一條生產線。」

據了解,康樂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項目建有菌棒加工及回收車間、原料庫房、養菌棚、生產棚、保鮮庫和基礎設施及附屬設施,每棚產量近兩萬斤,可收入十萬餘元,獲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康樂縣園區辦主任楊彥明說:「康樂縣按照州委州政府關於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思路,通過招商引資,政策扶持,群眾參與的方式,鼓勵支持群眾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康樂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也就是香菇產業園項目,該基地佔地1450畝,總投資2.58億元,該項目主要建設菌棒加工及回收車間、原料庫房、保鮮庫及其它配套設施,計劃建造養菌棚1000座,生產棚500座,現已建成養菌棚200座,生產棚280座。項目於2020年5月開工建設,計劃於2022年5月竣工,目前已建成菌棒加工車間及保鮮庫,其他配套設施正在抓緊建設。到2021年底,全縣的總體目標是達到生產棚7000座,年產香菇7000萬公斤,產值達到10億元規模。」

康樂縣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策略,引進優勢技術和資金加快農業產業調整,增強食用菌產業電子信息化、生產效率化、地區品牌化、銷售市場化能力,大力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做好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作用,採取規模化種植和千家萬戶種植相結合模式,形成食用菌全產業鏈化,全方位生產,實現生產、銷售一體化。

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今年以來,我州各縣市、各相關部門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積極發展食用菌產業,有效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順利開啟鄉村振興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在臨夏大地,產業結構調整的號角已然吹響,一畝菌菇抵得過十畝田園已成為老百姓的共識。小小食用菌,正託舉起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相關焦點

  • 甘肅省山丹縣全力扶持發展食用菌產業 種植面積達1114畝
    甘肅省山丹縣全力扶持發展食用菌產業 種植面積達1114畝發布時間:2020-12-22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今年,甘肅省山丹縣完善健全農業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產業,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全力扶持,通過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逐漸探索出一條發展食用菌產業增收致富新路子。
  • 青島市工信局打出"組合拳"推動汽車產業發展
    今年以來,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打出政策、營銷、服務等系列「組合拳」,助力企業復工達產,全市汽車產業逆勢上揚,1-10月汽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3%,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3.1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8.11%。
  • 沃野織錦繡 富民天地寬——慶城縣發展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紀實
    沃野織錦繡 富民天地寬 ——慶城縣發展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紀實 隴東報記者 李雲 時下,慶城縣的田野沃土間,處處顯露著豐收的景象。
  • 廣東:打出組合拳 引領產業正能量發展
    中國國際漫畫節組委會 供圖  堅持內容導向、出臺扶持政策、積極鼓勵創新、培養領軍人才、完善政策服務……從2016年4月1日起,廣東省實施國產網路遊戲屬地管理試點工作,在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及各級新聞出版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打出一套組合拳,不斷完善遊戲企業版號屬地管理試點的相關措施,助推遊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 記者走企業·聚焦高質量發展②丨破繭成蝶振翅飛 「十三五」期我州...
    「十三五」以來,我州立足州情、順應全局,按照「優先發展全域旅遊,有序開發清潔能源和優勢礦產,加快發展生態農牧、特色中藏醫藥和特色文化產業」的思路,深入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全力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和「6+1」現代工業體系,全州製造業和服務業均取得長足發展,並彰顯出深度融合特徵。
  • 遵義院士中心:食用菌團隊助力綏陽「靈芝」產業發展
    近年來,綏陽縣立足資源稟賦,借力科研團隊,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產業,尤其在遵義院士工作中心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製團隊的大力扶持下,綏陽縣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在鄭場鎮傘水村成功試種靈芝,有效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 一個省定貧困縣的特色產業扶貧富民之路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縣把特色產業扶貧作為頭號富民工程,在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遊和電商等產業上下功夫,走出一條產業高質量發展富民新路。2019年5月21日,該縣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貧困縣。
  • 百神廟鎮:打出扶貧組合拳
    百神廟鎮:打出扶貧組合拳 2020-12-14 10:56:58   來源:六安新聞網
  • 中國大地保險:創新扶貧「組合拳」,開闢扶貧新路子
    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工作帶來的衝擊,中國大地保險公司黨委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公司扶貧工作再提質、再加速,在決戰衝刺中走在前、做表率,通過創新扶貧「組合拳」,積極開闢新路子,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
  • 積石山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聞
    發展食用菌產業前景廣闊,合作社計劃投資1200多萬元,新建高效節能大棚30座及食用菌烘乾、冷藏等車間,打造食用菌全產業鏈,持續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發展產業是促進農村就業最好的選擇。2019年,州委、州政府在廣泛調研、深入論證、學習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全州範圍內打一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攻堅戰。
  • 浙江天台書記談縣域治理:神秀山水間闖富民發展路
    「我們在努力把資源利用好,延伸文旅產業鏈,打出文旅融合金名片。」如其所言,天台打出了三個「組合拳」——打造核心景區,從「門票經濟」走向「產業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從「賣資源」走向「賣風景」;打造特色品牌,從「同質化」走向「個性化」。
  • 9家中國食用菌30強企業入駐!領跑貴州食用菌產業
    9月10日,記者從省農村產業革命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中國食用菌30強企業已有9家落戶貴州,龍頭企業來黔築巢,為我省食用菌產業再添新動能。9家中國食用菌30強企業分別是:上海市: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山合菌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鹽城愛菲爾菌菇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福建同發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深圳勁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省:遼寧福順三友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湖北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森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對沙縣小吃發展提出殷切希望。20年來,沙縣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沙縣小吃當作大產業來抓,推動沙縣小吃做大做強,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之路。如今,沙縣小吃不僅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還遍布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
  • 王建林︰發展食用菌,助力脫貧致富
    「憑著自己所學,以及當時我認識到發展食用菌生產是一項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適合本地發展的優勢產業,於是我便決定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來擺脫貧困。」王建林介紹說。說幹就幹,1993年月,剛從職中畢業不久的他東借西湊了兩萬元,在家附近建了幾個食用菌溫室大棚,嘗試小規模食用菌種植,從此踏上了創業之路。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丨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丨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福建省三明市沙縣俞邦村村民 俞廣清:當時我說,我們就是(賣)餛飩麵條,賺來的錢蓋起來的(新房子),習總書記他就講那你這個房子,餛飩就是「磚頭」,麵條就是「鋼筋」啊。
  • 續寫黔東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州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在與會...
    從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周哲雲表示,州委十屆十次全會是在全州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全省十二屆十次全會,全州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即將踏向新徵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十分重要的會議。下一步,從江縣將以全會精神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在奮力推進「工業大突破」上下功夫,在奮力推進「城鎮大提升」上下功夫,在奮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在「全域旅遊提質升級」上下功夫。
  • 宜君縣迷家河村:小小食用菌敲開致富門
    走進迷家河迷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處處都能感受到香菇產業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耳聞目睹的景象無不令人振奮。已建好的香菇大棚內,整齊劃一的架子上分層「躺」著一個個長約半米的香菇菌棒。工作人員將菌棒進行翻轉、注水,動作嫻熟,各環節有條不紊,整個香菇種植區域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錦屏縣固本鄉:合作聯社成興業富民「新引擎」
    但前些年,貧困發生率63.08%的固本鄉卻還是另一番景象,產業發展散、小、亂,群眾沒有穩定脫貧支撐,脫貧步伐邁不開······錦屏固本鄉合作聯社找準產業路子,發展才對路子。  固本鄉黨委政府努力尋找破局路徑,組織專班外出學習考察十餘次,遍訪13個村調查研究、傾聽民意,結合自然條件和地理因素,最終決定要蹚出一條中藥材立體發展和產銷全鏈條的產業富民新路子。
  • 「三個三」模式興業富民促脫貧 嶺南師院:扶貧組合拳拔掉「窮根子」
    原標題:「三個三」模式興業富民促脫貧 嶺南師院:扶貧組合拳拔掉「窮根子」「村裡的路燈越來越多,晚上新修的道路也越來越亮堂了,鄉親們在路燈下健身、跳舞。」談起幫扶後村裡的變化時,廣東湛江吳川市覃巴鎮沙田村村民譚華祥滿懷感激地說,自己也是嶺南師範學院幫扶的受益者。
  • 【夏店播報】三管齊下唱響綠色發展富民曲
    對他家我們用足上級扶貧政策,幫助其發展養殖業、種植業,擺脫貧困致富。近年來,我們採取流轉土地、大戶種植,集體整地、發包種植,農戶參與、自己種植等模式發展花椒3000餘畝,像平來均一樣,村中貧困群眾靠花椒特色種植和養殖擺脫貧困的典型還有許多。」河口村支部書記宋莫西如數家珍述說著群眾的脫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