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使用新的學習技術,將腦部掃描和其他三維圖像的配準速度提高...

2021-01-14 電子發燒友
通過使用新的學習技術,將腦部掃描和其他三維圖像的配準速度提高1000倍以上

李倩 發表於 2018-07-09 09:56:09

醫學圖像配準是一種常見的技術,將不同時期病人的磁共振( MRI )或CT等醫學影像的結果進行匹配,來更詳細地比較和分析解大腦解剖結構方面的差異。如果病人有腦瘤,醫生可以將幾個月前的腦部掃描結果重疊到最近的掃描圖像上,以分析腫瘤微小的病程發展。

然而,這一過程通常需要兩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因為傳統系統會在待比對的圖像中一絲不苟的對齊一百萬個像素點中的每一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MIT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機器學習算法,通過使用新的學習技術,將腦部掃描和其他三維圖像的配準速度提高1000倍以上。

該算法在配準成千上萬對圖像的過程中,通過「學習」來工作。在此過程中,獲取有關如何對齊圖像的信息,並估計一些最佳對齊參數。訓練後,運用這些參數一次性將一幅圖像的所有像素映射到另一幅圖像上。該算法使利用普通計算機進行配準的時間減少到一兩分鐘,或者使利用卓越性能的GPU進行配準的時間減少到不到一秒鐘。

「當可以對齊其中一對或另一對MRI掃描圖像時,配準MRI圖像的任務就不應該困難了 。」 這兩篇論文的共同作者,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 CSAIL )和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 EECS )研究生 Guha Balakrishnan說:「在進行對齊配準時,是可以學到一些信息並繼承下來的。如果能從以前的圖像配準中學到一些東西,就能以同樣的精度更快地完成新的任務。"

這些論文在剛剛過去的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會議(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CVPR )以及9月舉行的醫學圖像計算和計算機輔助幹預會議(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s Conference, MICCAI )上發表,共同作者有: 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CSAIL的博士後Adrian Dalca,CSAIL研究生Amy Zhao,在CSAIL做過博士後,現任康奈爾大學教授的Mert R. Sabuncu以及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教授John Guttag。

留住知識

MRI掃描結果基本上是數百個堆疊的二維圖像,形成龐大的三維圖像,稱為「體積」(volume),它包含了一百萬個或更多的三維像素,稱為「體素」(voxel)。因此,將第一個3D圖像的所有體素與第二個圖像的所有體素對齊非常耗時。此外,掃描結果可以來自不同的機器,並且具有不同的空間方向,這意味著匹配體素的計算更加複雜。「你有兩個不同大腦的不同圖像,把它們疊放在一起,然後你開始轉動其中一個,直到兩個可以匹配上。數學上,這個優化過程需要很長時間,」CVPR論文的資深作者、MICCAI論文的主要作者Dalca說。

當分析來自大量人群的掃描時,這個過程變得特別緩慢。例如,神經科學家分析數百名患有特定疾病或症狀的患者的大腦結構的變化時,可能需要數百小時。「那是因為這些算法有一個主要缺陷:它們從不會從已有的經驗中學習。在每次配準之後,它們清楚了與體素位置有關的所有數據。:「從本質上說,給一對新的圖像,算法要從零開始。」Balakrishnan說,「經過100次配準後,算法應該從校準中學到了一些東西。我們的研究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開始的。」

研究人員的算法被稱為「VoxelMorph」,基於卷積神經網絡( CNN ),CNN是一種常用於圖像處理的機器學習方法。這些網絡由許多節點組成,這些節點跨幾個計算層來處理圖像和其他信息。

在CVPR論文中,研究人員在7000張公開的MRI腦部掃描圖像上訓練了他們的算法,然後在另外250張掃描圖像上進行了測試。訓練中,大腦掃描圖像被成對輸入算法中。使用CNN和稱為空間轉換器的修改計算層,來捕獲一張MRI掃描圖與另一張MRI掃描圖的相似體素。在此過程中,該算法學習關於體素組的信息,例如兩次掃描共有的解剖形狀,用於計算可應用於任何圖像配準的優化參數。當輸入兩次新掃描時,一個簡單的數學「函數」使用這些優化參數快速計算兩次掃描中每個體素的精確對齊。

簡而言之,算法的CNN組件在訓練期間獲得所有必要的信息,使得在每次新配準時,可以使用一個易於計算的函數評估來執行整個配準。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算法可以在兩分鐘內用傳統的中央處理器精確地配準所有的250次大腦掃描測試圖像(在訓練之後進行的圖像配準測試),並在不到一秒鐘內用圖形處理單元完成配準。

重要的是,該算法是「無監督的」算法,意味著不需要圖像數據之外的附加信息。一些配準算法雖然嵌入了CNN模型,但是需要一個「基準線」,這意味著要首先運行另一種傳統算法來計算精確配準。而這種算法在沒有這些數據的情況下仍保持了準確性。

MICCAI論文開發了一種改進的VoxelMorph算法,Balakrishnan說,「我們對每個配準都非常有自信」。這個算法保證了配準的「平滑性」,這意味著它不會在合成圖像中產生褶皺、孔洞或通常的變形。本文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該模型用一種稱為骰子分數的的指標來驗證算法的準確性,骰子分數是評價重疊圖像準確性的一種標準度量。在17個腦區中,改進的VoxelMorph算法的精確度與常用的最先進的配準算法相同,同時在方法和用時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大腦掃描圖像配準以外的應用

研究人員說,除了分析腦部掃描圖像之外,快速算法還有更廣泛的潛在應用。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事目前正在肺部圖像上運行該算法。

該算法還為手術過程中的圖像配準奠定了基礎。在一些手術進行之前或實施中會使用不同質量和速度的掃描儀器進行圖像採集。但這些圖像直到手術後才會進行配準。例如,在切除腦腫瘤時,外科醫生有時會在手術前後掃描病人的大腦,對比是否切除了所有腫瘤。如果還有沒有切除乾淨的部分,就重回手術室再進行切除。

Dalca說,有了新的算法,外科醫生幾乎可以實時地配準掃描圖像,從而更清楚地了解手術進展。「但目前在手術過程中無法真正重疊影像,因為這個過程需要兩個小時,而且手術仍在進行中。」他說「如果這個過程只要一秒鐘,那它就可以在實際中應用了。」

「現在有非常多的工作使用的的深度學習框架缺乏創造力或想像力。而這項工作不需要依賴大量的研究,它非常巧妙地將非線性映射當做一個學習任務。學習需要幾個小時,但是使用網絡的時候只需要幾秒鐘。「 哈佛醫學院放射學教授、麻薩諸塞州總醫院神經科學家Bruce Fischl說,「這種方法將大量繁雜的工作(圖像配準)變成了只要進行一次的學習過程,並將耗時數小時的工作在數秒內完成,這為醫學影像和臨床實踐開闢了新的可能!譬如,當患者還躺在掃描儀器裡時,算法就可以運行算法完成計算,當時就能夠決定需要獲取什麼類型的數據以及應該聚焦到大腦的哪個部位,而無需要求患者在幾天或幾周之後再返回進行檢查。」Fischl補充說,他的實驗室開發了用於神經影像分析的開源軟體工具,希望能很快使用這種算法。他說:「我們最大的缺點是分析資料庫所花的時間太長,而且到目前為止,分析中計算密集程度較高的部分是非線性映射,所以這些工具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FastSurfer深度學習腦部成像工具:1分鐘腦部分割,1小時皮質重建!
    新智元報導來源:NeuroImage編輯:舒婷【新智元導讀】近日,德國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叫做FastSurfer的腦部成像分析方案。該方案是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快速、準確的神經成像工作流。在實際測試中,運行速度和性能都超過了FreeSurfer。
  • 古建築三維掃描建模_古建築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應用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測繪技術手段,利用這種技術能夠對測繪物體進行全方位、各角度、內外全面和無接觸式的數據採集,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各個行業。在古建築保護中,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具有遠程測繪、不接觸古建築本體、對古建築本體傷害性小等特點,在古建築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應用越來越為廣泛。
  • 新技術!BIM+三維雷射掃描,建築建模也能又快又精準
    近年來,BIM技術的應用已深入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各個方面,通過BIM技術能將具體數據轉化為立體的建築模型並進行建房各項環節的預演。關於三維雷射掃描技術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是通過高速雷射掃描測量的方法,大面積、高解析度地快速獲取物體表面各個點的坐標、反射率、顏色等信息,將實物的立體信息轉換為計算機可處理的數位訊號,由這些大量、密集的點信息可快速復建出1:1 的真彩色三維模型,為復建出被測目標的三維模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
  • 雷射掃描用於數字工廠建設三維掃描技術
    打開APP 雷射掃描用於數字工廠建設三維掃描技術 發表於 2020-04-24 16:10:46 在這種情況下,規劃人員和工程師的任務得以簡化,同時大大減少了時間和精力。 眾多優點之一是在現代化項目或工業設備和裝置的改造期間不需要停止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雷射掃描可實現物體和設備的長距離,實現無接觸和快速3D掃描,可用於工廠規劃。然後通過CAD系統提取和顯示機器和管道的幾何數據。
  • 模具行業中三維掃描的應用
    模具的生產和使用為大批量生產產品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降低了生產成本,不得不說模具在工業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需求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應用方向,以下是三維掃描在模具行業的一些具體應用:1.三維掃描儀可以用在模具修復領域製造商大批量生產會導致模具磨損,進而使產品的誤差會越來越大,使用三維掃描對模具進行掃描,與模具的CAD圖紙進行精度對比,得到偏差和磨損具體位置。
  •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鋼結構中的應用
    如何控制這些複雜鋼構件的加工和安裝精度是業界的一個難題。三維雷射掃描技術三維雷射掃描儀作為一種可以快速獲取空間數據的新興技術。可重建三維模型,進行逆向建模實現可視化,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工程建設領域。鋼結構三維掃描模型圖鋼結構建模之後將所建立模型與原始點雲數據對比,經過數據校正和噪音點剔出可得到模型建模精度分布範圍,方便直觀的得到建模後模型各部分精度。
  • 鋼體結構三維掃描-鋼廠數據測量-三維掃描測量技術
    三維雷射掃描服務,三維數位化掃描,鋼體結構三維掃描,鋼體數據測量,工廠數位化逆向仿真建模。泰來三維為大家提供專業的三維數位化服務,關於三維掃描技術在鋼體結構中的應用,泰來三維為大家提供解答。鋼鐵的產生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相較於其他建築材料,它的耐熱和韌性好,強度高且可塑性強。
  • 少了三維掃描技術,價值200億的船也沒人敢造!
    是一款輕便型,用於複雜測量和建檔的高速三維掃描儀,具備976000 點/秒的掃描能力,只需數分鐘即可產生複雜環境和幾何結構的詳細三維圖像。由於船舶既有的管道系統和機械系統非常複雜,使用人工測量並複製實際現場布局耗時長,易產生誤差。而使用法如Focus雷射掃描儀後,完成艙內管道和設備檢測進行只需要幾個小時至一天的時間。此外,Focus捕獲的測量點信息可以轉換成三維 CAD 數據,技術人員可以直接使用 CAD 數據創建三維設計圖紙並製作完整的三維模型。因而全新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及其管路可以與現有船艙結構實現無縫整合。
  • 博物館三維數位化_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
    近些年以來,數字博物館開始逐漸建立,很多的文物也可以以數位化的方式去展示,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數字博物館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首都博物館的分館也實現了文物的三維數位化工程,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三維立體觀賞博物館的精品,故宮博物院還和日本進行了合作,並且開發了「數字故宮」,故宮的一些古代建築還有一些文物
  • 使用Artec Eva 手持三維掃描儀完成大型機械零部件的逆向工程
    隨著3D掃描及列印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加快了機械零部件開發、設計、製造的進程,顛覆了傳統工業製造需要較長周期的設計、制模等工藝。3D技術下的「樣品—數據—產品」快速製造模型,為機械行業提供了全新、高效的解決方案。
  • MRI技術用於惡性腫瘤放射治療進展_放射療法_磁共振成像_影像科_醫...
    傳統CT用於放射敏感器官及靶區確定存在明顯不足,特別是盆腔、脊髓、頭頸部、前列腺及其他軟組織區域腫瘤軟組織對比度較低,不利於制定放療計劃;使用錐束CT作為定位手段在放療前或間期獲取患者靶區及周圍器官圖像難以區分腫瘤與周圍正常器官,且高頻率使用錐束CT 易增加繼發腫瘤概率。MRI具有多方位、多參數、軟組織解析度高且無輻射等特點,可通過調節成像對比度(如T1、T2和擴散)突出特定器官或腫瘤。
  • [公告]數字政通:基於Ladybug3的車載雷射掃描系統研製、集成和應用...
    三、增強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的需要 目前,公司主要採用自主研發的模式,在數位化城市管理、國土資源管理和規劃管理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定製軟體開發和技術維護等服務,獲取軟體開發收入、技術維護收入、軟體升級及後續開發收入。該項目的實施將為公司開闢新的利潤空間,大大增強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
  • 使用三維掃描對船舶發動機艙表面傳感器坐標點位置準確定位的應用
    很好地解決了上下遊數據互通的問題3、提供基礎模型,應用於模擬實驗,及二次開發等領域三維掃描技術實現了目標原形從三維實體到三維數據的直接轉化成為後端技術基礎數據平臺或起點。從測量學的觀點看非接觸式測量可真正實現「零接觸力測量」。這樣有效避免了高精度測量中測量力帶來的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而且可以方便地實現對軟質和超薄物體表面形狀的測量。
  • 三維掃描為異形鋼結構橋梁幕牆裝飾提供三維點雲數據及三維模型
    根據三維掃描的點雲數據,可以快速重建現場鋼構模型,並可根據要求提取圓柱形鋼構中心線數據。本次掃描中,滬敖3D的三維掃描技術人員利用架站式三維掃描儀對現場進行三維點雲數據的採集,實際進行3D掃描的時間在2小時左右。換言之,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可用極短的時間把現場準確的「搬」入計算機,為後續的進一步應用提供完整的三維基礎數據。
  • 三維掃描儀對船體三維掃描項目
    但是限於遊艇設計能力的局限,國內一般遊艇生產廠家並沒有很強的自主設計研發能力, 現階段還只能花高價收購國外二手或廢棄高端遊艇用於拆解、研究和部件的仿造和改造設計, 但是仿造並不比設計要簡單,大型的遊艇部件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去進行人工測量和構圖,然後進行模具的製造,稍有差池便會導致花大價錢製作的模具不能投產使用,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 三維圖像的另一種展示方式,全息投影可滿足部分場景需求
    亮子科技全息技術,也稱為虛擬成像技術,是一種通過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和再現物體的真實三維圖像的技術。亮子科技它使您可以看到現實和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物體的融合立體圖像,並與它們進行交互。通過投影設備,它將來自手機或計算機的圖像投影到其他媒體上。
  • 手持白光Artec Eva三維掃描儀在人體掃描領域的應用
    *三維掃描儀手持白光Artec Eva在人體掃描領域的優勢:安全雷射對人體無害且不接觸人體即可快速彩色成像。*三維掃描儀技術在人體掃描領域的應用:1.人體模型製作通過手持三維掃描設備獲取人體精細的3D數據模型,將3D數據導入三維設計軟體進行人體三維編輯,進行姿態調整等細節的優化,然後將編輯過的3D數據導入到3D印表機中進行人體模型的列印,或者直接將數據導入雕刻機進行雕刻。
  • 利用三維成像技術構建「全息投影」微體化石
    從第一次用肉眼直接觀察化石形態,到用相機拍攝標本,再到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獲得化石表面的精細結構,我們一直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化石信息,隨著科技的進步,化石的研究方法也越來越先進。我們可以發現,化石研究總是離不開化石圖像的獲取。然而即使掃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高達納米級,也只能採集化石的表面顯微圖像,在不破壞情況下中的標本的情況下,無法觀察到化石的內部結構。
  • 今日Paper|手部和物體重建;三維人體姿態估計;圖像到圖像變換等
    目錄SMPL-H: 學習手部和操縱物體的關節重建SMPLify: 從一個單一的圖像自動估計三維人體姿態和形狀CDGAN:用於圖像到圖像變換的循環鑑別生成對抗網絡首先使用最近發布的基於CNN的方法DeepCut來預測(自下而上)二維人體關節位置。然後,將新近發布的統計身體形狀模型SMPL(自頂向下)擬合到2D關節。通過最小化目標函數來懲罰投影的3D模型關節與檢測到的2D關節之間的誤差。
  • 摘要:本實例使用C-A-D2008軟體進行影像與矢量數據疊加配準。
    本實例使用C-A-D2008軟體進行影像與矢量數據疊加配準。影像下載地圖下載器提供了投影變換工具,在軟體右側工具列表中;點擊「投影變換」工具彈出影像投影變換對話框。 選擇目標坐標系根據經度確定投影分度帶設置好各項參數,點擊「確定」即可完成投影變換,並輸出轉換後的影像圖片「插入」→「光柵圖像參照」,選擇投影變換後的影像圖片,彈出插入光柵圖像參考對話框打開投影變換對話框輸出目錄中與影像文件同名的txt文件,其中記錄了圖像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