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福芳
這是一家學生社團,成了「中國高校第一連」;
這裡實行軍事化管理,成員既是學生也是戰士,還是教官;
這裡將責任和奉獻植入每個人心中,曾榮獲全國百佳公益社團,奉獻愛心一做就是10年,捐款捐物達150多萬元……
這家社團叫湖南信息學院「兄弟連」,11月上旬,記者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連隊隊員,是學生也是戰士
沿著湖南信息學院校門往正前方走約1000米,一處似院子的哨所,綠色的牌子上寫著「中國高校第一連」「全國百佳公益社團」,該院子便是該校「兄弟連」的營區。
3棟宿舍區,分布著以「尖刀」「狼牙」「雷霆」命名的12個班,整個連隊男女共200人,連長便是學校黨委委員、校長助理、武裝部部長陳藝夫,也是「兄弟連」的創始人。
「創辦的時候,只想召集一些熱愛迷彩的學生傳承部隊作風,沒想到如今已堅持了10年,成為了學生心中的社會實踐軍、愛心奉獻隊、軍訓教導師、校風守護神,還被教育部原部長袁貴仁稱為『中國高校第一連』。」陳藝夫的話語中透著自豪。
2010年,服役退伍後從海外遊學回來的陳藝夫入職湖南信息學院,剛入職看到軍訓場上的新生,陳藝夫便萌發了在學校建個連隊傳承部隊作風的想法,沒想到該想法很快得到了學校領導的支持。
於是,那一年,陳藝夫從軍訓的大一新生中挑了20位表現優秀的學生,成立了「兄弟連」社團。隊員們平時各自回班上課,跟普通學生一樣,只是統一著裝。下課後回到營地,同吃同住,每周5個晚上進行軍事化訓練學習,周六集中訓練,課餘時間還要站崗執勤,充當校園安全的戰士。
受到追捧,學生來了不想走
「本只想小打小鬧圓個夢,沒想到第4年,報名新生就有3760名,因場地有限,只篩選了其中200名,現在我們也一直保持著200名成員的規模。」 陳藝夫告訴記者。
「兄弟連」為何會這麼受學生歡迎?在狼牙2班,2020級人工智慧2班的劉峰正和幾名連隊戰友聚在宿舍學習區學習,他告訴記者,軍事化的訓練和課後的學習、講座,以及外出實踐活動,不僅打開了他的視野,更讓他懂得了什麼是堅持、堅守、責任。
雷霆9班班長伍思齊是該校2019級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對迷彩很嚮往,她很快進入「兄弟連」,成為一名女兵,因表現突出,繼續留任成為新兵的班長。「加入『兄弟連』後改掉了我『拖延症』的毛病,在提升個人能力、增強責任意識、開闊視野上也有很大的進步。」伍思齊說。
郭海瑞也曾是「兄弟連」的一名兵,2015年畢業後選擇留在「兄弟連」工作,擔任副連長。「可以說是『兄弟連』再塑了一個全新的我。」郭海瑞說,自己曾經一度非常調皮,2012年加入「兄弟連」後,軍事化訓練、頻繁的外出實踐活動以及志願活動讓自己徹底改變,並一步步成長為班長、排長,直至留下來成為副連長。
「我們連隊只招收大一新生,大二就退役,每個班只留下最優秀的一名成為班長。從2010年以來,已經有1360名學生從這退役,許多學生來了不想走。」陳藝夫說,現在幾乎每天都有退役的學生來連隊走動,退役好些年的也常回來,真正踐行著「一聲兄弟連,一生兄弟連」。
熱心公益,既輸血又造血
在「兄弟連」營地榮譽室內,記者看到滿牆的榮譽,有湘西州十八洞村村委送來的「熱心公益事業,愛心情滿人間」錦旗,花垣縣芷耳村村委送來的「連續三年扶貧濟困,永久真情大愛無疆」錦旗,以及綏寧支教、平江助學、長沙抗洪搶險、保衛湘江等公益活動,均有「兄弟連」的身影。
「這些年,我們扶貧幫困、愛心捐助了150多萬元,全省的志願活動參加了上百場。」陳藝夫說。
「連隊隊員都是學生,這些費用是怎麼來的?」
「靠連隊隊員們課餘賺的。」陳藝夫告訴記者,隨著「兄弟連」名聲大噪,每年全省包括長沙市一中在內的20餘所中學的軍訓選擇在該校進行,並由「兄弟連」的執業隊員擔任教官。同時,全省一些重大活動也會請「兄弟連」的學生參與安保執勤。
「我們的原則是既輸血又造血,所有費用全部用來做公益以及添置連隊的設備,這些年,我們陸續打造了書屋、音樂室、VR體驗館等。」陳藝夫介紹。
這些年,「兄弟連」越走越堅定,相繼榮獲了全國百佳公益社團、全省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高校最受歡迎「百優學生社團」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