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2020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在廣州琶洲國際展覽中心4.2號館開幕,將持續展出至9月13日。本屆博覽會以「弘揚工美文化,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展覽面積8500平方米,其中國際標準展位逾336個,特裝展位超過800平方米。開幕式現場還發布了《廣東省工藝美術白皮書(2020)》。
本屆展會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支持主辦,粵港澳三地工美協會共同推進。主辦方介紹,與2019年相比,此屆展會有著全新的面貌,展現了新亮點、新工藝、新傳承和新文化。
首設「抗疫作品暨武漢大師交流」展區
記者了解到,今年設有4個特色展區,分別為首次設立的「抗疫作品暨武漢大師交流」展區、「2020珍品館工美十傑作品展」展區、「全國工藝美術特色區域作品展」展區以及「9+2區域(廣東省各地市展團)」展區。四大特色展區匯聚逾萬件獨具特色的工藝美術精品,展示出改革開放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成果與亮點。
其中,「抗疫作品暨武漢大師交流」展區,弘揚傳統文化,致敬最美逆行者,展現廣東工藝人心系同胞的家國情懷;「2020珍品館工美十傑作品展」展區,展現培育扶持青年藝術家的成果;「全國工藝美術特色區域作品展」展區,則吸引了來自福建、湖北、大連等全國各地的工藝美術作品參展;另還有「9+2區域(廣東省各地市展團)」展區,充分展現了廣東工藝美術的百花齊放。
「粵鄂兩地情,抗疫心連心。」在本屆展會首次設立的「抗疫作品暨武漢大師交流」展區,漢秀、武漢泥塑和剪紙等等一系列湖北展團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現場,素有「江城八怪」之一稱謂的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武漢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泥人胡」胡作林,正在雕刻李蘭娟院士泥塑。疫情發生以來,他先後創作了以鍾南山、李蘭娟等抗「疫」英雄的泥塑作品,作品被相關博物館收藏。
泥人胡現場雕塑
「在武漢疫情最為嚴峻之時,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向我們捐贈了一大批口罩等防疫物資,為了感謝廣東人民,因此這次展會我們都很積極過來支持。也期待能夠和更多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藝術家進行交流。」胡作林說。
現場:廣繡世家母女現場刺繡,非遺在傳承中創新
博覽會現場,廣繡的身影也未缺席。在一個陳列著多幅精美的廣繡收藏畫和文創產品的展位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代表性傳承人、廣繡工藝美術大師梁秀玲和她的女兒梁曉曼正在向觀眾現場展示刺繡技藝,巧手翻飛中一幅明亮鮮活、別具嶺南特色的荔枝圖逐漸成形。
梁秀玲和女兒梁曉曼
梁秀玲出身於廣繡世家,至今已從事刺繡40多年。到女兒梁曉曼這一代,已是第六代傳承人。母女倆經歷大半年合作完成的《紅棉盛放》廣繡作品,也參與到此次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國匠杯」的評比。
廣繡作品
「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讓民眾看到我們廣繡人的製作技藝,展示廣繡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梁曉曼說。梁秀玲坦言,女兒和自己的風格有所不同,目前自己更多專注於裝飾收藏掛畫的創作,女兒則受大學所學設計專業影響,更具有創新意識。梁曉曼致力於將廣繡元素融入到家居軟裝和項鍊、耳環等日常用品中,更貼近年輕人的審美,實用性更強,在市場上也越來越受歡迎。
年輕藝術家為大灣區工藝美術「代言」
主辦方介紹,「融合」與「傳承」是這屆展會的關鍵詞。在展出的精品中,有脫穎而出的「大單品」,有行業老行尊作品中的重器,有新生代藝術家創意滿滿的新穎之作,還有接地氣的文創「爆品」。
廣東是工藝美術產業大省,其工藝美術產業在國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承載著嶺南久遠的發展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積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據了解,多年來,廣東省工藝美術產業產值佔全國同行業25%左右,在企業數量、從業人數、產業集群規模、生產總值和出口交貨值等方面都佔據全國行業前列。
現場展示的工藝品
其中,廣州的「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歷史悠久,聲名遠播;粵繡、肇慶端硯、潮州木雕等許多種類享譽海內外,粵繡更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和惠州等地工藝美術產業已經形成20多個專業市場和產業集群。全省從事工藝美術相關產業的人數已超過100萬人。
展品之上,展會本身具有多個維度的融合。一是區域融合,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源,又因為各自的區域特色和接收的外來文化有所不同,開出同根又各有特色的花朵,在工藝美術領域上,粵港澳三地同臺競技,融合發展。
現場展示的工藝品
此外,本屆展會為不同領域的名家提供了豐富的交流互動和尋求合作的機會。為了更好地促進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發展,讓大眾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傳統工藝之美,本屆展會還挑選了一部分有「顏值」、有技藝的90後年輕藝術家,為大灣區工藝美術「代言」,為大眾展現大灣區工藝美術的新氣象和傳承發展前景。
現場展示的工藝品
廣東省廣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戴智告訴記者,粵港澳大灣區在工藝美術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以廣東為例,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工藝美術行業發展迅猛,1981年,全省工藝美術總產值只有5.89億元,出口交貨值4.72億元;至2019年,全省工藝美術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了2074.26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不僅有利於保就業、惠民生、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也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堅定了文化自信。
「如何薪火相傳,同時又與時俱進,保持工藝美術產業生命力,我們在努力。舉辦2020粵港澳大灣區博覽會,是我們在這條文化發展的道路上邁出的堅定一步。」戴智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姝泓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張姝泓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張姝泓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