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比喻句做到既形似又神似呢?
確實,對於很多小學生來說,這可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比喻是一種非常奇妙的修辭手法,要想做到既形似又神似只需要掌握其中的竅門即可。
比喻,就是根據兩個事物的相似點,把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事物。
比如∶"極光像一條彩帶,一團火焰,又像一張五光十色的巨大銀幕。""她的笑聲像銀鈴般清脆。""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從上面這些句子,我們可以看出比喻並不難,只要符合三個條件,你也可以很容易地說出一個比喻句來。
一是兩個事物的本質不同,比如,他像他的哥哥。這句話就不是比喻句,因為他和他的哥哥屬於同類。
二是兩個事物之間必須有比較明顯的共同點。比如我們可以說草原像海洋,這是因為兩者顏色相似,而且都比較大。但是我們不能說草原像沙漠,這是因為兩者雖然都比較大,但是特點明顯不同。
三是要有合適的比喻詞。比如:像、好像、好似、仿佛……當然,有些比喻句是沒有比喻詞的。
所以,根據上面的三個要求,說出—個比喻句並不難。
比如:"小黃鶯唱起了歌,歌聲像笛子般清脆。」
「小黃鶯唱起了歌,就像精靈在耳邊呢喃細語。"
第一個比喻句,把黃鶯的歌聲比作笛子聲,所以我們知道黃鶯的歌聲是清脆、婉轉的。
但是第二個比喻句是用精靈的喃喃細語來形容黃鶯的歌聲,我們很容易就能感覺到黃鶯的歌聲是輕盈、細膩、婉轉的。
所以第一個比喻句是形似,以聲音的相同點把兩個事物聯繫起來,而第二個比喻句就做到了神似,給我們留出了-些想像的空間。
小朋友,在使用比喻句的時候,除了要做到形似,你是不是也應該多鍛鍊一下自己,爭取做到神似呢?
使用比喻句的小竅門
⑴仿照課本寫比喻句。
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課本上就有各種各樣的比喻句,如果我們仿照課本上的比喻句進行練習,很快就能學會寫比喻句。
比如,課本上的這些比喻句: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第一個比喻句用桃子比喻石頭,做到了形似。
第二個比喻句把春天比喻成害羞的小姑娘,讓我們—下子就能感受到春天那種萬物復甦、充滿活力的氣息。
所以,如果你對比喻句束手無策,那麼不妨模仿一下課本上的比喻句吧!
⑵細心觀察生活,把生活中的小細節寫進比喻句中。
比喻句是把兩個有相似點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所以,如果你對生活沒有足夠多的觀察和了解,又怎麼知道哪些事物之間可以類比呢?
一個小學生剛開始學習比喻句的時候,經常把兩個毫不相關的事物聯繫在—起。後來他通過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發現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比如,每天晚上放學的路上,他都仔細觀察空中的晚霞。
後來在一次作文中,他這樣寫道:"西方天邊的晚霞時刻在變幻,像楓葉,像燭火,像瑪瑙……」
後來,隨著他觀察得越來越仔細,他寫出了更多更好的比喻句:"天空總是那麼透亮、湛藍,就像一面被清水洗過的鏡子。」"她臉上陰雲密布,好像隨時就會大雨傾盆。」「一朵紅雲飛到了她的臉上。」
小朋友,你想不想像他一樣寫出這麼多、這麼好的比喻句呢?如果你也想的話,那麼就多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繫,多加練習,你也一定能夠寫出很多精彩的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