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2020-12-16 蓮荷居士

佛門廣大,普度眾生,佛法傳入兩千年間,在漢地擁有眾多信眾。而在許多暫未入佛門的善男信女的心中,都有一尊「如來佛」。比如,我們經常聽到遊覽寺院的觀光者說,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佛像,就是如來佛。並且,在很多人看來,如來佛與釋迦牟尼佛似乎就是同一個人,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如來佛並不等同於釋迦牟尼佛。因為,「如來」和「佛」都是尊號,用來指代那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智慧之人。所以,把這兩個尊號連起來,仍然是尊號而已,它並非指代具體哪一尊佛,而是一切覺悟者的統稱。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們稱呼成年男性為「先生」,但它並不特指某位男性。只不過,我們平時用「佛」代指覺悟者較多而已,釋迦牟尼佛完全可以稱作釋迦牟尼如來。

如來,由梵語「多陀阿伽陀」翻譯而來,意為乘真如之道而來。《成實論》就說,如來者,乘真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實際上,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有十種尊號,它們象徵著一切佛的十種功德威力,「如來」只是其中一個。更進一步說,佛的法身功德無量,實際有無量尊號,這十種也是揀擇精要而已。

在梵語中,Buddha音譯作「佛陀耶」,簡稱就是佛陀、佛。佛者,覺也。「佛」是通用的尊號,一切覺悟者,都被稱作佛。但是,為何我們會誤以為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呢?在我看來,這可能與神話小說《西遊記》的流行不無關係。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其中化身佛就是釋迦牟尼,而小說中則把報身佛稱作「如來佛」或「佛祖」,在表達信眾對釋迦牟尼佛恭敬的同時,也讓人誤以為釋迦牟尼佛就是「如來佛」。

但是,與「如來」和「佛」只是尊號不同,釋迦牟尼佛確有其人。距今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於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國,其父名淨飯王,母名摩耶夫人。彼時,釋迦牟尼佛俗名喬達摩·悉達多,他是剎帝利種姓,未來將繼承迦毗羅衛國的王位。

然而,在釋迦牟尼佛29歲時,他見到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等諸多煩惱,於是決定捨棄王位,出家尋求解脫之道。經過數年苦修,最終在他35歲時,於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從此開始遊化恆河兩岸,度化無量眾生。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不止,隨緣應機教化眾生,直到80歲時,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槃。

佛門中的出家人,以及在家修行的居士,平時在做早晚課誦經的時候,常常會念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又是為何呢?另外「本師」又有何含義呢?

從字面意思簡單理解,「本師」即為本人恩師。佛法並非迷信,所謂佛教,就是佛陀的教化,這與平時所講的師徒關係有些相似。而佛的尊號當中,也包括「天人師」,意思是佛福慧兩足,堪為人天師表。再者,佛陀一代時教,所說三藏十二部經,不管是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還是東方藥師琉璃佛的藥師法門,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都是經由釋迦牟尼佛之口宣說。

換言之,假如釋迦牟尼佛不曾應化在娑婆世界,於五濁惡世中,八相成道,發大慈悲心,隨緣應機宣說易行難信之法,授正法眼藏,我們連一句佛號都不會聽聞。希望大眾都能牢記釋迦如來之威德,奉持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法喜充滿,福慧雙增。感恩閱讀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如來佛」到底是釋迦牟尼嗎?佛教冷知識
    生活中,受《西遊記》影響,加之聯想釋迦牟尼就是佛教的創始之祖,也有人對「如來佛」和釋迦牟尼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傻傻分不清,下面,我們來重新梳理一下。1、「佛」和「如來佛」有區別嗎?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佛」這個字,最早見於《詩經》,其本義為看不清楚,又可以引申為慈悲等義。
  • 佛、如來、釋迦牟尼佛,指的是同一個人嗎?
    很多人對佛教的了解,都是通過看電影、電視劇知道的,尤其是電視劇《西遊記》,在八十年代非常流行,在當時可以說是萬人空巷,家喻戶曉。這部電視劇給大家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其中有一個就是如來佛,孫悟空雖然很厲害,但還是逃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看完恍然大悟!
    提到「如來佛」,應該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我們常常會在一些佛教題材的影視劇中,看到或聽到。因為「如來佛」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很多人可能會潛意識地認為「如來佛」就是佛教裡邊地位最高的佛,甚至常常將其與佛陀釋迦牟尼佛混淆,這就大錯特錯了。
  •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這三者,是同一尊佛嗎? 記得有位朋友,曾經不無玩笑地說,在當今社會,真正把佛教「發揚光大」的,並不是什麼僧侶,不是什麼協會,而是一部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玩笑歸玩笑,不過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那一部經典的《西遊記》,竟不自覺地讓「佛」的稱呼深入人心了。
  • 「如來佛」是「阿彌陀佛」嗎?不要再愚痴了!
    提到「如來佛」,大家也許都不陌生,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影視劇中尋找到他的存在,「如來佛」,聽上去仿佛是佛教裡地位最高的。那麼在佛教中真的有「如來佛」這種說法嗎?我們常聽寺院裡僧人念「阿彌陀佛」,難道他和「阿彌陀佛」是同一尊佛嗎?如果不是,那「阿彌陀佛」指的又是誰呢?本篇文章,小編為您解答。
  • 佛教:摩耶夫人,乃釋迦牟尼的母親;佛眼佛母,相傳乃菩薩之總母
    俗話說萬物皆有緣,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兩位鮮為人知,但卻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便是佛教:摩耶夫人,乃釋迦牟尼的母親;佛眼佛母,乃菩薩之總母: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又稱摩耶王后,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妻子和釋迦牟尼,也就是佛陀的母親。
  • 佛教中的「婆娑三聖」和「五方佛」,分別指的是誰,你知道嗎?
    自佛教傳入中國起,已經過去了將近1900年,而人們對於它的熱忱也在過了沸點之後日益平淡,到了如今,雖然依然有著許多虔誠的信徒,但絕大多數普通人對於佛教的了解還是停留在如來佛祖、觀音菩薩上。所以,對於佛教中的「婆娑三聖」、「五方如來」也變得「小眾」起來,實在有些可惜~婆娑世界其實指的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在佛教中認為這個世界的眾生忍受痛苦的能力是最強,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應該為此感到驕傲呢?而與婆娑世界牽絆最深的佛教三位尊者便被成為婆娑三聖,即以釋迦牟尼佛為主,地藏王菩薩以及觀世音菩薩為輔的三位神佛,也不怪人們這樣稱之,他們確實是在民間普及程度較高的幾位呢。
  • 什麼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麼?佛的定義呢?
    但同時,佛教對人文社會也有著優良的影響。佛教的精髓是什麼?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以此類推,或以寶珠喻心,或以虛空喻心,無論用哪一種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樣的。佛的定義「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再高一級別,就是「菩薩」,菩薩貌似中層領導,但是觀世音菩薩幹事情也是經常親力親為,並不見得去差遣羅漢——由此可以看出,這其中並沒有領導關係。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其實從佛教義理來說,「滿天神佛」是不對的,「滿天神仙」是正確的,因為道教是多神論。對於佛教來說,和西方基督教一樣,屬於一神論。
  • 佛教:三世佛,乃大乘佛教主要崇敬對象,分為橫三世佛和縱三世佛
    :02三世佛三世佛在佛教又被稱作是「三寶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分為橫三世佛和縱三世佛。「橫三世佛」是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和西方阿彌陀佛。其中,東方藥師佛主管東方琉璃世界,全稱「藥師琉璃光王佛」,又叫藥師如來、十二願望,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此尊面相慈悲、體態莊嚴、身呈藍色,左手持藥器、右手結三界印,身著袈裟,坐於蓮花臺上。
  • 「鎌倉大佛」是釋迦牟尼佛嗎?答案隱藏在這一個細節裡!
    大家大概也知道,長谷高德院是一座淨土宗寺院,因此鎌倉大佛並不是一座釋迦牟尼佛,而是阿彌陀佛。 那麼,我們如何區別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呢? 要深入了解佛像,我們必須先具備一些基礎概念。首先,我們看看佛像出現的背景。
  • 並不是如來佛,也不是彌勒佛
    並不是如來佛,也不是彌勒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西遊記》中有一個非常神秘的角色,這個角色便是如來佛祖,關於這個佛祖的種種設定,其實都有很多不確定的謎團,引得人們多年來一直爭議不斷。有一種說法是如來佛其實就是當初傳授猴子七十二般變化和筋鬥雲的菩提老祖,為什麼在猴子學成之後來不願承認是其師父是因為身份的關係。畢竟如來身為一個佛教中人,卻曾以道教中人的身份示人,實在是有失體統。
  • 佛教:世上真的有佛嗎?佛菩薩在哪裡?別再迷信了!
    很多人喜歡去寺廟燒香拜佛祈福,人們堅信有一種神秘的外在力量可以加持和保佑自己,其實這都是人的一種自我心理安慰,如果執著於佛菩薩的所謂神通,那就是偏執和迷信了,屬於信佛走錯了路。世上真的有佛嗎?有,但佛不是什麼玄幻的神明。佛是什麼?佛是覺悟的人,是大徹大悟、福慧具足的智者。
  • 西遊如來與釋迦摩尼的對比:一個把佛活成了人,一個把人活成了佛
    每當提到釋迦牟尼這個名字,想必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或者說西遊中的如來,已經在某些程度上成為了釋迦牟尼的代言詞。不過神話中的如來佛祖,真的能夠與現實中的釋迦牟尼混為一談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 作為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佛,你真的了解嗎?
    作為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佛,你真的了解嗎?「笑口常開、大肚能容」這是大家對彌勒佛的印象。但實際上這個大肚布袋和尚形象的彌勒佛,是中國本土佛教中的彌勒佛形象,甚至可以說,這個形象只是彌勒佛的一個應化身。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此世界之佛教各宗各派所有佛法,皆由釋尊傳出,遂共尊為佛教教主。 一切諸佛,皆發願於淨土成佛,以淨土眾生純善,易受化度故。唯獨釋迦世尊,發願於穢土成佛,度惡性剛強難化眾生。其悲心之深切,實是不可思議,於一切諸佛中最尊最勝。乃緣於其過去因地,尚未發菩提心時,遇古佛,號釋迦牟尼,其國土、族姓、弟子等,皆一如現今之釋迦牟尼佛。
  • 佛教:唐密的始祖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上師又是誰?
    我們現在將其時之密宗稱為唐密,由《大日經》和《金剛頂經》考,其大致的傳承是這樣的:密教始祖大日如來通常我們也稱為毗盧遮那佛,他傳法給金剛薩埵也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又傳法給龍樹菩薩,龍樹傳法給其弟子龍智,龍智又傳法給善無畏與金剛智。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佛所行贊》說,其父淨飯王發願「一切達成,國富力強」,因此給他取了這個名字。生平事跡佛陀時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國,基本上都是君主制。此外還有若干獨立或半獨立的小國,釋迦族統治的迦毗羅衛就是其中之一。它臣屬於憍薩羅國,位於今天尼泊爾境內,接近印度邊界。釋迦族從事以稻作為主的農業。
  • 佛教之毗盧遮那佛
    毗盧遮那佛簡介毗盧遮那佛,意為「光明遍照」、「大日」等,所以也叫大日如來。在密教裡,根據此佛的無量功德和法力,它還被稱為「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毗盧遮那佛是中國佛教寺院中常見的一尊佛像。對它的身份、地位有不同的解釋。天台宗將毗盧遮那作為法身,與盧舍那(報身佛)、釋迦(應身佛)合為三身。
  • 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
    極樂世界有生滅法就是蓮花,除蓮花之外沒有生滅法。蓮花的好壞,統統是我們念佛人的念力、願力,跟念佛的功夫。所以好好培養這個蓮花,蓮花起大作用。我跟同學們說過,蓮花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我們一般人講保佑。蓮花的最大的作用,就是你往生的時候,在蓮花裡頭轉識成智,起這麼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