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廣大,普度眾生,佛法傳入兩千年間,在漢地擁有眾多信眾。而在許多暫未入佛門的善男信女的心中,都有一尊「如來佛」。比如,我們經常聽到遊覽寺院的觀光者說,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佛像,就是如來佛。並且,在很多人看來,如來佛與釋迦牟尼佛似乎就是同一個人,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如來佛並不等同於釋迦牟尼佛。因為,「如來」和「佛」都是尊號,用來指代那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智慧之人。所以,把這兩個尊號連起來,仍然是尊號而已,它並非指代具體哪一尊佛,而是一切覺悟者的統稱。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們稱呼成年男性為「先生」,但它並不特指某位男性。只不過,我們平時用「佛」代指覺悟者較多而已,釋迦牟尼佛完全可以稱作釋迦牟尼如來。
如來,由梵語「多陀阿伽陀」翻譯而來,意為乘真如之道而來。《成實論》就說,如來者,乘真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實際上,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有十種尊號,它們象徵著一切佛的十種功德威力,「如來」只是其中一個。更進一步說,佛的法身功德無量,實際有無量尊號,這十種也是揀擇精要而已。
在梵語中,Buddha音譯作「佛陀耶」,簡稱就是佛陀、佛。佛者,覺也。「佛」是通用的尊號,一切覺悟者,都被稱作佛。但是,為何我們會誤以為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呢?在我看來,這可能與神話小說《西遊記》的流行不無關係。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其中化身佛就是釋迦牟尼,而小說中則把報身佛稱作「如來佛」或「佛祖」,在表達信眾對釋迦牟尼佛恭敬的同時,也讓人誤以為釋迦牟尼佛就是「如來佛」。
但是,與「如來」和「佛」只是尊號不同,釋迦牟尼佛確有其人。距今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於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國,其父名淨飯王,母名摩耶夫人。彼時,釋迦牟尼佛俗名喬達摩·悉達多,他是剎帝利種姓,未來將繼承迦毗羅衛國的王位。
然而,在釋迦牟尼佛29歲時,他見到人世間的生、老、病、死等諸多煩惱,於是決定捨棄王位,出家尋求解脫之道。經過數年苦修,最終在他35歲時,於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從此開始遊化恆河兩岸,度化無量眾生。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不止,隨緣應機教化眾生,直到80歲時,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槃。
佛門中的出家人,以及在家修行的居士,平時在做早晚課誦經的時候,常常會念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又是為何呢?另外「本師」又有何含義呢?
從字面意思簡單理解,「本師」即為本人恩師。佛法並非迷信,所謂佛教,就是佛陀的教化,這與平時所講的師徒關係有些相似。而佛的尊號當中,也包括「天人師」,意思是佛福慧兩足,堪為人天師表。再者,佛陀一代時教,所說三藏十二部經,不管是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還是東方藥師琉璃佛的藥師法門,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都是經由釋迦牟尼佛之口宣說。
換言之,假如釋迦牟尼佛不曾應化在娑婆世界,於五濁惡世中,八相成道,發大慈悲心,隨緣應機宣說易行難信之法,授正法眼藏,我們連一句佛號都不會聽聞。希望大眾都能牢記釋迦如來之威德,奉持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法喜充滿,福慧雙增。感恩閱讀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