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城金藏》是我國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經《開寶藏》的覆刻本,共計6980卷,今存4000餘卷,全世界只此一部。因其刻版於宋金時期、1933年首次被發現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廣勝寺而得名。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曾蓄謀掠奪《趙城金藏》。1942年,中共中央獲悉情報後,立刻命太嶽區連夜秘密搶運,將《趙城金藏》從洪洞縣轉移至安澤縣。經卷在安澤縣經歷兩月有餘的反掃蕩後,被移交長治市沁源縣,存放在當地廢棄煤窯4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後,《趙城金藏》被交付國家圖書館,從而成為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並稱的該館四大鎮館之寶。
《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專家研究認為其早在1934年前就從廣勝寺流散出去了。其長達19米,蒙元時期原紙,燕尾收尾,品相完好。它與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趙城金藏》中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二、卷五相連,與上海圖書館珍藏的12卷《趙城金藏》形成呼應,是研究《趙城金藏》的重要文獻。經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際寧鑑定,此卷確為《趙城金藏》原件。
《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於11月16日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首次公開亮相後,得到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隨後,「《趙城金藏》最新發現經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開啟五城巡迴特展及學術交流,先後在北京、上海、浙江杭州、河北秦皇島展出,並在山西臨汾完成收官之展,展覽於12月16日結束。
據悉,2016年3月,臨汾市啟動《趙城金藏》複製工程,對現存國家圖書館及分散全國各地保存相對完整的經卷進行複製,同時舉辦文化研討會、回歸廣勝寺儀式、拍攝紀錄片等活動,深入挖掘這一文化瑰寶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意義,成為「平陽記憶」工程的重大成果。此次《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在臨汾展覽期間,當年直接參與部署搶救《趙城金藏》的主要人物史健之子李萬裡,還在臨汾市圖書館特別作了題為「《趙城金藏》山西搶救始末」的專題講座。此次特展,得到了臨汾市委宣傳部、臨汾市文化和旅遊局、洪洞縣委宣傳部、洪洞縣文化和旅遊局、八路軍研究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圖為金代 趙城金藏 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 局部)
責編: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