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通訊員 粵仁宣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梁喻
經過3天激烈比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於12月13日晚在廣州閉幕。
廣東97名選手參加全部86個項目的比拼,獲得32枚金牌、13枚銀牌、11枚銅牌和27個優勝獎,金牌、銀牌、銅牌與團體總分四項均列全國第一。
12月13日晚,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閉幕式上舉行了頒獎儀式
3天吸引1.7億人「雲觀賽」
本屆大賽共設86個比賽項目,涵蓋了生產製造、信息通訊、交通運輸、社會服務等眾多行業領域,項目設置契合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本次大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全、選手最多、影響最廣的綜合性、全國性技能競賽盛會。
大賽通過「賽、展、演」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競賽項目技能含金量高,共計有2557名選手、2376名裁判。其中,單人賽項目76個、雙人賽項目9個、三人賽項1個。
選手們在電氣裝置項目比賽中
此外,大賽還設置了全國技能展示交流、中華絕技展演等活動,使大賽成為技能展示與交流的平臺,讓廣大群眾感受到技能的魅力。據統計,3天的比賽時間裡,共有6萬人次現場觀賽,1.7億人次通過「雲觀賽」方式觀摩。
「本屆大賽填補了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競賽的空白。」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組委會委員兼秘書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表示,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職業技能競賽工作都具有「風向標」意義。
木工項目比賽現場
「我們將進一步推廣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理念和標準,引領國內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
張立新表示,通過舉辦大賽形成了國內和國際技能賽事相互銜接、協同發展的競賽工作新格局,為構建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為龍頭、以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和地方各級職業技能競賽為主體、以企業崗位技能競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作出了積極探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記者了解到,經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將在天津市舉行。
八成以上廣東參賽選手獲獎
廣東選手在56個項目進入前三
本次大賽共有291名選手獲得86個項目的金、銀、銅牌,1010名選手獲得優勝獎,13位選手獲得西部技能之星,36名選手獲評各參賽代表隊最佳獎,累計共有1350人獲得相關獎項。
其中,作為東道主的廣東選手們在賽場上的表現著實亮眼。本次大賽,廣東共派出97名選手參加所有項目,在數控銑、數控車、移動機器人、原型製作、珠寶加工、混凝土建築、製冷與空調等傳統優勢項目,廣東軍團表現依然搶眼,一舉拿下金牌;在可再生能源、3D數字遊戲藝術、信息網絡布線等其他項目,廣東選手們也力求突破,收穫榮譽。
選手在信息網絡布線項目比賽中
廣東共獲得32枚金牌、13枚銀牌、11枚銅牌和27個優勝獎。記者梳理發現,廣東選手在83個項目中獲得優勝獎以上的成績,這意味著85%以上的廣東參賽選手獲獎;在56個項目中進入前三,六成選手獲得前三名。
廣東金、銀、銅的獎牌數量分別居全國首位,獎牌總量與團體總分均列全國第一。
焊接項目比賽現場
「接下來,我們還將落實好三個方面的獎勵政策。」張立新介紹,以賽促獎、以賽促評,大賽制定了多項獎勵政策:
一是對各競賽項目前5名選手(雙人賽項前3名、三人賽項前2名)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二是指導各地對獲得優勝獎以上的選手晉升技師,也就是二級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已具有技師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的晉升高級技師,也就是一級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
三是指導各地制定激勵政策,對參賽人員給予物資和榮譽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賽中,共有來自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141名選手,他們共獲得了1枚金牌、5枚銀牌、5枚銅牌和46個優勝獎。
特色技藝技能比賽中
國賽後,向世賽發起衝擊:
「我離世賽夢又進了一步」
13日晚,大賽執委會舉辦「國手印記」活動,大賽全部86個項目共97名冠軍選手在特製印泥上按下自己的手印,這97個「冠軍手印」將作為本次大賽的重要歷史見證永久被廣州市國家檔案館收藏。
雖然全國技能大賽落下帷幕,但對技能國手們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技能精英們將向世界技能冠軍發起衝擊。
按照工作計劃,本屆大賽的世賽選拔項目中,單人項目前10名、團隊項目前5名選手入圍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各項目符合條件的選手可直接入圍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
數控車比賽現場
在國賽場上,數控銑項目金牌選手範彪可謂是「明星選手」。比賽期間,他的工位外圍滿了前來觀摩的教練、選手乃至從事相關工作的觀眾。
對他來說,國賽冠軍並不是終點,而是通往世賽的「加油站」。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內選拔賽中,他憾失全國第一,只能作為那屆比賽的中國隊備選選手,「只能看,不能比」。
「我十分憧憬站上全國乃至世界最高領獎臺,那是追求極致的象徵,給我很大動力。」範彪說。「通過國賽,檢驗了自己的水平也發現了不足。現在的勝利只是暫時的,在接下來的集訓中,我將加強訓練,爭奪世賽門票。」
製冷與空調項目是廣東的強項,阮康不負眾望奪下金牌。他告訴記者,身為該項目的代表選手,感到有很強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在他看來,自己必須拿下這塊金牌。
「從入學我就有一個世賽夢,如今我離夢想又近了一步。」阮康表示,之前自己錯過世賽精英班的選拔無緣參加世賽。如今成為全國冠軍,進入全國集訓隊後,他將加強日常訓練,爭取為國出戰。
管道與制暖比賽現場
【迴響】
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院長方斌:
培養高技能人才,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賽場上,技能精英相互切磋技藝、共同提升技能,這既為世界技能大賽選拔優秀選手,又為企業和社會培育技能英才,讓全社會更直觀地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和價值,感受技能之美。
「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對於本次大賽的舉辦,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院長方斌十分激動,大賽留給他太多深刻的印象,「感覺到這是技能人才教育事業的春天。」
園藝比賽現場
方斌介紹,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匯聚了來自全國各省的頂尖人才,大賽的成功舉辦是一扇絕佳的窗口,讓更多人有機會走進「技能世界」,體驗「技能生活」。
大賽同時舉行的「中華絕技」展演、技能展示交流、技能互動體驗等活動,不僅能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技能人才,了解技工院校,更能在社會上營造「技能光榮、技能成才」的氛圍,轉變人們對技工教育的看法,吸引更多年輕學子報讀技工院校,成為「大國工匠」的人才。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芝文表演「陶瓷微書」,此件瓷器表面書寫的《資治通鑑》需藉助放大鏡才能看清
素質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業之本。舉辦全國技能大賽也是選拔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體現了國家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升級,技能人才的春天已經到來。
在大賽現場,許多企業為高技能人才拋出「橄欖枝」,可以激發廣大勞動者學習技能、掌握技能、提升技能的積極性,對於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起到積極的引領示範作用。
方斌表示,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將以技能大賽為舞臺,緊密結合廣東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立足省部共建的技工教育示範基地和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基地的優勢,強化世賽引領,弘揚工匠精神,把學院建設成為「雙一流」高水平技師學院,為培養高技能人才,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而努力。
糖藝/西點製作項目作品展示
【廣東金牌項目/選手一覽】
一、國賽精選項目
(一)數控車
金牌:吳偉康 廣東代表隊
(二)數控銑
金牌:範彪 廣東代表隊
(三)電工
金牌:鍾武劍 廣東代表隊
(六)電子技術
金牌:謝志平 廣東代表隊
(九)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
金牌:劉浩 陳麗華 廣東代表隊
(十二)室內裝飾設計
金牌:鍾清閒 廣東代表隊
(十三)網絡系統管理
金牌:黃新潁 廣東代表隊
(十四)物聯網技術
金牌:劉思雨 廣東代表隊
(十六)珠寶加工
金牌:林鈺鑫 廣東代表隊
二、世賽選拔項目
(十一)混凝土建築
金牌:林怡峰 謝健強 廣東代表隊
(十八)製冷與空調
金牌:阮康 廣東代表隊
(二十一)數控銑
金牌:周楚傑 廣東代表隊
(二十二)數控車
金牌:吳鴻宇 廣東代表隊
(二十四)電子技術
金牌:劉澤龍 廣東代表隊
(二十六)工業機械
金牌:林家喜 廣東代表隊
(二十八)CAD機械設計
金牌:林武全 廣東代表隊
(三十)移動機器人
金牌:李曉傑 許駿 廣東代表隊
(三十一)塑料模具工程
金牌:陳鎮彬 廣東代表隊
(三十二)原型製作
金牌:許思路 廣東代表隊
(三十六)增材製造
金牌:林偉桐 廣東代表隊
(三十七)工業設計技術
金牌:卓嘉鵬 廣東代表隊
(三十九)光電技術
金牌:陳駿安 廣東代表隊
(四十)可再生能源
金牌:陳智勇 廣東代表隊
(四十一)機器人系統集成
金牌:郭永昇 吳龍輝 廣東代表隊
(四十三)網絡系統管理
金牌:黃金強 廣東代表隊
(四十七)雲計算
金牌:陳新源 廣東代表隊
(四十九)移動應用開發
金牌:楊書明 廣東代表隊
(五十)時裝技術
金牌:肖琪 廣東代表隊
(五十二)平面設計技術
金牌:黃玉婷 廣東代表隊
(五十三)珠寶加工
金牌:梁榮浩 廣東代表隊
(五十四)商品展示技術
金牌:陳嘉榮 廣東代表隊
(五十五)3D數字遊戲藝術
金牌:羅凱 廣東代表隊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籤 |呂航
實習生 |李思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