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22號颱風「環高」減弱後的熱帶低壓於本月15日傍晚以後強度進一步減弱,目前已很難確定環流中心位置,中央氣象臺於當日8點鐘對其停止編號,「環高」對我國的影響基本結束。
即將迎來2020年最後一個月了,那麼,12月還會有颱風嗎?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和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其經常產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颱風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條件:要有廣闊的洋面,海溫26℃,水深60米以上;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環境風在垂直方向切變小;具有一定地轉偏向力,一般至少離赤道5個緯度。
呂心豔介紹,從歷史數據看,1月到12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均有颱風生成,一般來說,7月到9月是颱風生成的活躍期。從多年平均看,12月生成颱風數量明顯偏少,平均每年有1.26個颱風生成,少於6月到11月,多於1月到5月,排在全年的第7名。因為在季風背景下,夏季的季風槽非常有利於颱風生成,但在冬季,沒有明顯的季風槽,主要受赤道輻合帶控制。另外,冬季海溫不如夏季和秋季的海溫高。
此外,12月很少有颱風登陸我國。據統計,僅有兩個颱風登陸我國,1974年第27號颱風於12月2日登陸廣東臺山,強度為熱帶風暴級(23米/秒,998百帕);2004年第28號颱風於12月4日登陸臺灣屏東,強度為強熱帶風暴級(28米/秒,995百帕)。但是,這兩個登陸在12月的颱風,都生成於當年11月底。
之所以12月登陸我國的颱風很少,是因為此時颱風移動路徑以偏西或轉向路徑為主。12月的颱風一般生成於副熱帶高壓南側的東風波中或赤道輻合帶中,沿副高南側偏東氣流向偏西方向移動,或在大洋中間轉向,在洋面中減弱消失,很難在我國登陸。如2017年第27號颱風「天秤」在菲律賓以東生成後,一路西行,在泰國灣減弱停編。
由於大氣環流和海洋熱力條件不好,12月的颱風強度通常不強。1949年到2018年,12月生成的颱風最強極值強度為90米/秒(1955年,Ruth),但是,約61%的颱風極值強度在颱風級或颱風級以下,強熱帶風暴級或熱帶風暴級颱風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