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報導《大王叫我來巡山!塘朗山猴群出沒》引起不少市民網友關注,並紛紛留言點讚深圳生態環境。記者了解到,此前有些頑皮的野生獼猴下山覓食,發生傷人和擾民情況被市民投訴,這些獼猴先後被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下稱 " 動物救護中心 ")" 誘捕歸案 "。對此,深晚記者實地走訪了解 " 誘捕 " 獼猴背後的故事。
▲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助的獼猴。
30 只獼猴常 " 住 " 救護中心
4 月 24 日上午,深晚記者來到位於龍崗區園山街道的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跟隨工作人員,記者在後山猴舍裡見到了被救護的獼猴們。其中最 " 兇 " 的一隻被安排 " 住 " 在獨立的籠舍裡,另一間籠舍中則 " 住 " 著由 8 只猴子組成的猴群。猴子們時而互相追趕,時而安靜地蹲在角落。一隻小猴緊緊依偎在母猴懷裡,眼睛始終注視著來訪的客人,似乎一點也不感到害怕。
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王凱介紹,目前,動物救護中心裡住著 30 只被救護的獼猴,有一隻獼猴在這裡 " 住 " 了近 3 年。這些野生獼猴為什麼會來到這裡?王凱說出了其中的原委。
2018 年 1 月 21 日,動物救護中心接到大梅沙派出所來電稱,在梅沙街道泊岸雅苑小區,有一隻猴子咬傷兩人,需要他們進行協助。收到信息後,救護人員迅速趕往現場。
▲泊岸雅苑小區出沒的獼猴。
救護人員抵達現場發現已有不少市民圍觀,而此時猴子也已受到驚擾,救護人員無法近距離靠近施救。隨著深入走訪,救護人員猜測這隻 " 闖 " 入居民區覓食的猴子應該來自附近山上。為了防止猴子再誤傷市民,救護人員決定採用投放誘捕籠的方式進行救助,並聯合小區物業張貼禁止投喂,禁止靠近圍觀的標語,拉起了警戒線。
然而事發次日,動物救護中心再次收到信息稱又有市民被猴子抓傷。根據現場情況,救護人員採用了麻醉吹管的方式進行抓捕,並成功將其帶回動物救護中心。經核實,救助的猴子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獼猴,且生命體徵正常,後續會考慮為這隻猴子找到適宜的生存環境,將其放生。
野生獼猴下山覓食擾民
2019 年 10 月 29 日,有市民致電動物救護中心稱,在小梅沙社區工作站出現猴子擾民,還溜進居民家中偷吃東西,希望動物救護中心安排工作人員來處理。
然而,救護人員最初抵達現場後並沒有發現猴子,只好與小梅沙社區工作站商量,在附近張貼 " 野生動物不要圍觀、不要餵食、不要挑逗、不要幹涉、保持距離 " 的提示。據介紹,幾天後再次出現市民被 " 騷擾 " 的情況時,才知道猴子其實並未離去。救護人員則再次趕往現場,走訪了解後在猴子常出沒的地方放置了誘捕籠。
▲小梅沙酒店獼猴出沒。
由於猴子活動範圍大,誘捕籠放了兩個星期仍是毫無收穫。正當救護人員為尋找猴子的蹤跡發愁時,猴子竟然出現在小梅沙大酒店。救護人員立即蹲點調查,發現猴子活動範圍比較穩定,且有機會進行麻醉抓捕。
而之前市民的多次圍觀,也讓猴子提高了警惕性。經過多次蹲點摸底,考慮夜間猴子警惕性較低且市民活動少等因素,救護人員於 2019 年 12 月 16 日凌晨成功抓捕了這隻獼猴。王凱介紹,除了大小梅沙外,動物救護中心還在龍崗區石芽嶺公園、龍園意境小區等地也救助過獼猴,這也就是目前救護中心猴群的來因。
多重因素致獼猴無法放生
救助的獼猴為何常住在此不放生?王凱介紹,自然情況下,目前深圳暫不具備野放獼猴的條件。一是由於大部分獼猴都是人工養殖,無法很快適應野外生存;二是野外棲息地滿足不了放歸標準,這就會導致獼猴容易跑到居民區覓食形成擾民;三是獼猴主要以種群聚居,這些獼猴屬於哪個生活種群至今還未明確。
記者看到,目前,這些獼猴在動物救護中心得到了良好的照顧。據介紹,獼猴日常食物多為紅薯、水果等,營養比較全面,飼養員也會對籠舍進行每日消毒消殺,做好衛生保障。
疫情防控期間,除了加強日常消毒消殺,動物救護中心也會對動物特別是獸類隔離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現異常及時上報並啟動應急預案。若發現動物異常死亡情況,救護中心第一時間依照相關法規處理。
動物救護中心表示,動物保護理念要有法可依。日常生活中市民若發現野生動物,保持安全距離,不要投餵食物和過多幹擾它們的生活。若發現野生動物異常死亡,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及時撥打我市野生動物救護電話 0755-23737770。
【來源:深圳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