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抗議怒火蔓延至歐洲,荷蘭王室「黃金馬車」(golden coach)日前又被打上了「種族主義」「美化殖民」的標籤。
人們指責馬車側板的繪畫中印度裔和非洲裔向白人女性鞠躬跪拜的畫面,是在暗示「白人至上」。
從1898年開始,這輛「黃金馬車」陪伴荷蘭王室出席了許多重要場合,每年9月的「王子日」,荷蘭國家元首還會乘坐其前往議會發表國情諮文。2015年,這輛飽經滄桑的御駕被送去修護,預計長達7年的翻修將會花費120萬歐元(約合956.5萬元人民幣)。
作為荷蘭王室的御用座駕,「黃金馬車」由柚木製成,表面覆蓋著金箔。車身四周,是荷蘭裝飾畫家尼古拉斯範德瓦伊繪製的油畫,他通過寓言人物描繪了荷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公開資料稱,畫中的半裸人物穿著羅馬長袍,象徵著荷蘭的繁榮。而寶座上的荷蘭女神不是女王,也與王室無關。
但近年來,車身左側的繪畫卻因涉嫌「種族主義」和「美化殖民」引發了爭議。2011年,荷蘭國會議員哈裡範博梅爾和瑪麗科彼得斯提議,應把這塊側板換掉,因為它展現了半裸的奴隸被上交給荷蘭王室的畫面。
但這種說法遭到了歷史學家們的駁斥,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歷史學家Susan Legêne認為,畫中的人物並不是奴隸和王室,也不是對殖民制度的美化,相反,其呈現的應該是當時荷蘭與殖民地的關係,寓意荷蘭在面對殖民地人民時應該感受到的道德使命。
然而,當大西洋對岸「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蔓延至歐洲後,「黃金馬車」的側板繪畫再次受到抨擊。
據荷蘭新聞網6月12日報導,在萊頓大學歷史老師法塔赫-布萊克(Karwan Fatah-Black)看來,油畫赤裸裸地展現了當時人們自豪於殖民統治和殖民帝國的心態,「馬車明顯指的就是殖民統治:印度人和非洲裔把商品上交給白人女性。事實上,這幅畫就是想說:『白人至上,黑人是為我們服務的。』」
法塔赫-布萊克認為,「黃金馬車」應該被永遠放進博物館,而不是花重金翻修還再次現身慶典。
該提議得到了眾多荷蘭人的響應,目前,已有超過5000名網友在請願書上簽名,要求黃金馬車翻修完成後,就被放進一座奴隸博物館。然而,荷蘭目前還未建立專門的奴隸博物館。
與此同時,破壞雕像的抗議活動也在荷蘭各地上演。17世紀荷蘭海軍將領Piet Hein的雕像和以海軍中將Witte de With命名的當代藝術中心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原因是,抗議者認為兩位將軍都在殖民掠奪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對此,荷蘭國立博物館前館長維姆皮耶布認為,對待歷史應該謹慎,從2015年開始,他手下的國立博物館就著手進行與種族主義有關的藝術品名稱的修訂工作。「你不能改變歷史——只能改變你對待歷史的方式。我理解憤怒和情緒從何而來,有爭論是好事,但是你不能通過破壞種族主義的相關形象來解決問題。」皮耶布稱。
目前,荷蘭王室秘書處證實,「黃金馬車」目前還在修復中,結束日期尚未確定。對於抗議者質疑車身繪畫有「種族主義」「美化殖民」傾向一事,王室秘書處不予置評。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