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王二媛
序
一臺sony隨身聽,伴隨著伍佰那上頭的《last dance》土味情歌,讓人們隨著女主一同去往1998年那個純真的臺南時光。喜歡李子維帶著還是孩子的黃雨萱騎著小摩託穿行在安平老街遇見古早味的臺南;喜歡鳳南小分隊一起放學在莫奶奶家的冰室一起吃綿密的紅豆冰。這裡有李子維和黃雨萱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青春至愛時刻。
臺南,這麼多年了,依然舊得這麼好看,清新得一塌糊塗。這裡的人和事都帶著一點兒不假思索的溫情脈脈。臺南,古風燻燻然,是帶著溫度的美麗舊世界。
Part 1 文化
全美戲院
李安電影夢開始的地方
2016年5月,我離開了工作了整整五年的雜誌社,買了張去臺灣的機票,完全沒有訂任何行程,簡單收拾了行李就出發了。每次來臺灣,我都會買一張去臺南的高鐵票。也說不清是為什麼。就是覺得時間在這裡全部靜止了,就連雲朵也定格了。
臺南曾經是整個臺灣的首府,最早的大陸移民在這裡登岸,之後各種文化遺留在臺南,衝突又交融。時間沒有為臺南帶來太多改變,沒有高樓大廈和寬闊的馬路,臺南人比臺北人還驕傲他們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產。
第一次來臺南,在酒店放下行李就直奔全美戲院,這是全臺灣目前尚存的最老的影院,是臺灣著名導演李安電影夢開始的地方,也是文青們來臺南的必打卡之地。李安讀高中時,最愛到專播二輪片的全美戲院看電影。這裡至今仍保留手繪電影海報。其中的靈魂人物就是手繪電影海報的顏振發師傅。
如果想偶遇顏師傅,最好每天上午九點左右來全美戲院看看。很幸運,我遇到了正在工作中的顏師傅。顏師傅大約60多歲的樣子,無論有多少人圍觀,他都一句話不說,只是安靜地畫著《猩球崛起》的電影海報,身旁全是各色的顏料。顏師傅在鼎盛時期,一個月要手繪200多幅大型電影海報。後來,電影海報採用數碼印製,導致他一度難以維持生計。還好在古老的臺南,還可以讓顏師傅繼續他從事了一生的事業,但是他的這個手藝無人傳承,也許再過十年,這樣的手繪海報就會消失,這種匠人精神就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縮影。
臺南美術館
古老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我是那種「千裡迢迢飛去一座城市,只是為了去參觀一間美術館」的人。我一直覺得美術館才是一個城市真正富有活力的象徵,這正是源於人們天性中對美的衝動。臺南雖然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但不乏新文化基地,臺南美術館就是臺南藝術先鋒實驗地。作為美術館控,來到臺南是不會錯過這古老與現代結合的美術館文化的。
臺南市催生美術館已有數十年,臺南美術館的建築之美與藝術之美一樣,是參觀者的重要體驗。2018年落成的美術館一館前身是臺南警察署,興建於1930年,1998被指定為古蹟,後來警局遷出,建築物被選定為臺南市美術館一館。
美術館二館於2019年1月正式落成啟用,建築本體以象徵臺南的鳳凰花為創作概念。去年我去臺南的時候特意去新建成的二館參觀。整個二館的建築風格我很喜歡,純白色的建築,其中大型五角碎形遮蔭屋頂,模擬大自然樹蔭效果,當太陽以不同角度照射在碎形屋頂上時,可呈現如光穿透樹葉般的美麗光影,是一棟現代感十足的前衛建築。值得一提的是,臺南市美術館的LOGO,設計師是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先生。
我去參觀的時候,非常喜歡《賽德克巴萊》為主題的展廳,裡面有一幅巨大的《賽德克巴萊》手繪電影海報,創作者就是前面提到的顏振發師傅。站在海報面前,《賽德克巴萊》的電影畫面一幀一幀浮現在我眼前,突然就落下了眼淚,這可能就是藝術帶給人們的最大感動,無聲無息且植入骨髓。
Part 2 購物
正興街
文青必打卡的復古老街
電影《最好的時光》裡,張震飾演的阿城說:「要慢一點,不要趕,慢,才能滲得深。」也許,這就是來到臺南首先要體會的。認識臺南,切勿止步於外部,真正的臺南在巷子裡,逢巷必入是一種方法,深入臺南的肌理深處,才能更清晰地感受臺南的「移民精神」。
臺南正興街,來臺南不能錯過的一條街,文創、美食、手作,結合文青必備的三項元素,再搭配上臺南古色古香老宅,復古風情的人文氣息從正興街開始蔓延。每個城市似乎都有這樣一條街,在古舊的街道中,開設起一家家文藝小店。
那一天步行正興街,我從始祖佳佳西市場旅店開始,往前走,一路經過市定古蹟西市場、布萊恩紅茶、謝宅作品IORI Tea House吃茶店、巷子裡的小滿食堂、假日人滿為患的蜷尾家散步甜食、開了八十年的泰成水果店,再往前一點還會看到落腳在臺南的彩虹來了實體店鋪。來正興街除了逛街,一定要漫步在老街上,看看臺南上百年歷史的老宅建築,在這裡時間是定格的。
林百貨
臺南慢生活的節奏和時尚
林百貨可以說是臺南人的時尚源發地,這是我每次到臺南都要來的地方。1932年臺灣文明摩登時代的林百貨開幕。這裡承載了臺南的很多「第一」:第一個擁有觀光電梯、南部第一個有洋食與吃茶館、咖啡館、洋點心、洋菸酒、化妝品、進口百貨、第一座現代新歐式商業建築、第一座手工燈具、手工木門窗、頂層設神社、居酒屋的建築。與其說它是百貨店,倒不如說它是一間文創市集,從一層到五層都有主題的分布著臺灣文創品牌的作品,從食品到日用百貨到服飾再到書籍唱片,每一樣東西都頗具心思,體現著臺灣的創意文化。
在臺南老居民對林百貨的記憶中,幾乎都會記得林百貨每年在節日或慶典時,會沿街擺放菊花及祭品,並會從樓上向民眾拋灑銅錢和日式點心,這樣的祭典在當時是臺南地區的重要大事,所有鄰近的居民幾乎都會趕赴參與盛會。
每次來林百貨,我都會選擇傍晚時分,坐著那個具有電影感的觀光電梯直接上到五層,然後去露臺看燈火闌珊的臺南夜景。那是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覺得自己就是從2019年穿越到1998年的黃雨萱,特別奇妙的感覺。
Part 3 老宅
一燈一椅都是故事
一面斑駁的牆、一道落漆的門、一扇有鏽痕的鐵花窗……每一個角落組合起來就是一幢有許多故事的老房子。在臺南,任意一個轉角都能遇見像這樣的老房子,因此,不論是生活在臺南、流浪在臺南,或者只是偶然間路過臺南的人,都忍不住對這裡的老宅古厝產生感情。
我是一個喜歡老物件的人。尤其喜歡老宅子。老物,可以創新。老宅,可以再生。2016年第一次去臺南的時候,我並沒有訂酒店,而是在airbnb上找老房子。當時一眼就被一家名叫「雙木林」的60多年老宅所吸引。圖片上老宅裡的舊式收音機、舊鋼琴、以及樓梯把手上的斑駁,似乎都有故事,感覺住的不僅是房子,更是一段有人情、有生命的時光。
「雙木林」老宅的主人林先生真的是我那次去臺南最大的收穫。推開紅色的大門,主人老林微笑地為我開門,彷佛老友,來到舊時的臺南人家。地上那一塊塊鮮紅的小磁磚,房間的磨石子地板,舊式的老沙發與檯燈,牆上的窗花搭上巧妙添入的懷舊小物,這些無不將古老的記憶慢慢的從腦海中勾勒出來。
在臺南三天,老林全程開車陪同,帶我吃小吃、逛古蹟。老林是地地道道的臺南人,皮膚黝黑、瘦小但健康。聽老林介紹臺南的地方或者小吃,基本上我只有點頭的份,然後附和著「是的是的,好的好的,原來如此。」臺南每件東西都有它的道理,這點實在讓人很佩服,連對著路邊荒廢的小屋拍照也會被老林叫住,本來以為他要開始講鬼故事嚇人,結果聽了一段和地基有關的小歷史。有人說臺灣最美麗的風景就是人,真的一點兒都沒錯。吃飽喝足坐在「雙木林」老宅的木長椅上,摸一摸樹的葉子,風裡似乎飄來口琴聲,在臺南的巷口,悠揚不斷。而屋子裡傳來老鐘敲著緩慢的鐘聲,滴答滴答,四季流淌。
Part 4 小吃
臺南小吃的內核是移民精神
臺南是以吃聞名的城市,小吃至少有幾百種。在臺南,當地人可以為了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清晨四點多開始排隊,可以為了一種傳統的味道穿行層層巷道,探尋美味的過程也令人心意滿足。土生土長的臺南人,有自己心中的美味。往往街邊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甚至連招牌都沒有,卻有八九十年的歷史,是臺南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
老林每天都帶我去吃各種臺南小吃,他推薦的每一家小吃店幾乎都是三代傳人的老店,真的是一天吃八頓不重樣的。臺南小吃的精神內核是移民精神,移民剛來時生活艱苦,生不起病,因而飯食在用材儉省的同時又注重養生。臺南小吃東西簡單,大家各憑本事做好,這是令人感動而又驚嘆的傳統。
臺南人的早餐挺橫的,「西羅殿牛肉湯」是臺南祖傳三代的老店,是臺南當地人十分喜歡的一家早餐店。牛肉湯裡滿滿一碗牛肉,雖然還帶著血紅色,但一點不腥,而且嫩到入口即化。再配一碗肉燥飯,香而不膩,配上薑絲,味道獨特。熱心的老闆還會教你怎樣搭配。
阿憨鹹粥也是傳統的臺南早點,遠近馳名,儼然成了蝨目魚粥的經典招牌。蝨目魚粥是臺南獨有的美味,蝨目魚沒有任何魚刺,魚肉鮮嫩,粥裡面有五香粉,掩蓋了魚腥味,必須配油條吃,這是臺南人的吃法。
雖然叫「無名豆花」,但這間非常不起眼的豆花店在臺南名聲不小。無法形容冰涼的豆花入口時那種由內而外的驚喜。紅豆口味是臺南當地人的最愛,當然你也可以選水果口味,或者加點貨真價實的「珍珠」或者花生。
慢慢地走,不知疲倦,不怕豔陽高照,一天吃七八頓臺南小吃,然後拍拍鼓起來的肚子,咧嘴微微笑,這種感覺真好。「就算長胖會被送進屠宰場,我也會冒著生命危險在這裡吃吃吃!」這是我在臺南一天吃八頓之後,寫下的微博文字,真實地記錄了我當時的心境……
Part 5酒吧
BAR TCRC
藏在小巷裡的亞洲TOP50
漫步在夜幕低垂的臺南巷弄,想找間酒吧好好休息放鬆、享受一個人的放空時光,一定要去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Bar TCRC。這是臺灣少數紅到國際的老屋酒吧,屢次獲得亞洲TOP50酒吧殊榮。藏在濃濃文創手繪塗鴉的新美街內,巷子內的行家才曉得的好去處。
這是我的一位臺北朋友推薦的臺南酒吧,他說他會為了這間酒吧特意從臺北開車來臺南。還算幸運,我去年去臺南打卡了這家酒吧,真的是不到七點門口就開始排大隊!
喜歡老屋散發著昏黃的時代錯亂感,喜歡在老房子裡看著復古木架上的滿滿酒瓶,莫名療傷。在酒吧裡每個被安排的位置都像是自己的小天地,音樂也很好,安靜時音量剛剛好、聊天又不會嫌太吵,讓人能恣意享受微醺時光。
一坐下調酒師會先跟你聊喜歡的味道,偏酸或甜,酒的厚度要重還是輕。喜歡這裡不是因為它名揚四海,而是覺得如此神秘的小酒館實在太適合古都府城,老屋重生不矯飾不張揚,尤其每杯調酒都是用心對待。TCRC低消300臺幣(大約70rmb),一杯酒大概在350臺幣,所以低消毫無壓力。調酒師給我用當地的芒果調了一杯超好喝的雞尾酒。還用紫蘇葉和蘇打水給我好朋友調了一杯很清新的酒。還點了店裡自製的炒小卷(就是魷魚),蠻好吃的。很多客人還會點旁邊的阿龐燒烤,烤完直接送到bar,這就是夏天的feel啊!
過了十二點微醺散步在臺南街道,有種置身午夜巴黎的錯覺。世間所有相遇都是為了酒別重逢。
Part 6咖啡
I』M Coffee
美術館裡的咖啡救贖
如此文藝的臺南,怎能沒有屬於自己的咖啡香?I』M Coffee,藏在臺南美術二館二樓、有露天露臺的咖啡館,看完展覽,坐下喝一杯咖啡,這是文藝分子的標配。這裡不需門票就能進去用餐,純白色系的裝潢,擁有一大片落地窗。光線靜美、空間雅潔,在這裡拍照真的有很好的發揮。店裡售賣各式咖啡,價格十分便宜(拿鐵80臺幣,大概10多塊rmb一杯),且味道很好,拉花是一個大大的驚嘆號,放在桌子上怎麼拍都好看。「I』M WHAT I AM」,走走停停就是我,喝杯咖啡再走也是我。
一個城市的遠見在於讓美好的事物持續發生的意志。臺南,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再見亦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