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2020年7月21日訊 本港疫情仍未受控,至昨凌晨零點再新增73宗確診個案,當中本地個案66宗、海外輸入7宗,累計已達1958宗。在本地個案中,有39宗與之前群組相關,其餘27宗則源頭不明。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政府是否須實施「禁足令」要視乎疫情趨勢,如果個案以倍數上升或以幾何級數增加,疫情再惡化就會實施更嚴厲措施,外國亦有實施同類措施,但不希望香港需要。
屯門旺角兩酒家或環境汙染
張竹君表示,本地個案中,7月11日屯門中央廣場富臨酒家一個約20圍的生日聚會,該群組有多人感染;同日,到過食肆的人亦有感染或初步確診,酒家須進行大清洗。而旺角維景酒店海港酒家亦多人感染,中心擔心有環境汙染。
群組個案中,新蒲崗桌球群組再多1人受感染;24人屬強制檢疫中的確診者家人,另有2名新增患者是在工作地點染疫。屯門眼科中心多1人確診。慈雲山中心點餐廳,以及坪石邨彬記茶餐廳,亦各多1名確診者;1名確診者曾與朋友聚會打麻雀。而早前在葵芳新都會廣場潮庭10多人一起食過飯的大家庭,再多4人確診,合計有9人確診。
在未知源頭個案中,1名在銅鑼灣善心醫務中心看診的私家醫生陳計明,早前曾看過1名確診病人,他曾到北角木星街嘉頤護老院看過2名病人,中心將跟進院友有無出現病徵。另一名確診患者是東華三院賽馬會健怡之家的照顧員,她最後上班於上周三,上周五被派往早前有確診個案的賽馬會朗逸居工作,由於她剛到達便確診,中心會再調查她是否於小區受感染。其他未知源頭個案包括慈雲山居民、慈雲山中心食肆顧客、彩雲邨大快活洗碗工、尖沙咀酒吧顧客以及深水埗麻雀館顧客。
至於7宗輸入個案中,當中4人是海員,2人是機師。
對於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表示等候1星期都未接獲檢測結果,張竹君解釋,一般陰性個案在有檢測結果後不會再通知,如樣本是透過私家醫生或醫院送檢,中心會將報告結果通知和送回私家醫生。
西貢北港濾水廠2外判工感染
另外,醫管局指,東區醫院一名上周一接受盲腸炎手術的病人,其家人確診感染,院方前晚安排該名病人進行病毒檢測,初步結果呈陽性,已馬上轉往隔離病房。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表示,患者手術後無呼吸道徵狀,間中有低燒,與患者有接觸的醫護人員全部有佩戴防護裝備,沒有醫護列為密切接觸者,只須接受醫學監察14天,可繼續上班,亦會安排病毒檢測。至於其餘10名同一病格的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5人仍留院,會安排接受檢測,另5人已出院,中心會追蹤。
她又指,已為屯門眼科中心170名職員及外判員工進行測試,全部呈陰性,中心未來1星期多會維持有限度服務,一般診症及手術會暫停。同一大樓的洗腎中心,20名職員及病人的檢測結果亦全部屬陰性。
此外,位於西貢的北港濾水廠再多1名外判搬運工人初步確診,至今2名外判工人受感染。水務署強調事件對食水安全沒有影響。水務署表示,新確診外判工人前日仍有上班,工人工作時有佩戴口罩,上班期間一直體溫正常。他因應有外判工人確診而接受病毒檢測,凌晨獲通知初步確診,目前已入院隔離,情況穩定。水務署前日已全面清潔消毒北港濾水廠。
中央圖書館資料整理員染疫
康文署表示,一名外判兼職圖書館資料整理員確診,而一名外判清潔工人亦初步確診。
該名兼職圖書館資料整理員的確診患者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成人借閱圖書館工作,工作期間並沒有接觸公眾人士,她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7月12日。她為確診者的緊密接觸者,故需要入住檢疫中心並進行病毒測試,昨晚獲通知確診。
該名外判清潔工人於九龍城區紅磡市政大廈體育館工作,她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7月18日。該名清潔工人早前因身體不適求醫,並於昨日獲通知初步確診。
兩名員工目前已入院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兩名員工最近均沒有外遊紀錄,工作時有佩戴口罩,於上班期間一直有進行體溫探測,體溫正常。
康文署會按衛生防護中心指引,實時安排全面清潔及消毒紅磡市政大廈體育館和香港中央圖書館的相關樓層及所有公共設施。而該體育館和圖書館的所有設施早前已經暫停開放。
政府刊憲延長防疫措施
昨晚,政府就《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下的指示刊憲,以延續現行社交距離措施。指示將由7月22日零時零分起生效,為期7日至7月28日。政府強烈呼籲市民儘量留在家中,減少不必要外出及外出用膳,並避免不必要社交活動包括私人聚會。
【專家回應】
抗疫莫疲勞社交宜戒嚴
本港近日出現大量確診個案,當中不少無法追尋源頭。多位傳染病專家指,如果在新防疫措施實施一段時間後,確診個案仍以幾何級數增加,當局下一步措施可能就是「禁足令」,亦有專家再度提出目前正是實施「社交戒嚴」的時候,呼籲市民不要等到政府推新措施才加強防疫。
市民防疫鬆懈致疫情暴發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指,相比本港2月及3月疫情,港人現時已失去抗疫恐慌心理,開始增加社交活動以及少了戴口罩,確診個案上升是當然。他形容第三波疫情爆發是因輕敵,認為市民都知要如何防疫,呼籲切實執行戴口罩,在疫苗面世前都不要鬆懈。他又認為,政府早前放寬防疫措施時,未有對所有高危地方做好適當針對措施,同時未有足夠檢測,令疫情重燃。
袁國勇認為,政府再收緊防疫措施正確,要做好邊境管理及防止內部擴散,如7至14日後確診個案仍呈幾何級數上升,就應實施「禁足令」,讓大部分人不能出門。
未來幾天確診料持續高企
政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本港兩日新增過百宗確診,正是專家擔心個案以幾何式急增的情況。他認為,市民早前防疫意識鬆懈,可能是「抗疫疲勞」,政府撤銷食肆每臺人數上限後,餐廳酒樓聚餐情況增加,食客進食完又無戴回口罩就聊天。
許樹昌指,現時本港疫情相當險峻,預料未來幾天確診個案持續高企,若每日確診過百,公立醫院會在一星期內爆滿。他呼籲市民要配合防疫措施,若疫情無好轉,政府可能要實施「禁足令」。
確診過百不代表疫情見頂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本港疫情不樂觀,現時單日確診個案達3位數並不代表疫情「見頂」,故呼籲市民不要等政府推新措施才加強防疫,現在應盡個人責任,是時候「社交戒嚴」,否則無論政府防疫措施如何「加辣」,都只會事倍功半。他說,假如市民不儘量留在家中,繼續夜夜笙歌,就可能會有感染群組有如「火燒連環船」般爆發。
何栢良亦擔心公營醫療體系嚴重受影響,本港只剩不足200個檢疫單位,如單日新增確診仍過百,檢疫設施很快會「全場爆滿」,令市民與病毒「零距離」。他說,明白政府考慮加強防疫措施時存在兩難,但認為應果斷行事,強制市民在所有公眾地方都要戴口罩,不應分室內或室外。
全港學校開學不早於8月17日
因應疫情再度惡化,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宣布,本港國際學校及幼兒園將不會早於8月17日開學,確實日期待稍後公布。至於其他學校開學日期,則要視乎疫情發展再作決定,但會給予校方兩星期安排。中學文憑試明日發榜,他說要顧及學生安全,首要是網上公布成績,亦明白有部分學生需實時輔導,故希望校方能預先作安排,讓學生於不同時段回校領取成績。
楊潤雄昨晤傳媒時表示,鑑於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全港中小學、特殊學校及幼兒園已由7月13日開始提早放暑假。根據往年經驗,部分國際學校及幼兒園會在8月上旬開始新學年,但由於本港疫情非常嚴峻,而且未有受控跡象,全社會須努力加強防疫工作,故這些學校及幼兒園要如期在8月上旬展開新學年應該是「不可能的任務」,預計全港學校,包括一般較早開學的國際學校及幼兒園,不會早於8月17日開學。各類學校最終開學日期,會視乎疫情發展再作決定,並儘量給予學校兩星期作準備。
他強調,會與學界討論開學細節,包括是否分階段、分年級及半日制等,亦商討小五跨境學童呈分試的安排。他又表示,目前學校校內活動及補課需要暫停,但當局會不斷檢視情況,現階段不會一刀切決定在8月17日前都不能補課。
中四至中六跨境生新學年可回港上課
跨境學童方面,他指,安排升中四至中六跨境學生在新學年回港上課,已動用大量資源及兩地政府投入,除非短時間內公共運輸及出入境管制站可恢復運作,否則現有模式下,難以安排其他年級跨境學生同步回港上課,新學年只能安排升中四至中六跨境學生回港上課。至於中三或以下跨境學生,難以在新學年開始時回港,當局會與學校商討,支持學生在家學習。
另外,中學文憑試即將於明天發榜,楊潤雄表示,發榜安排須顧及學生安全,首要是網上公布成績。若學校有部分或大部分學生須回校作輔導,他希望校方能預先作安排,讓學生於不同時段回校領取成績。(記者何加祺、萬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