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美國大肆鼓吹航母無用論,宣揚核潛艇的巨大威力,蘇聯信以為真,開始大力發展核潛艇,時至今日,核潛艇已經發展成為三位一體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不輕易示人。但我國094型戰略核潛艇現世之後就一直被人們議論紛紛,談論的話題圍繞高高隆起的後背,被認為是落後的標誌,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個龜背設計又有何作用?為何美國核潛艇沒有?
為何美國核潛艇沒有龜背?
隨著海基核力量的不斷發展,潛射彈道飛彈的威力、射程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體積也在持續增大,然而潛艇耐壓艇體直徑受限,彈道飛彈總有一部分露在外面,因此只能在飛彈發射艙上增加一個整流罩,在保障艇體流線外形的情況下,還能減少航行阻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俄羅斯德爾塔級核潛艇上就有明顯的龜背設計,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上卻沒有,這是為何?這就要說到美國成熟的潛艇加工技術了,其能夠通過加大直徑而增加潛艇內部空間,同時潛艇上裝備的三叉戟D5飛彈還採取了優化設計,在不影響射程等性能的情況下,進一步減小了飛彈的體積,因而上面只需要一個小小的鼓包就可以滿足需求了。
龜背設計是落後的標誌?
相比於美國的單殼體設計,中蘇兩國採用的都是雙殼體設計,雙方互有長短,雙殼體設計的生存力明顯更好,但在內部空間問題上卻有所受限,這才有了後背上的「大鼓包」。針對這個,蘇聯直接建造了一艘體積龐大的核潛艇——颱風級核潛艇,龜背設計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至於網上那些「龜背就是落戶標誌」的言論,我們根本不需要在意,要知道龜背設計對潛艇的影響並不大,畢竟核潛艇為了提高隱蔽性,其航行速度並不快,因而這個「大鼓包」並不會提高暴露的風險,反而還能起到進一步降低噪音的作用。
就我國現有的情況來看,根本不需要建造體積龐大的核潛艇,為了追求某項指標而讓武器整體性能下降,這顯然有點捨本逐末了。不管什麼時候,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至於核潛艇上有沒有龜背設計,我們根本不需要在意,只要知道潛艇能給「對手」帶來強大的威懾力,這就夠了。